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亞東協會會長(左)與日本交流協會會長,於22日於臺北共同簽署臺日投資協議。
【看中國記者萬厚德綜合報導】臺日於上週簽定了雙方研議多年的臺日投資協議,這項定位於國際事務的協議,帶給臺北當局許多經貿外交上的想像空間,但也引發了島內不少譏評。而原本將同時簽定的開放天空協定,卻傳出北京方面的阻撓,致使東京片面喊停。顯見臺灣的外交空間,即使在選舉時期,也並未如臺北官方想向的寬廣,北京當局的勢力,依舊左右著臺灣。至於日本則在本次的協議中建立了311大地震後所亟需的海外生產備援基地的法律基礎,也進一步拉攏臺灣共進亞洲市場,並藉以抗衡韓國強大的經濟攻勢。
特大災害省思日建海外備援產線
上週臺日雙方所簽訂的臺日投資協議,是臺灣與日本自1972年斷交後最重要的協議,也是臺日經貿關係發展的關鍵一步。雙方雖不具邦交國關係,但實質的關係卻至為密切。日本現為臺灣第二大貿易國,第四大外人直接投資(FDI)來源國,更是臺灣很多產業關鍵技術來源及合作對象。由於日本過去對北京當局的忌憚,在提升雙方關係上極為保守,貿易協議的談判始終停留在研議階段,未能實質突破。不過在面對311大地震的慘痛經驗,日本不得不慎重考慮將一向視為核心價值的高端生產鏈,複製到可靠的海外基地以為備援,而產業鏈結構始終與之密切的臺灣,自然就成為首選目標。而這次臺灣民間能夠在極短時間彙集超過14億人民幣,位居全球之首的對日震災捐款,更是讓日本國民十分動容,分析認為,臺灣的善意,多少也促成了這次的協議的簽定。
個人vs.政府允交國際仲裁
協議的內容包括投資促進、投資保護及投資自由化三大部分,具體內容包括:資金得以自由匯出與運用、不得設定使用原料及零組件比例、不得限制僱用當地董事及經理人比例、法規透明化、徵收的限制與補償、仲裁機制,以及給予雙方投資人「國民待遇」及「最惠國待遇」等,均和國際投資協議的體例及精神相符。其中特別值得重視,則是爭端解決機制中明定,凡涉及個人對政府的爭端,雙方同意援引國際仲裁機制,交付國際商會(ICC)與依據聯合國仲裁規則所組成的仲裁庭或兩造同意的仲裁機構進行仲裁,並對雙方政府具有約束力。
專家指出,此一突破將對目前因仲裁機制而陷入膠著的台海兩岸投資保障協議構成一定壓力。這與北京禁止香港與內地糾紛交付國際仲裁如出一格,明顯看出,北京方面始終不願意承認臺灣的國際地位,也始終在為臺灣納入一國兩制的香港模式鋪路。
對於這次的協議簽定,臺北當局認為,這是執政當局與中國簽署ECFA的後續效應,當局認為,ECFA的簽署,讓日本想借由臺灣的優質環境進出中國市場,因而促成協議的簽定。不過經貿專家對此則持不同看法。
備援產業鏈聯手出擊韓國市佔率
專家指出,日本與中國早就簽屬投資保障協定,同時雙方都為WTO成員,大可直接進入中國市場進行投資,無須透過臺灣,目前也已有不少大型傳統商社陸續前往東北等重工業城市進行考察設點。因此,如果將ECFA的後續效應掛在此次協議上而對其有所期待,恐將事與願違。
專家指出,生產基地在遭受311地震重創後,日本急於尋找備援出路才是真正重點,日本牽一髮而動全身的精密產業分工鏈,無法承受如此重大的衝擊。同時,韓國的高端科技產業急起直追,壓得日本喘不過氣來的洶洶態勢,也是促成日本點頭的另一個主要因素。日本清楚知道,要想擴大市佔率,奪回遭韓國所瓜分的亞洲市場,需要依靠勤於深耕東南亞與中國大陸市場的臺灣商人,只有熟悉當地政策與人脈的台商才知道如何經營與掌握這片市場。從2006年臺灣當局在越南當地台商協助下,高層人員得以乘坐空軍一號專機直達河內並獲得元首及禮遇參加APEC會議,即可看出台商在越南的實力雄厚程度。臺灣經濟官員也表示,臺日雙方的文化差距較小,在企業併購上有著較為優勢的組合。
另一個因素則是日圓持續的升值,讓日本也極於尋找幣值穩定且環境可與替代的生產基地,相互結盟,藉以抵銷升值的壓力,而臺灣也具備這方面的優勢。
不過也有部分專家對於ECFA效應持不同看法,他們認為,日本雖與中國簽有投資保障協議,但是雙方的互不信任卻是不爭的事實,也是日本直接投資中國的深層顧慮。就以最近爆發的日本重量級商社遭駭事件,就不難看出雙方的處境。
駭客行徑重創中日互信機制
日本軍事工業巨擘、防衛省最大承包商「三菱重工」遭駭客入侵事件,經過解析發現,中毒的伺服器已被強制連結到國外網站,而這些網站的伺服器設於中國、香港、美國及印度等地。病毒解析發現,駭客從外部操控的電腦所使用的是簡體中文。對此,北京外交當局20日意外的主動高調出面澄清,否認中方與此事有關。除三菱重工外,另一家防衛省承包商,為防衛省提供戰機引擎、護衛艦,以及核子反應爐壓力容器與圍阻體的「石川島播磨重工」(IHI)20日也證實遭駭客攻擊。此外,僅次於三菱重工的第二大國防承包商「川崎重工」,發言人也證實遭到入侵。這一波駭客攻擊行動明顯針對日本的軍工及核能產業。
這些專家認為,從許多駭客入侵與技術抄襲事件的結果觀察,日方在這方面甚少獲得北京當局在司法上的公允對待,投資保障在某種特定情況下,尤其是遇到具有「民族色彩」受國家保護的企事業時,根本形同虛設。也因此,以臺灣為基地,透過台商的經營借力使力,對日而言不失是個安全進出中國的途徑。
臺日投資協議的簽定,並不表示臺日雙方各自在對中關係上取得了主動的地位。當天預定簽署的臺日開放天空協定,就因為事前臺灣太過「招搖」而遭致北京當局嫌惡以致迫使東京片面喊停。日本方面的消息指出,臺灣方面過度吹捧協議內容,將之稱為「重大外交成果」,引來中國的干預和壓力,是天空協議臨時喊卡的主因。對北京而言,臺日投資協議算是一種對島內選舉利益考量的政治「默許」,而天空協定的干預,則代表了它在兩岸議題上不容挑戰的主導權。這與默許F-16升級但高調反對全機採購,有著異曲同工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