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傳統熱傳導 台大研究傲國際(圖)

發表:2013-07-07 03:0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看中國2013年07月07日訊】臺灣大學最近發現前所未見,無損耗、無碰撞的波動型熱傳導現象,登上國際頂尖期刊《Nature Nanotechnology》。台大凝態研究中心研究團隊,運用硅鍺半導體的奈米線進行熱傳導實驗,經過反複印證後,有了突破性發展。此發現不僅打破傳統教科書中的熱傳導基礎知識,對未來熱電材料及替代能源的研究也有非常深遠的影響。

台大凝態中心助理研究員張之威指出現有科技的困境,「由於一般的熱傳導過程中,會發生無數次的分子碰撞,導致熱傳導本身的波動性質被破壞。」然而,台大凝態中心研究團隊,排除萬難,在常溫下的硅鍺半導體中首度發現無損耗、無碰撞的波動型熱傳導現象。

一般研究人員尋找熱傳導的波動現象,都是使用鑽石、石墨烯或奈米碳管等導熱性佳的特殊材料,並用精密儀器在超低溫下進行實驗。但凝態中心團隊運用了硅鍺半導體這種很普遍,且導熱不佳的材料,並在室溫下觀察,卻發現突破傳統觀念的熱傳導知識。

凝態中心研究團隊在一般室溫下進行硅鍺半導體實驗,發現當熱能經過硅鍺奈米線時,其中的波動性熱傳導現象能保持八微米長,這個數字比現有教科書上的數據大了一千倍,也比鑽石或石墨烯還長十倍,證明了無損耗、無碰撞的波動現象,令科學家驚艷。

台大新任校長楊泮池指出,本次的研究團隊皆是由臺灣的研究員組成,能登上國際期刊,實為難能可貴。楊泮池特別介紹,本次大部分的實驗工作都是由一位台大應用物理所的碩士生蕭子綱獨力完成,「這證明了台大學生都有十足的潛力,僅一位碩士班學生的表現就比世界一流大學的博士生還亮眼。」

蕭子綱同學特別分享了實驗的心路歷程,他每天要用金屬細針挑起大小只有十億分之一硅鍺奈米線,快則要一整個下午,有時得花上兩三天,工作到半夜是常有的事。經過多次與老師張之威討論,發現實驗數據中的規律性,終於有所突破。蕭子綱目前已得到劍橋大學的全額獎學金,今年九月將赴英國繼續攻讀博士。


張之威博士領導台大研究團隊,發現波動型熱傳導,改寫熱傳導歷史(看中國配圖)

来源:臺灣醒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