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記:作為文字的載體——書籍,在歷史的發展中,經過很多的風雨滄桑,才把不同時期的歷史片斷連接上,在品讀著那些發黃的一頁頁歷史時,不能不對那些保護和蒐集整理書籍的前人從心底發出由衷的敬意,本文就以聞名天下的中國現存最早的私家藏書樓——「天一閣」為例,回味其創辦人早年的一段鮮為人知的「傳說」。
那是範欽六歲那年,他與幾位小朋友一起到附近的一個小河邊玩耍,不知哪位小朋友不小心在投擲石子的過程中,方向「偏移」了,打在了一位過路的道人的臉上。其他小朋友一看闖禍了,就都跑了,唯有範欽不但沒有跑,反而過來向那位道人道歉,只見道人捂著被石子打的那邊臉蹲在了地上。範欽一連說了三次道歉的話,道人才不依不饒的說:「打我不能白打,你得陪我損失?」按理也不是範欽打的,他本可以推個乾淨。可他沒有這樣做,說:「怎個陪法?」道人想了想說:「每日你給我送兩個包子,在正午十分,不可早來,也不可晚來,一連三日不可缺少,否則你就是沒有誠心道歉。」範欽一想這個好像不是很難做到,於是就答應了下來。
可曾想,第一天早上,天就開始下很大的雨,但他還是履行約定帶上兩個包子走出家門,當他被大雨淋透的時候,天也晴了,正是正午十分。
第二天,因為第一天的雨把他淋透了,他身體很不舒服,本想不去了,可是他還是不顧父母的勸阻,咬著牙趕到那裡,正好是正午十分。
第三天,因為他早上得到一位附近親屬病重的消息,想去看看,結果回來有些晚了,不過他還是盡力的走出家門,在正午的時候,在半路遇上這位道人。
道人見他就說,「你這個小子行,言而有信,沒有失約!的確是一位仁義之士,能堪當大任!」
後來,這位道人就教他怎樣做人並培養他的品格,這與當時範欽在學堂學的有很大的差別,道人主要是教範欽品格的價值和意義。當範欽長到十五六歲那年的冬日,道人把他叫到跟前說:「孩子,我是奉天命,要到人間找一個能承傳我們中土文化的人,你看現在,中土的文化已經經過這麼多年的傳承,但是沒有人真的好好整理和管理那些書籍,很多的書籍都散落在四處,這將是人的一個很大損失。上天希望人的文明能長久的傳承下來,所以就想找一位能夠擔當起這份大任的人。在你六歲的時候我們遇到,你們幾個小夥伴當中有一個把石子打到我的臉上,其實是我故意用法術這麼干的,就是要試一試你的為人;知道為何我叫你每日給我拿兩個包子,一連三日給我嗎?而且在那三日中你都遇到一些事情?」「為何?」範欽不解的問。「其實,這六個包子,是指作為一名將來能做好上天賦予的收集書籍重任的人所應該具有的品行:堅守、克己、沉靜、無私、細心和謹慎。那三日出現的情形是藏書者今後也許會遇到的三類情形:一,塵世的風雨,包括朝代的變換和當地官員的壓力等;二,如果你或者你的後人受到的壓力很大你們會怎樣?三,就是藏書,不是一時興起,而是一種艱苦的傳承才能保證書籍的不散失,那保護書籍就成了義不容辭的責任,那麼就不能因‘情’而棄‘義’,不能違反自己的誓言。在這麼多年當中我有意在實踐中鍛練你這些方面,今天我把這些緣由對你說了,你一定要承擔起這個大任呀!」
懂事的範欽跪在地上,向道士叩了三個響頭,朗聲發願:「今生,永世,收集書籍,保護書籍。承傳天命!」道士把他扶起來,給了他一些教誨,道士最後叮囑他:「不要違背誓言」,就離開了……
在道士離開以後,範欽就嚴格的按照道士的話來做,努力培養著那幾方面的性格和保持一種高潔的品質,最終在二十七歲那年他考中了進士,雖然有時仕途受挫甚至被下過獄,但是都沒有擋住他收集書的機緣,難怪有後人說他:「收集書籍成了他的正事,而當官倒成了業餘。」
經過了大半生的收集整理,他終於在晚年建成了「天一閣」,兌現了他的諾言!
時至今日,當我們走在「天一閣」的樓板上或者在坊間看到「天一閣」的藏書影印本的時候,我們更是抱著最恭敬的心捧讀著範欽老人用生命寫出的人品之書,我們更加緬懷範欽老人對藏書誓言的那番堅守和無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