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圖片/看中國配圖)
就不同年齡的上班族來說,在職場的努力方向上,也依年齡而有不同的進階過程。
30歲以前 即早鎖定真愛
我認為,三十歲以前,上班族應該盡最大的力量,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的工作。
職場上大約可分為兩種人:一種人總能投入工作,並樂在其中。這些人不但有工作的成就感,也能從工作中取得較為滿意的報酬;而另一種人不得不為五斗米折腰,總是愁眉苦臉,牢騷一堆,收入也總是不夠用。從我多年的觀察,兩者最大的差別,只在於是否「喜歡自己的工作」而已。
所以,找到自己喜歡的工作,是一件絕對必要的事。而且這件事不能拖!因為,年齡愈大的上班族,就算想擺脫不適合的工作,也會因為年齡及經濟壓力,更加躊躇!所以,三十歲以前,要瞭解自己擁有什麼「知識、技能、個性」,然後即早鎖定「適合自己的工作」,而且愈早愈好。
30~35歲階段 建立專業自信
到了30歲到35歲這個階段,已經找到自己的舞臺了,接下來就該賣力演出。這個時間最重要的事情,是「努力」及「漸漸建立自信心」。30歲到35歲的上班族,要把每一天的「表現」都當成寫履歷表,透過努力,累積信譽。在一個一個小小的成績出來以後,自然會建立自信心。同時,也會創造愈來愈多的機會。
35~40歲階段 學習管理與領導
35歲到40歲這階段的上班族,最重要是學會「管理」及「領導」。所謂管理及領導,就是「透過眾人的力量,完成組織的任務」。如果有事業的企圖心,你將會發現,單憑一人的力量是不夠的!而「管理」是比「做事」更難的藝術。而領導的意思,並非擁有較大的辦公室或較大的職銜就等於領導,領導其實是一種「影響力」。35歲到40歲這階段的上班族,必須學習透過影響力,達成組織的任務。而影響力來自於過去的績效表現及做人處事的魅力。
40歲以上 藉人脈延伸職涯
到了40歲以上,必須要擁有「人脈」及思考「職涯的延伸性」。40歲以上的機會,常常來自於人脈。不過,所謂「人脈」的定義,不見得是要有錢、有勢的人,他也可能是消息來源多且準確、為人誠信,說話有影響力、擔任職務上的窗口角色、認識重要人物、具備專業知識等等面向。
真正的人脈,必須建立在友誼的基礎上,讓對方未來在被你所用的過程中,不但心甘情願,還能獲得幫助朋友的喜悅。
而思考「職涯的延伸性」可以從自己的「核心職能」開始。例如,我的核心職能是「營銷」,我如果在營銷上增加專業,並加入其它產業的know how,就有更多的工作選擇!
以「興趣」延伸職涯也不錯!例如,很多人有演講或寫作的興趣,磨練以後可以有第二種職業的可能性。40歲以上的重點是增加選擇性,而增加人脈及思考職涯的延伸性就是增加選擇性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