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調控未見成效,車市調控越調越熱,這就是中國經濟調控下的真實情形。如此悖反的情況是貨幣泡沫與通脹壓力的必然惡果,更是公眾預期稅收不公平的理性反應。
房產稅徵稅傳聞四起,按理在物業持有環節徵稅,物業的溢價應該縮減。不料在中國恰好相反,房產稅出臺之前公眾搶搭購房末班車,11月到12月,商品房成交量大幅上升,地王頻現。
截止12月19號的一週,67%的城市成交量環比上漲,總體成交量小幅上漲4.7%,終結了連續兩週的下降行情。同一週,深圳一手房成交大幅上升,共成交993套,環比上升31.0%,創下近10以來的成交量新高。北京的二手住宅網簽總量為4731套,雖與去年同期相比下跌了52%,但是環比前一週的4142套則上漲了14.2%,日均成交量達675.9套,創4月底北京樓市新政出臺以來的交易量新高。
地王此起彼伏。房地產市場一向較為理性的廣州拍出地王,12月16日,保利地產以2萬元樓面地價獲得廣州雲城西路地段兩住宅地塊,而後又以總價11億元拿下另外一住宅地塊,折合樓面地價為20605元,再次刷新廣州單價地王記錄,為廣州2010年土地市場劃上滾燙的句號。廣州並不寂寞,從10月底雅居樂奪南京地王開始,有十幾個城市進入地王爭奪戰。現在的地王意味著明後年商品房價格必然上升。
房地產市場在房產稅傳聞四起時逆勢上漲,原因很簡單,傳說中的房產稅版本為了照顧既得階層的利益突破了公正的底線,使得稅收信號成為購房的衝鋒號。
目前房產稅廣為流傳的版本之一是存量不徵稅只對增量房徵稅,也就是說在政策劃定的時間節點之前所購房產,不管你有十套還是五套,一律免征房產稅,而在時間節點之後所購房產超過所需部分,則需要徵收房產稅。
存量不征的房產稅是對稅收公平原則最大的褻瀆,無法逼出擁有多套住宅的存量房,反而把更多的投資客逼進了房地產調控的死胡同。因為房產稅不是針對物業的公平稅收,而成為對新進入市場者的懲罰,誰讓你不早買房呢?世上不公平的稅收莫過於此。目前搶購物業者正是為了搭上存量房不征的政策紅利,避免成為房產稅的新晉買單者。
筆者不願意相信如此顯失公平、違背市場原則的政策堂而皇之地出臺,但鑒於以往政策往往成為對既得利益者的綏靖政策,公眾寧可信其有,不願信其無,爭先恐後殺入房地產市場。
更令人稱奇的是北京車市。12月13日,北京限車治堵政策徵求各方意見,而車輛搶購狂潮已經持續了一個月以上的時間。11月,北京車市銷量環比增長幅度高達34.5%,高出全國24個百分點,創造了北京歷史單月銷量的最高記錄,增速為歷年罕見;12月第一週,北京新增機動車已超過2萬輛,日均上牌超過3000輛,新的單月銷售記錄還將被刷新。家用車型市場幾乎全線缺貨,無論熱銷家用車型還是一般家用車型基本都需要預訂,某些普通車型,提現車需要加價3000元,一些車型訂單已經排到了明年第二季度。車市泡沫持續下去,必然出現類似於樓市賣樓花、車市倒賣車票的瘋狂現象。
筆者聽到的最離奇故事是某消費者懷揣鎯頭進入車市,看中哪輛車就砸哪輛車的車窗,然後大度地表示自己願意買下這輛車。
車市近期突然瘋狂同樣源於治堵方案的不公平,外地戶籍者購車受到限制的傳聞,讓常年工作生活在北京的北漂們瘋狂購車,以免成為被限制一族。
傳聞中不公平的政策是出現樓市、車市近期瘋狂的主因,房產稅存量不征的傳聞催生搶房族,外地人在京購車受限制催生常年北漂搶車族。全面的市場大泡沫與交通的大癱瘓近在眼前。
只有兩個辦法才能安撫憂心如焚的搶購者:一是向社會昭示政策的公平,絕對不會發生存量房不征、外地人搶物受限等市場社會中匪夷所思的向既得利益階層的綏靖政策。稅收與消費環境對所有的公民都一視同仁;其次,向社會公布政策核心而非政策細節,不論何時購物,都會在同樣的稅收環境下生存,政策不會被既得利益階層所綁架。
目前的情況剛好相反,任由傳聞興風作浪,任由市場風起雲湧,出現地王者備案即可,這固然是因為迷信行政調控手段,筆者更有個陰謀論的想法,是否把存量房與存量車消化了之後,另一版本的房產稅與限車令就會出臺,來個瓮中捉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