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代偉大醫學家張仲景 妙用 姜 棗

發表:2014-10-06 12:59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張仲景,東漢南郡涅陽縣(今河南省南陽縣)人,為漢代偉大的醫學家。後人尊稱他為「醫宗之聖」 。所著《傷寒雜病論》記載了大量有效的方劑,對於推動後世醫學的發展起了巨大的作用。張仲景在《傷寒雜病論》中非常重視姜和棗的運用,全書共載方 317 首,用姜棗者 128 首,其中生薑大棗合用者 54 首,單用大棗者 54 首,單用生薑者 20 首。姜棗亦藥亦食,張仲景在《傷寒雜病論》中巧妙運用,對後世的影響非常大。張錫純對此評價為「尋常食品用之得當能建奇功」 。

1.的應用

生薑性溫,入肺、胃、脾經。功能為發表、散寒、止嘔、化痰。主治:感冒風寒、嘔吐、痰飲、喘滿、脹滿、泄瀉;並能解半夏、天南星及魚蟹、鳥獸肉毒。姜在《神農本草經》中列為中品,至漢代已是常用的中藥材,尤其是張仲景用姜配合其他藥物治療多種疾病,使用之巧妙,堪稱典範。大性平,味甘,入脾、胃、心、經。能補脾和胃,益氣生津,養血安神,調營衛,解藥毒,主治胃虛食少,脾虛便溏,倦怠乏力,血虛萎黃,神志不安,心悸怔忡,營衛不和,婦人髒躁等證。

_. 生薑的應用

第一,在解表方中應用,取生薑辛溫發散,解肌祛風,散邪而不傷正,此外,在柴胡湯、葛根湯取其調和營衛,扶正驅邪之意。第二,生薑乃止嘔要藥,其性辛散,有行氣破結之功,在小柴胡湯中治胸脘痞滿,在生薑瀉心湯中治水飲食滯。第三,生薑配柴胡黃芩共解在表之邪;生薑配半夏可加強止嘔作用,又可解半夏之毒;生薑配參棗益氣,振興中陽,防邪入裡;生薑配黃芩黃連具辛開苦降,行氣消痞之效。

二.乾薑的應用

張仲景根據《本經》乾薑主「胸滿咳逆上氣」的功能創小青龍湯,取乾薑之辛熱,溫肺化飲,乾薑半夏配伍增溫散行水之效。在理中湯中取乾薑辛熱溫中散寒。回陽救逆湯中取乾薑辛散回陽通脈,與附子相須為用。

2. 大棗的應用

神農本草經》中記載「 (大棗)甘平,主心腹邪氣,安中養脾,助十二經。平胃氣,通九竅,補少氣,??四肢重,和百藥,久服輕身延年。 」 《本草備要》中指出大棗「補中益氣,滋脾土,潤心肺,調營衛,緩陰血,生津液,悅顏色。」張仲景用大棗主要取其補氣生血生津的作用,在解表方中與發汗藥配伍,以補益脾氣,鼓舞衛氣,驅邪外出;在甘麥大棗湯中用大棗配伍甘草、浮小麥,養心寧神,潤燥緩急,治婦人肝氣鬱滯,悲傷欲哭之髒躁證;在治療水飲方中配伍大棗,起到培土治水的作用。在治療脾胃虛寒嘔吐方中起到
安中平胃氣止嘔的作用[3]。

3.姜棗合用

張仲景以姜棗合用起到以下兩個方面的作用:第一,調和營衛。如《傷寒論》第一方桂枝湯中取生薑大棗合用,用生薑味辛,佐桂枝解肌,大棗味甘,佐芍藥和營。符合《黃帝內經》中「風淫於內,以甘緩之,以辛散之」 。第二,補中散寒止嘔。張仲景用藥,凡嘔必加生薑,常配合大棗增強溫中作用。

研究

現代藥理學研究表明,生薑含揮發油、姜辣素、氨基酸及澱粉。生薑是治療鹽酸-乙醇性潰瘍的有效藥物,其有效成分為姜烯,具有保護胃黏膜細胞的作用。生薑可作用於交感神經及迷走神經系統,有抑制胃機能及直接興奮胃平滑肌的作用。大棗含有蛋白質、脂肪、糖類、礦物質、維生素等營養。其中以糖類和維生素C尤為豐富。常食大棗可增強免疫力、增強肌力、抗過敏,在對貧血、高血壓急慢性肝炎等病的輔助食療方面均有較好的作用,民間有「一日吃三棗,終生不顯老」的說法。

来源:網文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