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與生活】美食創意的分子基礎

作者:編譯:高英哲 發表:2013-07-02 00:49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看中國2013年07月02日訊】你會一口同時吃進魚子醬跟白巧克力嗎?答案可能跟你住在地球上的什麼地方有關。

北美跟西歐料理的廚師,喜歡把調味化合物相同的食物結合在一起,所以比較大膽一點的,就會同時送上魚子醬跟白巧克力,因為它們都含有三甲胺。不過英國劍橋大學理論物理學家阿奈特 (Sebastian Ahnert) 等人,去年年底在《科學報告》期刊上發表的研究成果指出,亞洲廚師的做法就大不相同。

阿奈特自己是個業餘分子料理美食家,對於傳聞說含有相同風味分子的食物,搭配起來味道很好的理由,感到相當有興趣,因此就跟他的團隊,把他們在一個韓國、兩個美國的線上食譜資料庫,所找到的食譜,分類成北美、西歐、拉丁美洲、南歐與東亞美食,再將調味化合物與成份彼此的關係連接起來。

他發現北美跟西歐料理的食譜,確實印證了此話不虛,比方說北美料理炸班節蝦跟烤蕃茄,它們的主要食材班節蝦跟蕃茄,都含有一戊烯三醇,而食譜中所用的莫扎瑞拉起士、帕瑪森起士跟蕃茄,全都含有四甲基戊酸。不過東亞跟南歐料理的主流正好相反,其成份比較不會共用調味化合物。

研究團隊同時也發現,北美食譜裡某些常見成份,像是牛奶、牛油、可可、香草、奶油跟蛋,跟許多其他食物都有相同的調味化合物;一旦把這些食物從分析中拿掉,調味化合物相同的情況就大幅減少。東亞料理的情況則相反,研究團隊把最常見,但幾乎沒有任何相同調味化合物的成份,像是牛肉、姜、豬肉、辣椒、雞肉跟洋蔥等等,從分析中拿掉之後,剩下來的成份有相同調味化合物的情況,反而增加了。

阿奈特說,這顯示亞洲料理還有尚未被發現的美味妙法,很明顯地並不是共用調味化合物。為了更清楚瞭解個中奧妙,他連絡擁有這些專業資料庫的人,想要看看每一種調味化合物,出現在各種成份裡的量有多少。他也想確定味道相似,甚至聞起來也很像,但是並不含有同樣調味化合物的成份,是否會一起用在同一道料理中。

也有其他人在研究成份與食譜之間的關係。巴西聖保羅大學的羅奎 (Antonio Roque) 等人,比較各種食譜中的成份,以找出哪些成份最為常見。他們發現脫穎而出的那些成份,往往是因為在特定文化中歷史悠久的緣故。

羅奎認為阿奈特的研究成果,提出一套建構調味網路的方法,而這幾年來調味料理漸趨流行,因此對於下廚實作的啟發性,比他們自己的研究更有潛力。他也補充說這兩份研究都指出,網路化分析可以在這些傳統上不會使用這些方法的領域裡,發揮相當的效用。

阿奈特也認同羅奎的看法,他認為這套分析法可找出味道調和的綜合新風味,起碼有些人會愛吃。至於那些調味對不上的亞洲料理,要挑出合適的組合,就需要多費些功夫了。阿奈特說這有很多種解釋,比方說有些根深蒂固的文化因素,要求某些料理一定要加進某些成份不可。

在那之前,阿奈特還是會繼續研究資料,而且經常下廚,熱切地嘗試分析過程中發現的新配方。他特別想要結合咖啡跟大蒜,他說畢竟咖啡經常被拿來代替某些原料。不過想要咖啡店開始提供在卡布奇諾里加入大蒜,大概還得費上好一番口舌吧!

来源:CasePress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