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報大門
被查封后的經濟觀察報大門(微博圖片/看中國配圖)
今天(8月6日)上午,知名財經週報《經濟觀察報》位於北京市東城區安德路的社址遭到了北京市文化局「掃黃打非辦」執法隊的查封,報社大門被貼上封條,報社牌子被摘下,而從週六(8月4日)開始,北京市報攤上的《經濟觀察報》也被收繳。
不願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告訴本臺,《經濟觀察報》被北京市文化局「掃黃打非辦」查封,直接原因是該報連續兩期做的關於北京市「7.21」大雨災難的報導,惹怒了北京市當局,此次北京市文化局掃黃打非辦「執法」查封的公開理由,是《經濟觀察報》異地辦報,屬於「非法出版物」。
據瞭解,《經濟觀察報》註冊地在山東,該報記者的記者證管理,報導宣傳禁令的傳達,由山東省委宣傳部和山東新聞出版局負責。不過,該報創刊十餘年來,在北京設置採編中心和經營中心,實際運作中心集中在北京,已經成為一份覆蓋全國的主流財經週報。
目前中國報業的法律規制基本上以宣傳部的內部文件以及新聞出版署效力較低的規章構成,並無高位階的新聞出版法。
例如,所謂異地辦報問題,中國新聞出版署1990年制定的《報紙管理暫行規定》的第13條第五款規定,報社辦公場所應與主管部門、主辦單位同在一地。
實際操作中,目前許多媒體往往刊號和主管單位在異地,為了更好做好經營和採編工作,除主管單位所在的註冊地,設置法定的辦公場所外,主要採編和經營中心一般都設在新聞資源更為集中的北京等地。
即便以該條例的字面解釋,報社在註冊地設置法定的辦公室外,也並未禁止在異地設置採編和經營辦公室。事實上,只要依法納稅,甚至在中國的媒體環境下,遵循宣傳系統的宣傳禁令,一般而言,並不會有所謂「異地辦報」的問題。
《經濟觀察報》此次被查封,一般認為是被「選擇性執法」與政治報復,也與經濟觀察報缺乏強大的政治靠山有關。
有知情人士告訴本臺,經濟觀察報最近外部環境險惡,之前關於分拆鐵道部的報導,惹怒了鐵道部,雖然已經處分當事記者,並向鐵道部道歉,但此事仍未完全「擺平」。
而此次惹怒北京官方,並召來北京市官方的查封「執法」,與該報在「721」北京大雨災害之後的連續兩週的深度調查報導直接相關。
此前一週,該報刊發了《房山不防》的調查報導,發現此次大雨災害中受災最嚴重的北京房山區,如房山長陽鎮現在變身為樓盤林立的新城,此前則是「泄洪區」的一部分,在地方經濟衝動下而導致的河道淤塞以及煤礦採空區,是加重此次災難的重要原因。
該報本週(8月4日)刊發的調查報導《北京暴雨失蹤者》,則以北京市房山區十渡鎮的三名不在官方名單上,被大水捲走的失蹤者張海龍、侯建、楊晗為突破點,對官方公布的77人死亡名單準確性提出了挑戰。
今天傍晚,調查記者劉虎在新浪微博上公布了經觀被查禁的消息,引發公眾和業內人士普遍不安和憤怒,相關微博轉發數百次後被刪除,此後,相關抗議微博也均被嚴厲查刪。
運營新浪微博的新浪公司地處北京,其內容歸口北京市政府新聞辦、網管辦監管,北京市網管辦則直接隸屬北京市委宣傳部。
該報北京社址被查封后,未來該報能否正常運營和出報,目前還不明朗。該報記者對本臺表達了對報社前景的擔憂。
據稱,目前該報高層正試圖與北京官方溝通,一般認為,該報可能會收斂報導鋒芒,或者以報社高層換血的方式,獲取北京市官方的容忍與報社的存續。
原題目:《經濟觀察報》因北京大雨災難調查報導被查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