豪兒長大了,今年5月大學畢業,順利找到理想工作,成為社會新鮮人。
豪兒下班一進門,面帶微笑說:「老媽,你今天是熱情洋溢,還是冷若冰霜。」豪兒是土生土長的ABC,他要表達的意思是:「你今天過得如何?」記得孩子小時候,為了培養他們學習中文的興趣,老媽可是下了不少工夫,循循善誘,一步一腳印陪著孩子學習中文。在他們學習中文的過程,曾鬧不少笑話,「媽,高阿姨為什麼‘不高’?張阿姨為什麼‘不髒’?吳阿姨真的是從彰化‘髒話’來的嗎?」雞同鴨講的對話,常令人啼笑皆非。
每個週六的早上,老媽帶著兄弟三人上中文學校,十年來風雪無阻。老媽堅持在家說中文,三兄弟養成看見母親說中文,看見父親說英文,雙語教育在家中打下好根基。孩子上中學時,家裡裝了中文電臺,每天放學後,全家一起觀看連續劇《包青天》,「娘,飯菜都備齊了嗎?孩兒肚子餓了!」「爹,您下班了,累了吧,歇會兒,有什麼事孩兒可效勞的嗎?」老爸聽了笑開懷。劇情中的對白,引伸到日常生活中,老媽心裏甜滋滋的,暗喜孩子中文有進步。
豪兒上了大學,他選修中文,看見白人教授中文說得棒極了,字正腔圓,他佩服得五體投地;這位教授娶了臺灣太太,十分熱愛中國文化。教授上書法課時宣布,他要選出幾位同學寫的書法字,去上海參加展覽。夜深人靜時,豪兒仍然在大餐桌上揮毫練習書法,老媽勸他早點睡,明天一早還要上課,豪兒語重心長地說:「班上白人同學學中文,認真又積極,書法寫得真漂亮,我要和他們一樣好,如果中國人學中文,還不如白人,真是太丟臉了。」豪兒的書法字,如願地被選中去上海參展,真可謂「有志者,事竟成」。
暑假到了,豪兒背起背包,坐上長榮班機飛回臺北,再轉機飛高雄看奶奶,在奶奶家待幾天,自己又搭高鐵到臺北,成了背包客,他帶著手機、相機、地圖、字典、筆記本,在臺北跑透透,他跳上捷運去淡水,又去參觀101大樓,再去老媽口中唸唸不忘的西門町,濃厚的親情加上臺灣美食及文化,深深吸引著這個在海外出生長大的中國人,尋根之旅,他受益匪淺,沒齒難忘。
在孩子學習中文的過程,父母的態度很重要,鼓勵勝於責罵,多多培養孩子對中文的興趣,牽著他的小手一字一句的帶領,不可操之過急,忍耐等候到最後,必然有豐碩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