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周小川最近在《金融研究》發表文章說中國銀行業高利潤不是壟斷造成的。他沒有說出除了壟斷,銀行還有什麼理由能夠如此賺錢。他說中國除了5大國有銀行以外,還有許多中小銀行,加上無數的城市和農村的信用社,並由此得出中國銀行業不存在壟斷的論斷。
周小川為銀行業的壟斷做辯護,說明他可能不懂什麼叫做有效壟斷,或者是說他作為央行行長故意為壟斷既得利益集團辯護。如果是前一個解釋,那是國人的不幸;而如果是後面的解釋,那就是國人的大不幸。他的觀點把我逼到了無語的地步。不過,我雖然無語,我還是要說明我為什麼無語的理由。這是我寫這個博文的原因,因為,周小川這樣公開維護銀行壟斷利潤,他失去了央行行長應該有的公正和公平。如果連周小川都認為中國銀行業沒有壟斷,我們就不可能指望政府打破壟斷,因為,周小川代表的恐怕不是他個人的觀點,而是整個既得利益集團的觀點。
什麼是壟斷?
經濟學教科書上的壟斷定義大意是這樣的:一個或多個企業可以通過它們在市場的主導地位來決定其產品的價格,從而,通過控制價格的高低來牟取非正常的利潤。相對於自由競爭,壟斷的結果是物品或服務的價格過高,而消費者得到的物品或服務過少。目前房價過高,買房子過難,就是典型的壟斷結果。
相對於壟斷,自由競爭的定義是這樣的:無數的企業生產同一個產品,每一個企業所佔的市場份額很小,無法對市場的價格產生任何影響。因此,市場的價格是在無數商家和顧客的討價還價中產生的。中國目前的農貿市場和中低端汽車市場,都是自由競爭的例子。
用最簡單的語言來區分壟斷和自由競爭就是:‘在市場被壟斷的情況下,一個或數個商家對產品有定價權。也就是說,這些商家是價格的制定者,英文叫做price-makers。而在自由競爭的情況下,每個商家都沒有定價權,它們只能是價格的接受者,英文叫做price-takers.’
壟斷分為三種:(1)獨家壟斷,英文為monopoly or perfect monopoly,也就是說,一家企業就能決定一個產品或者服務的價格;(2)寡頭壟斷,英文叫oligopoly,也就是說,少數商家就有對產品或服務的定價權;(3)官僚壟斷,也就是說,政府利用其國家的行政權力,為了保護某一個行業,或者某些企業利益,通過法律的形式,讓一個或少數企業獲得比自由競爭條件下高的多的非正常利潤。
在西方,壟斷的存在一般只有前面兩者形式,第三種形式非常少見。在中國,這三種形式同時存在,而第三種形式是最普遍,也是對消費者傷害最大的的壟斷形式。
周小川對壟斷的理解
周小川是一個比較懂經濟的高級幹部,但是,他對經濟的瞭解是比較侷限的。例如,他認為只要市場上有超過一家的銀行,這個銀行也就不存在壟斷的能力。因為,他解釋中國銀行業沒有壟斷的唯一理由是,‘中國除了工行、農行、建行、中行和交行以外,還有許多其它銀行,所以中國銀行不存在壟斷的問題。至於為什麼銀行利潤肥厚,是因為有非壟斷的因素存在。’
周小川這個理由,一方面不符合上面的壟斷定義,另一方面,他並沒有給出讓人心服口服的高利潤的理由。
中國銀行業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壟斷行業,其壟斷的地位是政府直接干預的結果,屬於一種最為嚴重的壟斷形式。銀行業的服務產品,主要是貸款和存款。其它的服務產品,包括取款、信用卡管理、匯款、轉賬、外匯轉換,等等。其中,存貸款的利息都是國家通過周小川領導的中央銀行確定的,由於存款利率定的太低,貸款的利率定的偏高,所有銀行都可以得到非常豐厚的利差收入。這種收入水平,在自由競爭條件下是不可能達到的。
銀行本身不需要自己定價,國家就把價格給他們定好了,這就是典型的國家壟斷。而且,壟斷得非常厲害,顧客和消費者,沒有半點討價還價的餘地。以目前的存貸利率為例,一年期的存貸款利息差別是3.06個百分點。
這個3.06個百分點意味著什麼?如果說,全國存貸款總額是GDP的兩倍的話,每年GDP的6.12個百分點就必須歸銀行所有。這是導致銀行業每年有1萬多億人民幣利潤的直接原因,也就是說,銀行業的每個員工,每年可以創造40萬元的利潤,加上平均每人30萬元的工資,再加上非人工成本,銀行業的勞動生產率高達每人每年100萬元的增加值。
全國如果是7億勞動力的話,去年的GDP為47.3萬億人民幣,每個勞動力創造的GDP不到7萬元,只相當銀行業人均GDP的7%。你把誰打死了,都不會相信中國銀行業的實際勞動生產率是全國平均的15倍。這裡面,除了壟斷,就是壟斷,沒有別的原因可以解釋這種荒唐的差別。
國家對銀行壟斷地位的保護,是銀行業低效率、高利潤的直接原因。《中國新聞週刊》的官方博客這樣寫到,‘在2011年年底的一次論壇上,中國民生銀行行長洪崎在致辭的開場白中提到,和企業相比,銀行業的利潤太高了,有時候自己都不好意思公布。。。一提到銀行業的豐厚利潤,很多人就會聯想到銀行員工傳說中的高薪酬高福利。在此次採訪中,的確有銀行員工直言今年漲工資漲得挺多,有點不好意思說,和洪崎行長的話相映成。’
‘某商業銀行總行工作人員說:那行長說的話,我還真沒關注過。不過他說不好意思說,真是有點道道。我們單位內部也下過通知,不允許員工晒工資。聽說去年有個同事因為晒工資,居然被調了崗位,給下放了,也許領導覺得他太張揚了吧!’
‘像我這種工作七八年、有一定技術門檻的職位,一年下來20多萬。這幾年銀行都上市了,我們的工資增長速度確實很快。就拿去年說吧,我們基本上每個人都漲了工資,漲得少的也漲了30%多,多的可能有50%’。
做為央行行長,周小川不能光為既得利益集團說話
當下中國收入兩極分化,房價奇高,存款利息太低,貸款利息太高,民間集資違法,銀行的壟斷利潤不僅明顯,而且規模巨大。
1998年以前,銀行壞賬數萬億,佔2004年全國GDP的20%多。國家用納稅人的錢填了這個窟窿。在上市以後,大規模圈錢,利潤奇高的同時,國家對壟斷行業,包括國有銀行,的天量級利潤,視而不見,讓那些壟斷企業和銀行的高管和大多數員工,賺了個盆滿缽滿,大大的推動了國家的兩極分化,也造成了許多社會的不滿情緒。
銀行業是國內各個行業收入最高的行業之一,有的行長每年的工資加獎金高達數千萬。清華大學的某個院長,當了工行的獨立董事,每年開5次會議,收入50萬人民幣。
2011年,民生銀行的公開平均工資是38萬人民幣,工行是40萬人民幣。而全國的平均工資卻不到4萬元,這是怎樣的一種行業收入差距?
壟斷行業和競爭行業的工資收入差別,導致社會嚴重不公,導致腐敗,導致經濟結構轉型困難,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已經面對了太多太多的挑戰。
這個時候,中國未來的希望必須寄託在深化改革,而改革的重點就必須打破壟斷,包括銀行業的壟斷。周小川作為央行的行長,他有義務、有責任承擔這個改革的歷史使命。可是,當這種歷史責任擺在他面前的時候,他卻公開為銀行業的壟斷地位辯護。也就是說,他不僅不會支持反壟斷,而是倒過來支持壟斷。
看來,中國的改革困難,不是改革本身的複雜性,而是改革將要觸及既得利益,而主要官員是既得利益的保護者,這才是深化改革最大的攔路虎。
補充閱讀
周小川:中國銀行業利潤高不是壟斷造成的(來自《財經網》,10月12日)
《金融研究》雜誌第九期刊登了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的署名長篇文章《金融危機中關於救助問題的爭論》文章,周小川在談到銀行業獲得高額壟斷利潤問題時,指出中國除了工、農、中、建、交等大型銀行,還有數百家各種類型的中小商業銀行和農村信用社和村鎮銀行,因此說銀行業壟斷恐怕站不住腳。他說,當然目前銀行業盈利能力較強、利潤較高也是客觀存在的,其背後有一些原因,但顯然不是壟斷造成的。
在談到中國銀行業壟斷問題時候,周小川指出,在中國,與部分工業企業比,銀行業工資也不算低,社會上有一些爭議,認為銀行業獲得高額壟斷利潤,但實際上,中國除了工、農、中、建、交等大型銀行,還有數百家各種類型的中小商業銀行,還不包括2000多家的農村信用社和村鎮銀行,因此說銀行業壟斷恐怕站不住腳。他說,當然目前銀行業盈利能力較強、利潤較高也是客觀存在的,其背後有一些原因,再次不贅述,但顯然不是壟斷造成的。
在金融機構出現問題時候,一方面拿著高薪,一方面又需要政府救助勢必引來諸多爭議。周小川認為,作為政策制定者一定要冷靜地認識這個問題。既然金融機構的收入是通過合法經營獲得的,是符合市場原則的,恐怖就不能講問題歸結於高薪酬,而是要看到其背後還有更複雜的機理,特別是在應對金融危機時,就不能因為金融機構掙錢多,就不予救助,因為不救可能導致的問題更大。
在談到央行介入參與金融機構救助問題時,周小川指出央行介入將導致通貨膨脹,這個成本實際上就需要所有人承擔。這意味著在一個國家或區域中,有的人犯錯誤了,有的人沒有犯錯誤,但要讓所有人都來承擔責任,聽起來的確不太合理。
接下來,周小川對通貨膨脹稅的問題做了詳細闡述。他說,通貨膨脹也可以被看成是一種稅收,即所謂的"通貨膨脹稅",是向所有購買商品的消費者徵收的。而且這種稅具有"累退"特徵。
周小川指出過去人們不太主張央行參與救助,理論儲備比較欠缺,認識比較模糊,這次金融危機的經歷要求我們盡快開展研究,研究其傳導機制、成本分擔、利益分配及其最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