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學者反思 蔣介石救臺灣免於紅禍(圖)

臺學者反思 蔣介石為何敗給毛澤東

作者:顏昌海 發表:2011-08-22 14:01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68個留言 列印 特大


 蔣經國及蔣介石(網路圖片)

臺灣大學政治系主任明居正教授曾說,蔣介石不是一個容易談的題目,若檢視一下他的大部分資料,在海峽兩岸看他都是一個比較負面性的人物。

他先從臺灣人對蔣介石的負面評價開始談起。在臺灣社會,如果要跟一般人談到蔣介石,基本上還是看省籍:外省人對他一般來說正面的比較多,負面的比較少;本省人裡面恐怕就負面佔的比例會比較高,而正面會比較少。導致在臺灣社會裏對蔣介石負面評價的,有幾個重要原因:第一個原因當然就是1947年的「二二八事件」,這個事件各方面論述都很多了。近來,看到蔣介石的日記在美國開始發表了,他的這些日記,他的後人把它交到美國的一些大學去,每10年發表一段,最近剛好發表到有關「二二八」的部分。人們看到,其實他在「二二八」是非常痛心的,他也在日記裡多次責備陳儀,也希望說怎麼樣去改變。但是,當時因為他在大陸戰亂頻仍,跟中共之間戰局膠著,甚至很多地方開始要吃敗仗,從他日記上可以看到大部分的心力在關切大陸的戰局,他只希望陳儀幫他穩定臺灣,但他沒有很明確的說希望陳儀怎麼樣去殺人、怎麼樣鎮壓等等,完全沒有;他倒是責備陳儀說,你的手法不對,使得臺灣社會開始動盪什麼等等。不過一般人都認為他要對「二二八事件」付出最大的責任。第二個原因,在臺灣社會對蔣介石有負面評價的跟他到臺灣以後的統治手法很有關係。他統治的手法,今天回頭,是比較專制、比較權威的,有些人認為他是「白色恐怖」的代表。

不過,在蔣介石統治的時候,臺灣不民主,當時空氣比較肅殺,比較緊張,這倒是不爭的事實。明居正教授說,我自己這種年紀的人,在他的統治下過了大概不到前半生,自己回想起來那歲月,應該說空氣是比較緊,當時我們講話是比較謹慎,我們曉得政治上是有些壓力,很多話不能隨便說,甚至自己不敢隨便想。這跟現在臺灣的民主化跟自由化的空氣相比,確實有截然不同的差距,不像後來的逐步開放,現在當然百無禁忌。很多臺灣省級同胞因為所屬地位不一樣,對蔣介石這段時間的統治有負面的評價,完全可以理解。

但臺灣人對蔣介石有比較負面的評價,其實有個原因恐怕一般人還不一定感受得很強烈,就是認為他是個打了敗仗的人,他是一個敗軍之將,所以大家對他有點輕視。反過來說,如果他是一個常勝將軍,他統治臺灣統治到這麼嚴密的話,可能大家還不會有這種反感。就因為他打了敗仗,統治這麼嚴厲,所以人們對他可能就是輕視加上痛恨。

這種負面的評價從哪裡來?其實要仔細追溯的話,應該跟蔣介石他個人的成長跟他的政治經歷有非常密切的關係。對他的背景稍有瞭解的人都知道,他出生於滿清的末年,由於當時的朝政開始腐敗,中國面對外國的侵略基本上一籌莫展,想了各種各樣的辦法都沒有辦法救中國。當時他也是熱血青年,也想要救中國,他選擇的道路是跟著孫中山走。接受了「三民主義」,接受了中國國民黨,最後慢慢地在中國國民黨權力競逐中逐步上升變成了高層。

他的第一個經歷,從他年輕的時候開始看,他的革命思潮是非常強烈的,他革命的第一個對象不用說就是滿清,因為滿清那時候是當時中國腐朽的、沒落的、跟不進步的重要的象徵,所以他也在很年輕的時代參與了反滿的運動,當然最後他在勝利的列車上面。他的第二個經歷,就是雖然滿清推翻了,但是孫中山理想的中華民國卻沒有能夠建立起來,或者說建立了,但實權在袁世凱的手上,後面在軍閥的手上。孫中山到晚期想要解決袁世凱之後留下的軍閥問題,想要真正統一中國而未能如願,這個重責大任最後就落在蔣介石身上。

所以,蔣介石政治生命中,第二個階段就是反軍閥。反軍閥的手法非常簡單,直接出兵去打,這就是他後來講的「軍政時期」,孫中山也講過這個觀念。換句話說,要用武力重新統一中國。這件事情回頭看過去好像很容易,好像他回頭向北方打,打了3年時間就基本解決了,非常的快速。國民黨的兵力比起軍閥是比較弱的,甚至國民黨總實力比起各地方割據的這些聞人或省長來說都不算是很強的,而能夠逐漸突破逆境一個個打敗下來,統一下來,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這個經驗對蔣介石來說,應該是很重要的生活中的烙印。

但蔣介石最大的慘痛經歷,還在於與蘇俄的敵對。俄國介入中國的政局從滿清末年開始,到了民國初期,蘇俄的力量開始興起,不斷介入中國的事務,在中國的北方用各種各樣的辦法滲透,然後培植共產黨。所以,當時蔣介石反俄的心情是非常強烈,這跟他執政初期即民國統一後的初期,跟俄國在北方邊界有過幾次戰爭分不開關係,也對他後來的政治有非常重要的影響。1931年「九一八事變」之後,蔣介石已經變成了中國的領導人,正準備繼續進行中國的建設,各方面推進的時候,這時候日本開始侵略中國了。先是侵略中國的東北,再來是華北,再來就逐步進入了整個中國,所以蔣介石在大陸生活的後面很大一部分在跟日本作戰。反日的戰爭雖然1945年在國際幫助之下打勝了,但毛澤東在蘇俄的侵略和扶持下,使得中國的局勢立刻糜爛,國共的內戰重新開始,而蔣介石竟然一敗再敗,就丟掉了整個大陸的大好江山,退到臺灣。……

所以蔣介石,從他跟隨孫中山革命一路崛起,到頂峰的時候,突然間一下摔落,這對人的打擊來說應該是很大的,對他人格的塑造來說也應該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也就是說,這些事件,最後都反應在他對臺灣的統治方式上,比較不好的那一面就是威權的統治。有人把他劃約成說他是為了追逐個人權力,但事實上並不完全如此。

一個因素人們必須看見:他對共產主義的堅決反對的立場跟態度。這一點當然最早是起於國共之間的意識形態對抗,可從蔣介石的很多記錄來看,還不是很單純的一種意識形態對抗。誠然,蔣介石認識到權力是落實他理想的一個重要的工具或必經之路,但對他來說,反共另外有一種道德上的意涵,這點是人們常常忽略的。從他的日記、文稿,從他的很多東西中可以看到,他在講到反共的時候,完全把它當成一種非常神聖的道德上的對抗來看待。從他的很多作品跟文稿當中可以看到,他認為共產主義邪惡,共產主義對人類的道德破壞嚴重,對文化破壞嚴重,對人性的摧殘、踐踏嚴重,他從捍衛這些價值觀的角度上去反共。

蔣介石統治臺灣的年代,從小到大受的是很完整的反共教育。所謂「完整」,就是從小學到中學到大學裡面都有反共的一些課程,這些課程貫穿在很多學科當中。當然這些方面做多了,就難免庸俗化;弄到最後又沒有很多很高明的人才,不斷的在文字上或理論上去推進它。除了在正規的教育進行反共的宣傳或反共的教育之外,蔣介石在社會教育上、在社會的這些文宣上,當時的臺灣社會反共也是非常明確的。這種一旦到社會上推廣,天天講、經常講,那難免庸俗化。很多話就開始「教條」式的,不斷的重複、不斷的重複,但是重複多了之後,大家至少確定一件事情,曉得共產黨跟共產主義不好,必須反共。

當然臺灣人這些習以為常,回頭去看也不覺得怎麼樣。但現在大陸人來到臺灣看的時候可能會有兩種感覺:第一種感覺是覺得刺眼;第二種感覺就是說,你們運氣真好,幸虧你們反共,所以你們日子才過得這麼好;你們要不反共,跟我們一樣的話,那你們過的日子跟我們相同,那就很痛苦了、很慘了。換句話說,若蔣介石過去不反共,大陸的不管是「三大改造」或者是「五大運動」,然後「反右」、「大躍進」、「三面紅旗」乃至「文革」等等,臺灣人全套都得經過。所以,蔣介石的反共帶到臺灣來之後,對他來說固然是一種神聖的使命感,對臺灣來說卻是陰錯陽差——從另外角度來說,保住了臺灣,使臺灣不受到紅禍的侵害。當然,會有人心裏還是不很舒服,因為他不喜歡蔣介石,也不反共產主義。

明居正教授說,記得有一次他在演講的時候談到這個話題,有一個臺灣省籍的老太太站起來說,「如果當時不是國民政府來臺灣,不是蔣介石來臺灣的話,那來的就是共產黨了」;她一句話非常簡單,但她把問題的本質提出來了。

蔣介石的反共,當然也表現在反蘇俄上。譬如,在1970年代蘇聯方面希望對抗中共,想跟臺灣租借軍港等等,可蔣介石拒絕了。大陸方面知道蔣介石拒絕,還豎起大姆指佩服他說「這是個好榜樣,在民族主義上面,你都沒有任何的虧欠」。

但蔣介石卻不是完全出於民族主義考慮這件事情。回頭看蔣介石拒絕蘇聯,是因為過去他跟蘇聯共產黨打交道一直是吃虧的多。所以從反共的角度,他延伸到反蘇。明居正教授說,這件事情對臺灣,我們只能一句話說完,就是反共陰錯陽差對臺灣帶來很正面、很好的結果;當然臺灣人現在未必會體會得很深刻,可是從歷史上看,這點是個不爭的事實。

蔣介石反共,不僅從道德的角度去反,還有一個新的面向,即文化的角度去反。他退到臺灣之後,痛定思痛:為什麼國民黨處處打不贏共產黨?為什麼共產黨比我們厲害?!到了1960年代中後期,毛澤東在大陸搞文化大革命「破四舊」、破壞中華文化的時候,蔣介石倒找到一個重要的靈感:你們破壞中華文化,那我就要復興中華文化。他來臺灣後一直在推動此事,只是沒有一個很明確的口號;現在卻塑造成一個非常明確的口號:「復興中華文化」。其實,當時臺灣人在學校裡就已經在讀《四書》、《五經》了,只不過讀的已經不是完整版,是經過篩選的,不過相對來說,也比較完整。明居正教授當時念高中的時候,就有一本書叫《中華文化基本教材》,這本《中華文化基本教材》簡單的說就是《論語》、《孟子》、《大學》、《中庸》裡面一些重要篇章,不但要讀還要考試。一切東西進入到考試的時候,就很能進入人心,就變成價值觀中很重要的部分。而這點,就是臺灣社會落實中華文化的很重要的一個面向。

在蔣介石統治臺灣的時候,他很重視中華文化,除了學校教育之外,還在社會上談中華傳統文化,文章非常多;當時廣播跟電視節目裡面也經常在講這些東西:「忠孝節義」或者「忠孝仁愛信義和平」、「四維八德」等等,講得非常的多。所以明居正教授這一輩人在臺灣生活的時候,大量時間是浸潤在中華文化的這些價值觀裡面,它對人格塑造各方面來說,是大有好處的。

明居正教授說,如果大陸朋友來臺灣看的話,還會看到臺灣的故宮的文化保存很好;他不只一次聽到大陸朋友說,這東西還好被你們帶到臺灣來了,如果留在大陸,早就被紅衛兵一個「破四舊」就不曉得搞成什麼樣子了。這是一個非常沉痛的話,但這表現出當時的國民政府在蔣介石領導之下對文化的重視。

明居正教授說,蔣介石對文教非常重視。蔣介石自己是一介武人出身,但他對文化和教育的尊重很明顯。在他的日記裡面看到,他對當時大陸上的文人沒有太多好話,他說這些文人都是陰一套、陽一套,然後表面一套、底下一套。他說這些文人,是非分不清楚,他們看不見真正的善惡、對錯。他認為這些文人不管是大學教授也好、一般社會上的文人也好,很多對反共這個問題是不夠堅定的;一旦反共不夠堅定,在他看起來「大是大非」就不明確。所以他認為到了臺灣之後,臺灣一定要特別重視教育。除了反共教育外,蔣介石對於一般的正規教育,也相當注重的。他看來了臺灣之後,臺灣人本來就有6年的國民教育(從6歲開始到12歲),這6年的國民義務教育是是免費的。過了幾年之後,臺灣經濟慢慢富裕了,蔣介石就推動9年的國民教育,把原來6年的國民教育再延伸了3年,小學6年之外還有初中的3年,9年國民教育。9年國民教育,國家負擔從6年延伸到9年義務教育固然承重了,但對家庭來說,負擔就降低了很多。而對這些學齡的學生來說,一個最大好處就是少一次考試,可以直接進到中學去讀書,其教育就得以延伸而完整。

臺灣教育,還有一個優點,就是很公平。中國人的社會向來是不患寡而患不均,到了臺灣之後也還是這個樣子,因為畢竟還是中華文化浸潤的社會。既然說不患寡而患不均,那怎麼樣去做到「均」呢?那就做到大家在教育機會上的均等。9年的國民義務教育完了之後,進高中跟進大學就要公平。要怎麼才能公平?考試。所以臺灣有各種各樣的聯合招生,一要聯合招生、一要公平。但後來,教材跟教育方式開始僵化。明居正教授說,這種考試教育當然有好有壞,但這是中華文化的延伸,有時候也是沒有辦法的!不過回頭看過去,像自己這一輩人乃至比自己小大概十來歲這些人,在臺灣受的教育應該說是完整的、可以肯定的。

這些可以從臺灣過去歷年來的經濟表現、臺灣培養出來的人才在國際上的表現、和臺灣這些人才出國讀書的事實中看出來。很多臺灣人、像他們這些年紀前後的人出國的人很多;出國之後到美國、歐洲、日本追求更高深的教育,有些留下來了,就變成當地社會的中堅,進入到當地社會,在知識面上沒有什麼困難,在語言上或許有一點不適應,但在知識面上不困難。這就得益於臺灣教育的確比較發達。現在回頭看過去,臺灣的教育對社會的安定、對經濟的發展、對科技的發展都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而這些,是蔣介石當時打下的基礎。

現在人們對臺灣經濟發展的貢獻。過去都覺得說大部分是蔣經國的貢獻,其實不是。臺灣經濟發展,最早的時候是搞土地改革;人們在談土地改革的時候海特別強調說,臺灣的土地改革跟跟毛澤東治下的中國大陸最大的不一樣,臺灣土地改革,和平而不流血,這點非常突出。所以,蔣介石雖是一介武人出身,其實他並不是那麼愛殺人。否則,人們看到的臺灣土地改革,就是一個和毛澤東一樣血流成河的土地改革。天祐臺灣,因為蔣介石,臺灣並無大陸那樣的血腥土改。

明居正教授說,此後的對外經貿也好,或者經濟建設各方面也好,蔣介石總統是有他的貢獻。不過在臺灣,要說他正面的東西不太容易,臺灣人對蔣介石有比較負面的評價,認為他是個打了敗仗的人,所以大家對他有點輕視。但整體來說,蔣介石有他正面貢獻。

反觀大陸,由於毛澤東的「勝利」,「土改」、「鎮反」、「抗美援朝」、「三大改造」、「五大運動」、「反右」、「大躍進」、「三面紅旗」乃至「文革」等等,無一不是血流成河,屍骨纍纍。而大陸人卻匍匐在地,高呼「毛主席是我們的大救星」,「戰無不勝的毛澤東思想萬萬歲。就因為毛澤東的是蘇俄扶植和豢育的「常勝將軍」,儘管其「勝利」帶給了中國大陸至今不止的、觸目驚心的災難,人們還仍然麻木不仁。

蔣介石曾說:不是因為共產罪惡沒有暴露,乃是因為神經麻木的中國民眾不受到十八層地獄的痛苦,不會覺醒。難道大陸人,真要受更大的苦才能醒悟?!



来源:作者博客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