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到目前為止美國歷史上產生的43位總統中,哈佛和耶魯人佔據近三分之一。哈佛和耶魯人在美國的政治競爭中表現得如此出類拔萃,至少得益於三大原因。
歷史常常驚人的重複。
2004年美國總統大選臨近投票,全世界都在不安地揣測或焦急地等待結果,只有耶魯大學校園顯得格外平靜,耶魯在校學生發出信息「不管誰贏,都是耶魯贏」,因為來自共和黨和民主黨的兩位總統候選人都是耶魯的畢業生:一位是歷史系的小布希,另一位是政治學系的克里。
2012年美國總統選舉結果出籠,歐巴馬再次當選連任,儘管這個結果並沒有超出很多人意料,但還是會在全世界範圍引起相當長時間的廣泛議論。
這一次,風水轉到了哈佛。哈佛大學,特別是哈佛法學院的學生最開心了,因為不管是歐巴馬還是羅姆尼,他們都是自己的大師兄。
哈佛與耶魯是一對歡喜冤家。至少一百多年來,它們彼此都在美國、乃至世界享有學術上的盛譽。而另一方面,它們不僅僅在划船和橄欖球等體育運動項目方面公開競爭,而且更在培養或產生美國總統的數量上暗自較勁。
自20世紀以來的112年中,哈佛人主宰白宮橢圓形辦公室約39個年頭(這次大選後至少還有4年)。相比之下耶魯人呆在白宮的時間要短一些,但也有32個年頭。
如果不是歐巴馬在2008年民主黨內競逐中勝過耶魯的希拉里,或許這兩所大學的「總統競爭」遊戲會是另外一番景象。
在到目前為止美國歷史上產生的43位總統中,哈佛和耶魯人佔據近三分之一。這不能不說是一種奇觀。
哈佛和耶魯人在美國的政治競爭中表現得如此出類拔萃,至少得益於以下三點。
第一,兩校卓越的聲望。在美國總統的初選和大選階段,候選人之間比的是能力和財力,同時也比人氣。擁有一所頂尖大學學歷的金字招牌,或許在學歷學位鋪天蓋地的情況下是得到選民信任和凝聚人氣所不可缺少的。
第二,兩校無與倫比的人脈。幾乎在社會活動的所有方面,哈佛和耶魯都貢獻了無計其數的傑出人才。僅憑校友捐贈資產一項數據,就足以說明這兩個學校培養的成功人才是如何的了得。
2011年,哈佛大學校友捐贈資產市值為320億美元,創世界大學之最;而耶魯大學方面是192億美元。
相比較而言,哈佛培養的商界精英尤其引人注目,而耶魯的法律和藝術人才則遍及世界。兩個學校都有超過300年以上的歷史,這為其人脈的累積奠定了其他者難以企及的基礎。
第三,高水準的教育質量。在這次美國總統競選造勢和電視辯論中,大家注意到一種現象,那就是無論候選人還是他們的助選者,比如前總統克林頓和歐巴馬伕人米歇爾,都展示出了不同凡響的表達和說服能力。
這種接二連三的面對數以千計、萬計的選民發表演說的能力,不是天生的,是在學校訓練出來的,特別是在大學階段。
毫無疑問,能在激烈的政治競爭中過五關斬六將最終嶄露頭角,競爭者還需要其他方麵條件。然而,頂級名校的背景所發揮的功效在實際中卻不容低估。
依仗這種得天獨厚的條件而成功的人,反過來又增添其母校的光彩。如此良性循環,這大概就是哈佛和耶魯被譽為美國總統搖籃的秘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