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家,幾乎是每一個家庭都會遇到的情況;即使是沒有搬家,孩子升中學、換學校,也是他(她)成長過程中一件無可避免的事情。很多家長可能都會發現,當孩子突然與自己曾經一起上學、一起玩耍、甚至多年來形影不離的好朋友中斷聯繫的時候,他(她)傷心的樣子會讓爸爸、媽媽也為他(她)感到心酸、難過。假如是父母因為工作原因而搬離了故居、到另外的城市去,他們為了適應新的工作環境,自己也需要調整,就可能會忽視孩子的失落感。有時候直到出現了明顯的心理問題時,才會引起家長的重視。有心理學家指出,對於孩子們、尤其是十幾歲的孩子們來說,如果處理不當,因搬家或升學而造成的同伴缺失,給他(她)們帶來的消極影響,甚 至堪比父母離婚、甚至去世的打擊。
那麼,做家長的應如何去幫助孩子避免這種挫折、成功地保持已有的友誼、並建立新的同伴關係呢?我們不妨先來看一看孩子在不同的發展階段對同伴關係的不同需求。當孩子小的時候,決定他(她)和誰交朋友的標準一般都比較簡單和具體。一般來說,孩子上小學時交的朋友最主要的功能是在一起玩耍,他(她)通過這樣的玩伴關係來學習基本的社會交往技能。
等到孩子上了中學,也就是到了少年期、並向青春期過度的時候,孩子的身體產生了許多生理變化,他(她)的心理也出現了波動,社會交往當然會隨之進行調整。這個時期的孩子們開始與同伴分享自己內心的感受,特別是一些消極的、或迷惘的內心感受,他(她)們需要從同伴那裡獲取理解與認同,他(她)渴求心靈上和情感上的交流。到了這個年齡,孩子往往會重新選擇朋友。他(她)的朋友可能比小的時候數量少了,但是他(她)更注重精神上的交流,所以朋友之間的交往就更為親密無間了。
不是所有童年一起長大的親密玩伴都能夠成為孩子青春期的知心朋友的,這其中的原因很簡單。就像每個孩子長身體的早晚不同一樣,孩子們心理上的成熟也快慢不一。早熟的孩子先有了新的心理需求,就會去尋找新的、和他(她)心理髮展水平相當的朋友。當孩子有選擇新的同伴的自然需要時,他(她)們大多能夠有效地保護自己,通常很快就交上新朋友,建立新的友誼關係。
但是搬家或者升學就不一樣了,孩子是被迫放棄已經建立的同伴關係,要在一個陌生的新環境裡重新與人交往。這種心理上的失落感可不是每一個孩子都能成功地調試和適應的。遇到這種情況,家長們就要伸出援手,幫孩子渡過難關了。首先呢,家長們應該盡量給孩子們提供機會,讓他(她)通過電話、電子郵件、甚至假期中的互訪來保持與老朋友之間的聯繫。其次呢,就是要幫孩子及時地建立新的同伴關係。
看到孩子一時間的失落與難過,家長們要注意不要反應過度、表現得焦慮不安,因為家長的情緒會直接影響孩子。假如父母一味地對孩子問長問短、勸東勸西,孩子反而可能會因為父母對自己的不瞭解而感到失望,進而把心靈封閉起來。所以遇到這樣的情況,最好的應對辦法是讓孩子自己述說,家長只要認真地傾聽、並適當地加以引導,就可以了。
另外,家長也應該為孩子創造一些條件,擴大交往範圍,並讓孩子自己來決定選誰做自己的新朋友。在這個過程中,最重要的是父母要經常和孩子談心,幫孩子認識到他(她)喜歡什麼樣的人、有什麼樣的愛好願意與朋友分享,並協助他(她)作出選擇。經過這樣一個過程,孩子不但能夠交上新的朋友,他(她)對自己也會更加自信了。
(文章只代表特約評論員個人的立場和觀點)
(根據錄音整理,未經作者審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