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克松訪華出席中方舉行的國宴。(網路圖片/看中國配圖)
1972年周恩來陪尼克鬆去杭州西湖(圖片來源:尼克松圖書館)
在1972年為美中關係打破堅冰發揮重要作用的周恩來,在第二年遭到毛澤東狠批。當時接近中國高層的章含之認為,周恩來的國際聲譽是他挨整的重要原因。
1972年2月21日到26日,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導致美中兩國打破多年隔閡的堅冰,實現兩國關係正常化。這次訪問被稱為「改變世界歷史的7天」。被稱為「末代名媛」的中國女外交家章含之參與過對尼克松總統的接待,當過尼克松的翻譯,也是中國出席1972年聯合國大會的副代表,是美中建交談判的見證人。
2008年1月26日,章含之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73歲。就在她逝世的一年半以前,章含之在她在上海和北京的住所兩次接受美國之音中文部的電視專訪,就尼克松訪華、美中建交、她和毛澤東的關係、喬冠華的外交和政治生涯等問題和記者進行了兩個多小時的深度交談。
江青指周急於奪權
1973年11月,毛澤東認為周恩來在同基辛格的談判中屈從於美方,因此發動了對周恩來的批判。江青等人趁機圍攻周恩來,指責中美會談是「喪權辱國」,「右傾投降主義」,繼而又把對周恩來的批判提高到「第十一次路線鬥爭」的高度,指責周恩來是「錯誤路線的頭子」,「迫不及待地」要取代毛澤東。
名高震主
章含之說:「其實呢,周恩來是非常非常小心的,把自己放在一個合適的位置,重大的決定都要毛澤東來做。但是,因為周恩來畢竟是在第一線,而且他有外交能力和才華。西方人不可能按照中國的政治去辦事情,他要說誰好的時候,不會考慮到毛澤東會不高興。西方媒體想說什麼就說什麼,他不能說因為中國人不能把周恩來太突出,我就言必稱毛澤東,因為他沒有見到毛澤東啊,毛澤東會見尼克松不就這麼一回嗎?
「有些媒體就說‘中國外交最傑出的領袖就是周恩來,中美關係的教父也是周。有些記者誇周恩來的風度怎麼樣,周恩來談話的機智怎麼樣,因為周恩來對付記者也是很(有一套)。這些東西就客觀上形成了一個(印象),好像周恩來超越了毛。其實事情還真是滿冤枉他的,因為你不可能去控制西方媒體的嘴巴,說你應該按照中國的口徑去做。我想毛澤東就不是特別喜歡這種狀況。
毛不滿美國稱周右傾
章含之說:當然在這個問題上,毛澤東表面上批評了一些對美國的外交政策,認為周恩來掌握的外交政策是對美國的讓步。特別是美蘇之間當時(1973年5月)又簽署了限制核武器的條約,毛澤東就認為美國和蘇聯要聯手對付中國了,他認為‘山雨欲來風滿樓’。所以這種關係就很複雜了。中國要跟美國聯合起來對付當時的蘇聯,但是美蘇之間又在不斷地談判。毛澤東就覺得美蘇在靠近,簽訂核條約,美國人就是想把禍水往東邊推。當時周恩來和外交部對情況沒有估計得這麼嚴重。從毛澤東的角度來說,他就覺得你政策上右傾了。所以74年基辛格來的時候毛澤東沒見他。每年毛都見,唯獨這一年不見。他就是對美國有意見了。」
(本文略有刪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