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縣衙楹聯中的為官之道(圖)

發表:2014-09-09 07:0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楹聯,是中華民族的國粹,自古至今,它以獨特的對仗效果,形成了一門獨特的藝術形式。讀來賞心悅目,品味無窮。河南省內鄉縣古縣衙是中國目前保存較完整的古代縣級官署衙門之一。衙內有一副遠近聞名的楹聯:

  得一官不榮,失一官不辱,勿說一官無用,地方全靠一官;
  吃百姓之飯,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
  
這副對聯之所以歷經數百年仍為人們傳誦不衰,就在於它用淺顯的語言闡釋了做人、做事、做官的關係與內涵。一方面,官源於民,最後仍歸於民,為官者應將自己視為百姓中的一員,不可謀取特權;另一方面,為官者比普通百姓承擔著更大的責任,對自己應有更高的要求,為官一任,要以民為本,勤政愛民,造福一方。

浮梁縣署是清道光年間(公元1821—1851年)修建的,是中國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古代的縣級官署衙門,被譽為「江南第一衙」。浮梁縣署」的一個看點,則是它的「官聯」。舊時當官沒有競選演說,官員上任也不作施政報告,從宋代開始,官員借在官署衙門題撰對聯的方式,表明自己的為官之道。這些對聯,俗稱「官聯」。與「官聯」對應的是「官箴」。「官箴」是古代社會對官員的道德規範和行為準則所作的規誡,其形式多種多樣,即有皇帝親自對官員的訓誡;又有上級官員對下級官員的勸誡;也有官員在衙署的匾額、楹聯;還有官員在臥室、書房、案頭等處以座右銘形式書寫的自箴等。「浮梁縣署」從大門至三堂,各主要建築物門前,都有對聯。

    治浮梁,一柱擎天頭勢重;
    愛邑民,十年踏地腳跟牢。
               ——縣衙大門上的楹聯

明清時,知縣任期三年一屆,可以連任三年,頭尾近十年,所以說「十年踏地」。這副楹聯門見山,清楚地表明瞭為官者的責任和決心。「工堪比官,斧斤利刃,隨手攜來,因材而用;醫可喻政,硝磺猛劑,有時投下,看病如何。」從儀門正面的這副對聯,廣納人才,鐵腕治邑且審時度勢的為政思路可見一斑。    

  視民如傷,浮邑蒼生皆我子;
  修己以敬,東林前輩是吾師。
                  ——儀門正面楹聯

    欺人如欺天,毋自欺也;
    負民即負國,何忍負之。
                   ——大堂門前的楹聯
    
該聯平達順暢,言簡意賅,不愧是一副好的「安民告示」。

大堂內還有三副對聯,分別是:

     理冤獄,關節不通,自是閻羅氣象;
     賑災黎,慈悲無量,依然菩薩心腸。

     法合理與情,倘能三字兼收,廣無冤獄;
     清須勤且慎,莫謂一錢不要,便是好官。

     鐵面無私丹心忠,做官最怕叨念功;
     操勞本是份內事,拒禮為開廉潔風。
    
這些楹聯所表達的內容,與大堂審理重大案件、進行重要政務活動的場所氛圍,可說是互為補充,相得益彰。

     為政不在多言,須息息從省身克己而出 ;
     為官務持大體,思事事皆民生國計所關。
                       —— 二堂過道上的楹聯,

這副楹聯突出了克己奉公的為官之道

     法行無親,令行無故;
     賞疑惟重,罰疑惟輕。
                        ——二堂的檐柱聯

這幅楹聯昭顯出奉公執法,賞罰分明的執政理念,又暗含剛柔相濟,張馳有度的行政方法,堪稱好聯。

    民心即在吾心,信不易孚,敬爾公,先慎爾獨;
    國事常如家事,力所能勉,持其平,還酌其通。
                          ——二堂內的楹聯,

上聯道出了為官就要「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的道理,同時提醒自己要保持「慎獨」的操守;下聯則將國事與家事聯繫起來,表達了「在其位要謀其政」的思想,對「份內事」要努力去做,公正處理,並著力解決問題。

   得一官不榮,失一官不辱,勿說一官無用,地方全靠一官;
   吃百姓之飯,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
                              —— 三堂的這副楹聯,
這副楹聯與河南省內鄉縣古縣衙相同,則似「官箴」,含有提醒警戒的味道。
     
同在三堂中,另一副集杜甫詩句的對聯:
    側身天地更懷君,
    獨立蒼茫自憂民。

這幅楹聯儘管與范仲淹「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的角度不同,但仍可與其媲美。作為知縣,你總不能苛求他「居廟堂之高」吧?

倒是清代的鄭板橋,將縣官的情懷錶達得更為傳神:

    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
    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

只要忠於職守,關心百姓,清正廉潔,大節不虧,就算好官。

福建福安縣衙聯:

    什麼叫好官?能免士民咒罵足矣
    有何稱善政?只求獄訟公平難哉

山東金鄉縣令王玉池自撰縣衙聯:

    眼前百姓即兒孫,莫言百姓可欺,當留下兒孫地步
    堂上一官稱父母,漫說一官易做,還盡些父母恩情

「官聯」和「官箴」,可以說是古代官場文化的一個側影。但「官聯」的高下,與其創作者、倡導者本人的政績、人品,是不能一一對號的。此外,有一些道理是需要用心去銘記,用生命去踐行的,比如說某些「官聯」和「官箴」的警示內容。

来源:網文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