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鈺上將
「男兒欲報國恩重,死到沙場是善終!」1941年2月,四川省各界抗戰前線慰勞團來靈寶縣李部駐地勞軍,李家鈺親筆書寫如此字幅。3年後的5月21日,李家鈺率36集團軍掩護友軍後撤,不幸於秦家坡陷入日軍伏擊,在密集火力射擊下,李家鈺頭額及左腋被子彈和槍榴彈破片擊中終因流血過多而犧牲…他3年前的那幅題詞似乎透露了他早知將以身殉國。他用生命實踐了他的誓言!
出身農家 勤勉向學
李家鈺(1882年4月25日-1944年5月21日)字其相,出生於四川大興鄉一個農家,由於自小時便失去父親,所以歷經生活上的磨難。然而這環境卻使他更加向上,他選擇遠離家鄉進入縣城內讀書,在這段期間內除了用功學習學校的課業外,對於中國傳統文化更是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尤其是左氏春秋、孫子兵法、宋史岳韓列傳,過去中國歷朝歷代的將相名臣所留下的文化,自此深深的在他的心裏紮下了根。
當時的中國正逢千百年來從未有過的巨變,他決心投考四川路軍小學堂,然而卻因為交通問題,他趕到學校時考期已結束。然而一心報國的他立即拜訪主考官,說明自己一心報國的志向,打動了主考官,因而得到了補考的機會,使得他成了四川路軍小學堂第四期的學生。
對於這得來不易的機會使他更認真的學習,即使是假日他都留校操練戰技,最後以優成績畢業後轉入軍官學校。
此時適逢蔡鍔發起二次革命聲討竊國的袁世凱,他毫不考慮的與學校內的同學前往上海加入柏文蔚先生之將校團,在龍華之役中立下了戰功。二次革命結束後返回川中繼續學業,畢業之後歷任排、連、營、團、旅、師長,在這期間因驍勇善戰甚受好評,遂被提拔為四川邊防司令。
邊防司令 力倡禮教
在他從軍的這段期間四川連年發生軍閥混戰,各勢力劃地為王,然而他雖手擁重兵然而卻一直在調解各地軍閥的私鬥,另一方面也在防區內撫輯百姓,並減免賦稅。此外他又力倡禮教,修建孔廟,籌撥教育經費,創辦了遂寧高中,在軍隊內也時時教育官兵,曉以四川內之情勢以及軍人職責之所在,並著有軍人心理建設、精神教育、治軍心得等書。
他說:「國者省之積,省者縣之積,省縣健全,國亦健全,吾今暫領數縣,為當修明縣治,將來聯縣為省,聯省為國;若人一身,肢官完好,全軀自壯。」並以此勉勵官兵百姓們,由此可看出他心中也期待著國內之統一,創立合法政府,再歸命奠定國家之志。
不久;北伐成功,全國統一,他立刻發電擁護,任第一綏靖區司令兵駐西昌。此時的西昌地居偏遠,常有夷族之襲擾,於是他立即實施剿撫兼施之策,率軍擊破,並告喻國家惠愛夷族,視如己出之意。並且身體力行經營邊疆,一年後邊疆諸酋皆服,過去所掠劫之物悉數奉還,自此以絕四川邊境之患。
出川抗日 奮勇擊退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他決心投入抗日戰場,他領著川軍47軍在誓師大會上說著:「男兒丈劍出四川,不殺敵寇誓不還;埋骨何須桑梓地,人間到處是青山」,言罷便投入了抗日戰場,此時的川軍被認為是當時中國「最糟的軍隊」、「不堪一擊的軍隊」然而他帶著這樣的一支軍隊在寒冬中走了五十多天,一千多公里的路投入了戰場。
他首先與日軍遭遇時東陽關,給予日軍沉痛的打擊,而後在長治一役堅守城池,使數萬日軍無法進犯雷池一步。而後分軍轉戰晉南一帶與日軍展開了數月的游擊戰,遲滯日軍的行動,並偕同友軍防守中條山一帶,連續九次擊退日軍之攻擊,而後日軍集中全力進逼柏洋河一帶,李家鈺親率47軍2團與日軍展開肉搏戰,殺敵數千,最後日軍不敵敗逃。
1941年2月,四川省各界抗戰前線慰勞團來靈寶縣李家鈺部駐地勞軍,此時同鄉的饒國華上將、王銘章上將、以及數十萬的川軍英靈已在抗日戰場上付出了生命。李家鈺身邊的川軍已隨他征戰了四年之久,然而行經的路已有萬里之遙,與日軍激戰了數百回,此時他的川軍部隊仍留下了升旗儀式,然而他們所宣讀的是前川軍總司令劉湘的遺囑。
1937年10月劉湘被任命為川軍總司令,此時的他已身患絕症,但他仍堅持出川抗日,最後在戰場上病發,他自知來日無多,於是在紙上寫「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沾襟」兩句杜詩……並留下遺囑:「抗戰到底,始終不渝,即敵軍一日不退出國境,川軍則一日誓不還鄉!」成了川軍精神的憑藉。
此時的李家鈺他所憑藉的或許是當年出川抗日時留下的誓言,以及中國歷代武靈所留下的將道,他親筆書寫「男兒欲報國恩重,死到沙場是善終!」還與四川鄉民,或許也預言著他日後將與川軍將士們一起戰死沙場。
豫中會戰 壯烈犧牲
1944年3月日軍因中途島海戰慘敗,太平洋海上交通線已受威脅,日軍為挽救其不利態勢於是在華北方面軍司令官岡村寧次大將指揮下,從東北、華北抽調5個師團、5個旅團約20餘萬兵力,分三路向豫中進攻,目標為打通平漢線南段,企圖打通大陸交通線,以補救海運之困難。
此時我軍之作戰方針為在嵩山地區與日軍決戰,並先於扶溝、汜水一線防阻日軍,若日軍成功渡河,則以許昌、新鄭、鄭州、滎陽一帶據點,消耗日軍攻擊力後,伺機反擊。
此時李家鈺奉命率第三十六集團軍主力參戰,擔任戰區後衛總指揮,阻擋日軍西進,並掩護友軍轉進。然而在日軍絕對優勢的火力下短時間內便攻陷三十餘縣鎮,此地已逐漸失守情勢危急,5月21日以日軍已兵至陝縣,進逼行營總部,李家鈺奉命掩護友軍轉進,他臨危不亂一方面另李宗昉均分隊馳援,一方面親率所屬部隊200餘人突圍,然而不幸於秦家坡遭受日軍伏擊,在密集火力射擊下,李家鈺頭額及左腋被子彈和槍榴彈破片擊中終因流血過多而犧牲,其所屬200餘人全數陣亡。
抗戰精神 永垂青史
李家鈺將軍殉國之後,蔣介石總司令與何應欽軍政部長均深致惋惜,為他舉行國葬,並由一批川軍勇士200餘人冒死拼戰搶回他的遺體。遺體行經豫、晉、陝最後入川,沿途弔唁民眾絡繹不絕。在李家鈺殉國後仍有無數的川軍投入對日抗戰的主戰場,總計犧牲64余萬,為全國之冠。
1944年7月7日,成都東門城門立了由著名雕塑家劉開渠設計的《川軍抗日陣亡將士紀念碑》,市民通常稱為「無名英雄銅像」。銅像造型是一軍人,著短褲、綁腿、草鞋,手握步槍,身背大刀、斗笠、背包,俯身跨步,仰視前方欲出征衝鋒狀,形態威武,長期為成都市民敬仰。
之後成都市便流傳了一則傳說:有年寒冬臘月沉沉深夜,有個衣衫單薄的窮軍人走到城門洞邊賣湯圓的小攤子前,看來是又冷又餓,埋頭呼呼呼地只顧吃湯圓。眨眼 間,窮當兵的卻不見了!賣湯圓的小販恍然大悟:當年出川抗戰的川軍苦啊,是那個赴國難犧牲的「無名英雄」來吃湯圓了!消息傳開,百姓們都哭了:「天冷了, 他又冷又餓,莫讓他在陰間受苦呀!」於是一家又一家,流淚端來一碗又一碗熱氣騰騰的湯圓,到銅像前祭奠。這是四川民眾對出川抗戰犧牲將士的深切悼念啊!
註:李家鈺上將與張自忠上將同為抗戰中殉國的集團軍總司令,是二次大戰中同盟國犧牲的最高將領)
看中國首發 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