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石專欄】「天下第一壇」寺 – 戒臺寺(圖)



戒臺寺選佛場

戒臺寺, 位於北京門頭溝的馬鞍山麓,原名「慧聚寺」,又稱「戒壇寺」,始建於隋代開皇年間(公元581-600年),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戒臺寺坐西朝東,西靠極樂峰,南倚六國嶺,北對石龍山,東眺北京城。其殿堂隨山勢高低而建,錯落有緻。既有北方寺廟巍峨宏大的氣勢,又有江南園林清幽秀雅的情趣和神奇秀美的自然景觀。

戒臺寺佔地面積約4.4公頃,以擁有中國寺院中最大的戒壇而聞名,同福建泉州的開元寺戒壇和浙江杭州的昭慶寺戒壇,並稱為「中國三大戒壇」。

戒壇是佛教寺院向信徒傳授戒律的地方, 戒臺寺戒壇位於戒壇大殿殿內,始建於遼代咸雍五年(公元1069年),距今已900多年,為遼代高僧法均在此修建,當時四方僧眾多來受戒。

戒壇大殿是戒臺寺的標誌,也是寺內最主要的建築。戒壇大殿平面呈正方形,長寬各26米,建築面積676平方米,共有自然間數25間。殿高20餘米,為重檐盝頂與四角攢尖式相結合的木結構建築。大殿頂部四面呈坡形,正中部分是一個正方形的小平臺,台上安有明成化十三年(公元1477年)由僧人德秀捐贈的銅質鍍金五塔形寶頂,造型渾厚莊嚴,具有藏傳佛教的風格。殿頂上的上下檐之間有風廊環繞,檐角皆挂有風鈴,上層為圓形,下層為方形,象徵著「天圓地方」。

大殿的正門上方高懸著一塊上寫有「選佛場」三個漆金草書大字的橫匾,原匾為民國初年的大總統袁世凱手書。門內的橫枋上挂有清代乾隆皇帝手書「樹精進幢」的金字橫匾,內側挂有康熙皇帝手書「清戒」二字的匾額。原來楹柱上還有一幅乾隆帝手書「遍灑醍醐成雨露,長留華藏閉山林」的對聯,可惜今已不存。

大殿內的戒壇是一座用青石砌筑的高臺,全高3.25米,平面呈正方形,臺分三層,下大上小,呈品字形。上層有蓮花寶座,塑有釋迦牟尼佛坐像。每層臺均為須彌座造形,上下枋雕有流雲藩草,束腰處雕有佛龕,每個佛龕內均有泥塑彩繪的有戒神。

戒臺寺不僅勝於千年古韻的佛門淵源,更得滿園古木蒼翠的清新幽雅,四季宜人,一直以「戒壇、奇松、古洞」而著稱於世。

戒臺寺的古樹甚多,其中最著名的當屬古松。這些古松經過了千百年磨礪,形成了各種奇特的造形,為歷代文人雅士讚詠。明清時期,戒臺寺「十大奇松」就已經聞名天下,如著名的「自在松」、「臥龍松」、「九龍松」、「抱塔松」和「活動松」等。

「九龍松」植於唐代,是一棵體形巨大的白皮鬆,它有九條粗壯的樹幹,猶如九條騰空而起的白龍,凌空舞蹈,煞是好看。「抱塔松」樹幹屈曲扭轉,緊緊摟抱著一座墓塔。據傳說,這棵松樹原先是一條天上的神龍,被玉皇大帝派下來守護遼代高僧法均的墓塔。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龍松怕墓塔被雷電擊中,就扑過去用雙手抱住古塔,形成了今天古松抱塔的奇觀。而馳名已久的罕見的「活動松」枝幹纏連,你隨意拉動它的哪個松枝,整棵樹的枝葉都會跟著搖動,好像一陣狂風正在襲來似的,乾隆皇帝在此還留下了一座「題活動松詩」的石碑。所以,至今北京仍流傳著「潭柘以泉勝,戒臺以松名」的說法。

戒臺寺的後山為石灰岩構造,在千萬年的雨水侵蝕下,形成了許多神秘幽深的天然溶洞,洞中的石鐘乳和石筍的造型千奇百怪,美不勝收。「有龍躍、有魚游、有獅坐,石乳所凝也」。這裡的部分山洞在古時就曾經過修整,而建成石窟寺,這是當年寺內高僧靜修的地方。而這樣密集的石窟寺岩洞群,在北京地區也只有戒臺寺一處。

乾隆皇帝曾先後四次來到戒臺寺。乾隆十六年(公元1753 年),乾隆皇帝第一次來到戒臺寺,即寫下了《初至戒臺六韻》的詩篇。乾隆皇帝金口玉言,以詩賜名,因而就有了戒臺寺之稱,並且一直延用至今。

據說,戒臺寺是法輪大法李洪志大師在北京早期傳法的地方。李師父大師在這裡住過,教過功,講過法,經書《轉法輪(卷二)》就是在這兒寫成的。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