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居住的加拿大城市多倫多,大街小巷隨處可見中國來的新移民。比起之前的熱情好客,當地白人現在表現出強烈的牴觸情緒。
有一位加拿大朋友說他所在的社區發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情,一棟房子裡總是進進出出十幾個人。「一層的大廳裡被隔成很多個方塊,從牆壁的這邊看不到那邊。」「他們在幹嗎?」
我不得不給這白人朋友解釋,屋主是把大房子隔成了很多小房子租給了別人,並不得不解釋,在中國國內人口密集的很多大城市的房子都是這樣被打成隔斷出租的。加拿大朋友睜大了眼睛,似乎不相信我說的話,因為當地人的一棟房子即便家裡有3個孩子也僅僅住5個人而已。
雖然我理解把房子打成隔斷出租的新移民,但估計當地的居民很快會向房屋的管理方反映情況,隔斷很快會被拆除,一切都是原來的樣子,但當地人對華人移民的看法卻完全變了。
我的同事麥克是個挺神氣的大帥哥,土生土長的加拿大人,是我所在部門的系統管理工程師,年收入7萬多加元,比加拿大同齡人的平均收入高了一倍多。麥克6年前結婚,之後添了一男一女兩個孩子,3年前買了一棟大洋房,生活可謂美滿幸福,典型的北美中產階級。
可是,近來他像變了一個人,瘟雞似地時常唉聲嘆氣。按說在歐美不能隨便打探別人的隱私,但在強烈的好奇心驅使之下,昨天忍不住開口問他:有什麼不對嗎?
沒想到他瞪了我一眼,說道:「都怪你們中國人!」
我一愣,忙問怎麼回事兒。原來,多倫多的房價這些年一路飆升,已然大大超過了當地收入的增長幅度。在我居住的多倫多,去年房屋均價持續瘋漲至43萬加元,漲幅達12%,溫哥華的漲幅更高至18%。就在全美房屋均價跌破18萬美元之時,加拿大的房屋均價卻飆升至33萬加元,幾乎是美國的一倍。
麥克購買房子時,房價已經高處不勝寒,因為北美多年來,房價一直維持在平均家庭年收入一到二倍之間。而他買房時,多倫多房價卻已超過他們夫婦年收入的4 倍了!按北美人的生活習慣,孩子大了必須分房而居,享受各自的自由空間,麥克只能硬著頭皮買大房。當然啦,收支相抵的日子過得緊繃繃,而且由於房價上漲了,政府收取的地產稅也水漲船高。加拿大的房產稅是從價稅,市政府對每一個物業逐一估價,業主按估價交稅,所以房價越高要交的稅金就越高。最倒霉的是一年前他老婆被裁員,直到六個月後才找到新工作,但薪水比先前少了不少,家庭收入缺了一大塊。
想想也是,麥克太太的收入只夠請人看孩子、伙食及零用;而麥克每個月稅後拿回家40000元,扣去房屋貸款、房屋保險、地稅、汽車貸款和汽車保險幾項大開支,再加上旅遊度假娛樂等等,每個月都有幾百塊錢的大缺口,日子過得入不敷出。
這是一個非常典型的白人家庭,生活按部就班,上學、結婚、生子,然後養孩子、養狗,工作、付賬、聽歌劇、看電影、旅遊、減肥、看病、吃藥……在他們的觀念裡,人生就該如此這般。
「但這和我們中國人有什麼關係呢?」我反問。
麥克說,你們中國的有錢人,來到這兒有了一套房子還買第二套,買了兩套還想買三套,甚至四五套,一門心思靠炒房子投機賺錢,一個新樓盤一開盤,70%的買家都是中國人;一套二手房一上市,中國人就爭先恐後拚命地搶;中國人可以不上館子、不進電影院、不去歌劇院、不購買圖書、不到體育館看球賽、不出去旅遊、不上健身房,一心一意買房子買房子,哪怕自己沒錢也要四處借錢去買房。多倫多的房價就是這樣被你們抬高了。我們都住不起了。我父母已經退休了,原本準備在老房子裡安度晚年的,結果他們的房子也漲了,物業稅也隨之漲了一倍多,搞得他們入不敷出,只能將房子賣了,多倫多待不了了,搬去了倫敦,害得我每次去看他們都不方便了。我今天的生活狀態全拜中國人所賜,逼迫著我像你們那樣生活。不怪你們我怪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