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受到出口過多的責備已經成了慣例。中國的出口貿易額遠遠超過進口貿易額,而且經常差額很大。這種長期的貿易順差激怒了許多國家。本週,歐巴馬總統簽署了一個議案,恢復了總統徵收關稅的權力,也就是若認為有些國家對出口商品進行補貼或者對美國市場進行傾銷(比如中國、越南),總統有權對這些國家徵收關稅。美國國會參眾兩院都迅速通過了該項議案。一沾重挫中國出口,美國吹毛求疵的立法機構就變得十分和諧,可與中國立法媲美。
但是這個月,這個慣例兩次被打破,耐人尋味。3月13日,中國的三大貿易夥伴——日本、歐盟、美國——抱怨說中國出口太少,而不是太多。這幾個國家在世界貿易組織(WTO)提起訴訟,宣稱中國正限制鎢、鉬和十七種「稀土」的出口,這是不公平的。「稀土」是一些稀有元素,如鋱、銪等,這些元素用於製造許多高科技產品,包括熒光在內。中國的反應很激烈,將該案件駁斥為「毫無根據」。
另外一件稀罕事發生在幾天前,中國海關總署所報告的事情比銪還要稀有:中國貿易竟發生了逆差。中國2月的貿易逆差打破了最高記錄,高達315億美元。這個數額甚至比中國許多的月貿易順差還要高。
由於出口工廠休假,中國的貿易平衡經常在春節前後發生波動。今年的春節假期比去年要早,影響到了貿易數據。但就算把1月和2月的貿易數據加在一起,中國的貿易逆差還是達到40億美元。往年,隨著節後重新上班,進出口貿易會同步反彈。但今年,反彈的只有進口貿易。(見圖表一)
貿易逆差激發了恐慌,也激起了希望。恐慌是對於中國經濟的擔憂。中國對危機中的歐洲出口減少,國際商品價格(如油價)又在上升,受此拖累,中國經濟恐怕會大幅減速。而希望是中國貿易可能會由此轉型,不再依賴外需。但是,無論是恐慌還是希望,這個月的數據都不能完全佐證。
的確,中國薄弱的出口貿易正導致經濟總體減速。中國的工業產量在1月和2月上升了11.4%,與2010年同期相比,遠遠低於15%的正常增速。不過全球經濟增長前景光明,表明中國出口貿易已經觸底反彈。而且,經濟減速的同時,中國的通脹卻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有所下降。這給了中國政府刺激需求的餘地。
那麼,調整貿易結構如何呢?2月的貿易逆差可能是異常現象,但是這強調了一個更明顯的趨勢:中國的國際收支不平衡正在迅速扭轉。中國的經常項目盈餘是衡量由中國商品和服務帶來的對外收支的一個重要標準。去年,經常項目盈餘由金融危機前的高峰——超過10%——下降到了2.8%(見圖表二)。香港的貨幣衍生品市場中,人們不再篤定人民幣只會更加堅挺。中國總理溫家寶說,這表明人民幣正接近「平衡」水平。
不幸的是,中國只調整了對外貿易,並沒有調整國內貿易。經常項目盈餘減少,大部分原因是國內投資增加了,而不是國內消費增加。因此,一些經濟學家擔心,中國的貿易順差很快就會捲土重來。就像前瑞士聯合銀行(UBS)經濟學家喬納森•安德森(JonathanAnderson)說的,2001~2004年投資額激增,帶來了2004~2007年迅速膨脹的貿易順差。那些投資湧入工業生產,比如鋁業、機床製造業、水泥製造業、化工和鋼鐵業。國內供應擠走了同類產品的進口。接著,中國建築業發展減緩,導致國內對於這些工業產品的需求下降,中國就把在國內賣不掉的產品銷往國外。巨額貿易順差就是這麼發生的。
過去三年,中國又享有一輪投資繁榮。而房地產市場正處於蕭條,建築業發展又傾向於減緩。這是在為2004~07年的情景再現布設舞臺嗎?
不同的是,這次的投資繁榮的本質發生了變化。投資不再針對製造業,而是湧向道路、鐵路和住宅建設。就比如2009年,為固定投資而進行的貸款大幅上漲。但只有10%是投資給製造業的,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etersonInstitute)的經濟學家尼古拉斯•拉迪(NicholasLardy)說。50%的投資進入了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本月,溫總理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指出,中國已經關停了一批陳舊工廠,這些工廠的產量總額為一億五千萬噸水泥、3120萬噸鐵。
為規範重工業、消除超額生產能力,中國已經付出努力,而這些努力也許能夠幫助中國避免重蹈覆轍,再次出現巨額貿易順差。這也能安撫中國那些憤怒的貿易夥伴。但事情沒有這麼簡單。就拿一個尤為支離破碎、骯髒不堪的行業來說吧。在政府的敦促下,行業內一家較大的公司收購了其他十幾家公司,其中八家不久之後被關停了。這降低了該行業向全世界傾銷產品的能力。有什麼問題嗎?有!問題就是這些產品是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