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名作《開國大典》作者的命運(圖)

作者:半醉漢 發表:2011-11-20 13:0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12個留言 列印 特大

中共在國民黨抗戰勝利、國共和談破裂後,經過四年內戰,無數人員傷亡,終於在一九四九年奪取了全國政權。據說,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號,開始定為「中華人民民主共和國」,不知何故,後將民主二字刪除。在「民主」二字如今都成為敏感詞的今天,刪除此二字,倒也算得上是先見之明。

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北京天安門舉行了開國大典,正式向全世界宣布中共建政。

這一天的意義,不是本文闡述的重點。記錄著這一重大歷史事件,有很多文獻史料,不作贅述。在這眾多的文獻史料裡,我們自然會想到能看那幅被命名為《開國大典》的新聞照片。是這幅照片,把中共領導者初登天安門的形象,通過新華社傳向全世界。

由於這一歷史事件太大、太重要,因而,這張新聞照片給人的印象就太深刻。以至幾十年後,人們並沒有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把它淡忘。

由於這張照片本身具有的新聞價值,因而它在中央歷史博物館、新華社檔案館、眾多的大型紀念畫冊、正式紀念場合,都有著無可取代的歷史地位。人們不僅要問:這張照片是怎麼產生的?它的作者又是誰呢?

根據新華社高級編輯周鳳橋先生回憶:「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禮在北京隆重舉行。......擔負天安門城樓上主席臺攝影的有陳正青、楊振亞、侯波三同志。陳正青分工拍攝黨和國家領導人的照片,承擔主要發稿任務;楊振亞則拍攝閱兵場面和遊行隊伍全景;侯波是中南海攝影工作者,沒有發稿任務,主要是為毛主席等黨和國家領導人拍攝圖片資料。」(《中國記者》1999/10)

周鳳橋回憶說:「照片《開國大典》的作者陳正青(曾任新華社攝影部副主任,已故),湖南長沙人,是一位在戰火中鍛練成長起來的攝影家,他19歲就離家投奔中國工農紅軍,20歲入黨,開國之年32歲。北平和平解放後,他作為《東北畫報》特派攝影記者長駐在北平採訪。在當時有幸擔負這一光榮任務的青年記者中,陳正青年歲最長,參加革命最早,攝影經驗豐富,使用的攝影裝備較為精良,大家公推他擔負攝影的主力:主要人物的活動、會議的一些重要場面儘可能讓他多拍。陳正青果然不負眾望,開足馬力,為歷史留下許多極為珍貴的鏡頭:如政協會議上的《毛澤東當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會場掛起第一面新國旗—五星紅旗》、《在天安門廣場舉行人民英雄紀念碑奠基禮,毛主席首先執鍬破土》;如開國大典上的《毛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即《開國大典》),《朱總司令在開國大典上發布進軍命令》等等,都凝結了偉大的歷史瞬間,用照片書寫了新中國的誕生。」(同上)

先後任過新華社政治記者、編輯和機動記者的戴煌先生回憶說:「陳正青在抗戰伊始就投身於延安魯迅藝術學院,與後來著名於世的作曲家周巍峙為同窗摯友。建政前後,他一直在新華社從事攝影報導,拍過大量珍貴歷史鏡頭。‘文革’伊始,不堪凌辱,夫妻雙雙服安眠藥自殺。」

由此,我們對《開國大典》這件被公認為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經典之作的作者有了個朦朧抽象的認識。

陳正青其實是福建福州人,其父陳仲經是當時海內著名書法家,在晚清參加辛亥革命,為國民政府主席林森、財政部長宋子文、孔祥熙器重。陳仲經先生後去臺灣,於一九五二年從考選部代理常務次長職務卸任,受聘為考選部顧問。一九七四年逝世,安葬於臺北陽明山公墓。因為陳正青在上海大同大學參加共產黨,他們父子反目。陳正青便毅然離家,在丁玲葉劍英的安排下奔赴延安,由李達介紹入黨。

但出身不好使他在革命的政途上不被重用,一直在西北戰地服務團丁玲領導下工作擔任戲劇隊隊長,與歌詠隊隊長何慧,在抗日的戰火中相知結婚。他們夫妻,與戰友周巍峙(原全國文聯主席)、王昆(著名歌唱家)夫婦結下真摯友誼。陳正青建國前在解放區《東北畫報》工作,後調新華社攝影部任副主任。從抗戰到建政後,陳正青拍下許多珍貴的歷史照片,尤其是為共和國的領袖們。其中許多鮮為人知的照片都為絕版,在「文革」中全部被毀壞散失。

陳正青的命運並不像他的作品《開國大典》那樣幸運與輝煌。六六年夏末,年富力強的陳正青不堪忍受文化大革命極左路線的殘酷迫害和凌辱,在新華社住所與其妻何慧一起服毒自盡,憤然撒手人寰,留下了四個尚未成年的孩子!

我們今天可以細細體會一下當時陳正青、何慧絕望、憤懣與無助的心情……

直到打倒「四人幫」後,陳正青、何慧夫婦二人才得以「平冤昭雪」,可惜斯人已去。

(本文略有刪節)

来源:《醉漢散文雜文》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