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農村小學中的學生(法新社)
【看中國2014年08月30日訊】9月來臨,新學年開始,鳳凰衛視報導了一位15歲女孩輟學打工,為哥哥上學掙錢。這絕非典型事件。在農村地區,適齡兒童和少年的輟學問題長期存在,包括小學、初中和高中階段的輟學。根據1986年義務教育法,小學和初中屬於義務教育。當下中國農村輟學,集中反映在初中階段。
隨著鄉村的凋蔽,鄉村學校也衰落下去,大量村莊原有的鄉村小學廢棄,農村兒童上學問題和鄉村教師的命運是中國沒有合法地位、僅有的一些NGO重點關注和支援的對象,杯水車薪。這一與中國第二大經濟體極不相稱的社會現象,引起很多研究者關注。其中,美國斯坦福大學國際研究所的一項研究,是對三個省份的262所農村初中進行連續五年的跟蹤調查,對18474名不同年級初中生進行了訪談,得出初中生累計平均輟學率高於18%,最高為31%。研究表明,中國農村初中輟學學生每年有百萬之多。而中國官方最新公布的初中輟學率是2.6%。如果這個數字是真實的,意味著中國已經實現了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目標。顯然,這不是事實。在城市,中學畢業之後,進入為期三年的高中教育已是慣例,大致可以達到90%的比例,而在農村,上高中的學生則稀少得多。
造成農村輟學問題長期存在的原因,首先是「上學成本」。儘管在義務教育階段免除了學雜費、教科書費、住宿費,還有補助寄宿生生活費和營養膳食。但是,對於農村的窮困家庭來說,包括衣、食、住、行和通信費在內的各種直接支出的「上學成本」年年增加。最貧困學生的中學輟學率是其他人的兩倍。「計畫生育」在農村執行得雖然凶狠,但是家家戶戶還是多子女。而多子女家庭犧牲女孩子,專供男孩子讀書的情況比比皆是。選擇打工,而不是讀書,除了讀書花費大,就是學校和老師的匱乏,教學環境和質量的低下。
此外,還有機會成本。外出打工至少可以自己養活自己,減輕父母負擔,這是貧困家庭的頭等大事。和許多國家不同,中國高中收繳學費,實行以國家助學金為主體,學校和社會資助補充的政策。這一政策在很多農村地區實際上是行不通的,因為窮困農村一般都在邊遠地區,學生散落分布,只有到鎮上或縣城上高中,需要住宿,加書本費、雜費,以及衣、食、住、行和通信費,每年動輒數千元,難以承受。尤其是那些父母生病和家庭發生變故的家庭,其子女只有選擇輟學、打工。還有一個值得重視的原因是:自1990年代以來,數以千萬計的農村勞動力進入城鎮務工,卻受制於戶籍制度,不得在城市入學,只能把孩子留在家鄉上學。失去父母照顧的孩子,其學習成績和心理健康深受影響,導致輟學。此外,在以往工業化、城市化浪潮中,大上基礎設施建設,成為世界工廠,使勞工的就業機會增多,也使低技術含量工種的工資上漲,刺激了農村初中生和高中生中斷學業,加入農民工行列。然而,這一頁已經翻過去了。中國的基礎設施建設,以公路鐵路為例,絕大部分已經完成,世界工廠也已不再。
毫無疑義,農村孩子輟學的背後是城鄉收入分配差距和教育資源分布長期失衡,是制度性痼疾。8月21日,中國教育部針對2013年以來,部分省份按照屬地管理原則,調高學費標準,打破執行了十多年的學費穩定政策的情況,提出在「制度上可以保證每一個學生不因經濟困難而輟學」。連義務教育法都沒有約束力和保障,更遑論一項政策。人們關心的不是口號,而是如何落實基本解決農村輟學問題的具體行動方案和時間表。
不要低估農村孩子輟學對中國的深遠影響。教育,特別是中等教育是促進現代國家發展進步的重要推動力。幾乎所有從中等收入向高收入轉型的國家,初中和高中入學率與經濟增長都存在明顯的相關性。如果中國執政者和教育部門,不採取斷然有效措施,大幅降低農村輟學比例和規模,加大對鄉村教育的投入,大量低素質人口不僅制約中國的競爭力,動搖所謂經濟大國的根基,還會加大向現代國家轉型的負擔。最終,這一社會成本都要由國家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