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為什麼不想再忽悠老百姓?

作者:顏昌海 發表:2014-05-12 11:5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3個留言 列印 特大

【看中國2014年05月11日訊】世界銀行近日透露說,如果用購買力平價來計算的話,中國的GDP數字今年將超過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的經濟體。在經濟學上,所謂購買力平價,是一種根據各國不同的價格水平計算出來的,貨幣之間的等值係數,也就是理想狀態下的匯率。例如,一屜狗不理包子在天津賣人民幣六十元,在紐約賣十美元,那麼,人民幣和美元之間的理想匯率就應該是六比一,這個理想匯率就叫購買力平價。世界銀行就是按照這個理想匯率來計算,得出結論,中國的GDP將超過美國。

購買力平價有許多假設前提,比如,要假設狗不理包子在天津和紐約同樣受歡迎;而且也要假設天津人和紐約人對狗不理包子的估價是一樣的;再有就是假定天津和紐約之間的貿易是自由的,沒有貿易壁壘、關稅,也沒有資本流通方面的限制等等。換句話說,購買力平價是非常理想狀態下的參數。即便如此,能躋身世界第一也是臉上貼金的事,更能證明了大陸官方的偉光正。

有意思的是,官媒並沒有因此放鞭炮慶祝,相反新華社解釋說,購買力平價不足以說明問題,人均收入只有美國的七分之一不到,中國還是發展中國家。

按照現在的匯率計算,中國GDP是美國的三分之二,大部分經濟學家相信,到2020年的時候,中國將超過美國,成為全世界最大的經濟體。有社論說,中國要保持冷靜,不要有虛幻的自豪,不要被外國勢力的糖衣炮彈迷惑。還說,中國超過美國只是時間問題,就算是真超過了美國,那個時候是好事還是有更多的社會問題,現在都很難說。中國官媒一改過去歌功頌德的做法,不外乎兩個原因:一個是政府良心發現,不想再忽悠老百姓;另一個就是在就業、貧富差距、通貨膨脹、污染等等事實面前,再忽悠也不管用了。

所謂2014年中國的經濟將趕超美國而成為世界最大的經濟體,比預期的2020年早了整整6年。喧鬧的中國經濟即便今年超越美國,又如何呢?

這樣的命題可以成為名副其實的「頭條」,卻沒有任何實質性的意義。此則新聞會燃起某些中國人內心滿滿的驕傲,然而不幸的是它未能填滿他們的腰包。就算中國總體而言能夠成為世界最大的經濟體(無論是不是建立在其購買力的基礎上),不可忽略的一個事實是:其每人年均GDP收入只有6300美元!這個數據將中國經濟排名拖至世界第110位,位居中下等。相反,美國每人年均GDP的標準是43000美元,是中國的7倍之多。即便認為應該運用最新的購買力方法來運算人均GDP,這樣算來,美國的人均GDP仍比中國超出4倍以上。

從更嚴峻的一個角度來看,人們需要瞭解人均GDP不能與個人收入等同。這兩個概念通常會被發達國家混用,個人收入要比人均GDP數值稍高並且是GDP的一個固定比值。然而,中國情況卻大不一樣。在中國,個人收入與GDP的比值要比其他國家的平均值低,並且數值在不斷下降。至2012年底,中國個人收入與GDP的比值從1990年的52%下降到了46%,而美國卻依舊穩固在86%。這就意味著,若用人均GDP來衡量和對比國民的富裕程度掩蓋了中國的真實情況。如果使用更精確的人均收入來衡量,其結果將是美國公民人均收入超過中國的15倍(8倍,若使用購買力演算法)。若從歷史的角度而言,今天中國的人均GDP可以等同於1880年的美國(1910年的美國,若使用購買力演算法);換言之,中國在提供國民同樣的標準生活方面落後美國一個世紀之久。對中國普通老百姓而言,沒有太多值得開心的事。

1872年,當美國趕超英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的時候,他們的故事與中國的截然不同。當時,美國和英國每年的人均GDP分別為2400美元和3300美元,而這兩個國家的人口分別是4000萬和3000萬。若按人均GDP來算,美國和英國當初已經佔世界上最富裕國家之首了。因此,當時的美國公民的驕傲不止是有數據事實可支持,同時還有實時的希望,希望這個國家能夠帶他們成為世界上最富裕的人群。再者,就算人均GDP的差距有50%,這樣的結果花費了半個世紀的努力才發生。面對巨大的貧富差距,中國公民要想成為世界上最富裕的公民,這個心願或許永遠不會實現。

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比起中國,人們更願意作盧森堡的公民,他們可以沉浸在作世界上最富裕的人的美好憧憬裡,同時開心地接受自己的國家被排在世界經濟體的第70位。這想必會比躋身世界最大經濟體前端,同時扮演者世界上最貧窮的人好很多。至少,盧森堡的空氣質量比中國要好的多。

中國曾經一直是德國經理人盡情發揮想像力的地方。從阿迪達斯到大眾汽車,各家企業都在那裡極富熱情地展開業務,而在歐洲市場因為危機而出現下滑後則更是如此。這個國家目前已經成為了德國經濟模式的箭頭:作為生產地點,作為第五大出口市場和第二大進口市場。(中德)貿易額:超過1500億歐元。如果把德國在中國的所有投資算在一起,2008年以來已經增長超過一倍。

穆勒認為,中國作為新興超級經濟體不可能一直保持兩位數的增長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不足為奇。但問題在於,目前許多跡象顯示中國經濟可能出現硬著陸。根據北京最近公布的外貿數據,3月份進口額比去年同期減少11.3%。這當然只是體現了當下的情況,但卻是一個令人擔憂的寫照。它顯示出中國的內部經濟出現一些糟糕情況。即中國正處於一個依靠信貸支撐的投資繁榮階段的末期。現在整體經濟深陷信貸膨脹和產能過剩的困境之中。按照國際貨幣基金的說法,中國的各大銀行和影子銀行體繫在過去幾年裡向國內企業投入巨額資金。

這一模式眾人皆知:私營經濟的負債達到無法承受的規模,經濟景氣隨之破滅,然後一些貸款無法償還。2007年的美國、英國、西班牙和愛爾蘭都是這樣的情況,不久之後便陷入大規模崩盤。近日中國國債發售情況不佳顯示出,投資者對於中國經濟的穩定不乏憂慮。就在政府打擊腐敗、寬鬆信貸開始顯現影響、緊張的本土投資者急覓安全之際,中國的金融市場看似正在釋放麻煩信號。

據美國《華盛頓郵報》報導,即便最淵博的專家都不能確信中國未來會怎樣,但警示跡象如今越來越多。經過幾十年經濟發展和財富激增,中國金融市場如今正滑向貪婪與恐懼之間搖擺「蹺蹺板」的可怕一面。

早在2月份,銀冠資產管理首席策略師帕特里克•霍瓦內茨就警告,中國可能面臨一場流動性緊縮。在隨後的報告中他解釋說,「持續不斷的債務違約讓人意識到中國日益累積的不良貸款問題」以及「中國現有的增長模式已到期。」

麻煩跡象大量存在:中國指數研究院的報告稱,今年首季度中國四大城市的房地產銷量比一年前水平低逾40%。為了回籠資金,開發商在一些小城市大幅降價。中國火熱的房地產市場降溫,似乎屬於一個更大困難趨勢的一部分。今年3月中旬浙江某大型開發商無力償還6億美元貸款,數天後江蘇一家商業銀行出現擠兌。投資者變得緊張,部分原因還在於3月初中國遭遇現代首次債券違約,上海一家太陽能企業未能按期付款。在中國看似不間斷的繁榮時期,此類逆轉壞事鮮有發生。

一般認為,中國政府會介入,供應流動資金並抑制信貸激增——正是它促進了中國驚人的經濟崛起。據新興經濟顧問公司最近的報告,中國國內私營貸款(包括地下借貸市場)總額已從2008年佔GDP的125%增至去年底的190%。當局時不時介入,試圖給經濟及其「非理性繁榮」降溫,但成效不大。如今的情況不同,部分原因在於中國新領導人似乎決意刺破泡沫經濟。專家引述北京的警告稱,改革中國銀行就像「排雷」,因為問題貸款太多。眾多機構已經下調了中國GDP增速預期,其中包括瑞銀預計一季度增速為7.4%,德意志銀行將2014年增速預期從8.6%調降至7.8%,高盛將全年預期從7.6%調降至7.3%。此外,美銀美林、摩根大通、野村等國外大型投行近日也紛紛下調中國經濟增速預期。

儘管經濟有收縮的風險,中國政府正堅決推進——不僅擠壓銀行,還有銀行貸款滋生的腐敗。這場打擊,試圖對伴隨經濟繁榮產生的貪婪文化開刀,是值得稱讚的。但它似乎引發了中國一些新富的恐慌,他們急著在突然缺乏現金的市場上拋售資產,繼續資本外逃。據《羊城晚報》報導,當前,歐洲買房移民掀起一股熱潮。歐洲多國更是瞄準中國富人群體,推出買房移民政策,瞬間創收無數。用北京一套二居室的房款可以在歐洲買一套別墅,同時享受移民政策和歐洲福利。因此國內出現了大批的歐洲「擁躉」,紛紛大手筆買房進入歐洲。

近日,中國萬達董事長王建林豪投2.6億歐元收購了馬德里地標性建築「西班牙大廈」,而這一價格比9年前減少33%。從加成集團3月份舉行的歐洲投資房產和歐洲沙龍的活動反應來看,當前歐洲市場形勢火熱,活動場場爆滿,客戶購買意向強烈,很多客戶意向西班牙、葡萄牙、希臘等國。作為歐洲大熱的移民國家,葡萄牙和西班牙都是投資50萬歐元可以買房移民,申請移民成功後可以自由來往歐盟165個國家、免簽26個申根國、小孩可免費享受當地的公立義務教育、可享受當地大部分福利等,但是兩國的具體細則上有多處不同。

路透社的一項調查發現,越來越多中國人使用該國政府支持的銀行卡非法將美元偷偷帶到境外。銀聯卡愈來愈廣泛地使用是北京一項多管齊下戰略的一部分,目的在於最終開放中國的資本賬戶並實現人民幣的國際化。北京尤其擔心這種資本外逃在腐敗醜聞中發揮的作用。中國人民銀行2008年一份調查報告稱,銀聯卡是腐敗官員進行跨境資金轉移的主要工具之一。央行的報告說,這種做法正迅速增加。許多持卡者隨著資金跑到了國外。

但是這種做法不僅限於腐敗官員。無處不在的銀聯卡和它可以立即獲得大量現金的能力使得把錢帶出中國對於普通中國人來說也容易多了。如今,這種外流正在加速。一位業內消息人士說,參與這種套現行為的各方都有利可圖。零售商可以靠匯率賺錢,就像外匯交易商一樣。管理這些商戶的澳門銀行從中收取1%到2%的手續費。中國銀聯的發卡銀行也會對交易收取1%左右的手續費。……

所以,世界銀行資助的國際比較計畫在報中稱,中國是一個比想像中更大及增長更快的經濟體,並有可能在今年底超越美國,中國國家統計局拒絕發表這份世界銀行的報導,並表達了對這個統計方法持有保留態度,美國《時代》雜誌報導中國當局甚至把這個報告當成燙手山芋扔到一旁,與此同時,中國網路非但沒有出現得意洋洋的報導,反而是懷疑、不屑的反應居多。

根結在於,這個報告情況與大陸目前的現實有著極大的反差。

中國官媒起初明顯想繞開這則新聞,但中國新聞門戶新浪網用草率的拼湊起來的來自美國《時代》雜誌以及《華盛頓時報》的翻譯文章等海外評論來報導這條消息。該文章後有上百條評論,其中包括網民懷疑有誰會對中國的「泡沫經濟」感到興奮,「在中國買一棟房子的錢可以在海外買好幾間,但咱們的薪水還不及人家的1/5」,「像這種可恥的GDP值得我們高興嗎?」!

中國微博上也有許多類似的評論,如許多人抱怨中國是一個國富民窮的國家,「經濟數字可能有些鼓舞作用,但經濟實況卻是起到相反的作用」,一個財經網站網民的留言道「經濟不能只讓有錢人更有錢,否則就不是一個健康的經濟環境」。

中國官媒最終也決定把這個世界銀行報告放到一邊去,儘管網民已經把輿論朝向對政府不利的方向。新華社發表了一篇文章,聲稱中國的經濟狀況與發達國家仍有幾十年的差距,「從經濟的質量到生活的水平,中國仍然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分析評論指出:「為了追趕發達國家的水平,中國仍有很長的路要走」,中國官方的中國廣播網在5月5日評論道:「中國目前的發展是不均衡的,人均GDP還是相當的低,而中國仍沒改變其是全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狀況」。

中國謙虛的態度多半是想要避開作為發達國家要承擔的責任,像是嚴格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的限制,中國經濟專家以及《稀缺中國》的作者馬暘說:「中國逐漸一步步進入全球競技場的舞臺,但仍偏好保持被動以免喪失許多即得利益」,馬暘告訴外交政策網站,維持中國目前發展中國家的形象,可以抵禦二氧化碳排放量或貨幣改革的壓力。馬暘認為,一個小小的生活質量、公眾健康、飲食安全、環保問題等實質生活的改善都比那不切實際的GDP指標來的重要多了。

就如微博上一個網民寫道:「我們是否超越美國根本一點都不重要,而我們的人民是否感受到生活變的越來越好才是重點」。

 

来源:作者博客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