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字文》流傳至今一千五百多年了,全書雖只用了一千個不重複的字,但卻有相當的知識價值和藝術價值。歷代大書法家裡有很多人用多種字體書寫過《千字文》,成為傳世的名帖。
《王羲之臨鐘繇千文》
據傳歷史上,鐘繇、周興嗣、蕭子範等都各寫有《千字文》,而流傳至今的只有《王羲之臨鐘繇千文》和《周興嗣次韻王羲之千字》。蕭子範撰《千字文》在《梁書》本傳上雖有記載,在《舊唐書•經籍志》後不再有著錄,大約是亡佚了。
《周興嗣次韻王羲之千字》
鐘繇,三國時期的書法家。法國人伯希和著《千字文考》(見一九二五年《通報》二十四卷),根據敦煌藏《雜抄》而定為鐘繇撰。但別無其他史料證明,或恐《雜抄》誤書了。也有的說鐘繇《千字文》在西晉末年戰亂逃難中被雨水淋壞。後來東晉書法家王羲之又重新編綴繕寫,故曰《王羲之臨鐘繇千文》。但經過近代書法家張伯英的精審考辨,多種套帖中的此帖皆判為偽作,他說:「羲之時何曾有千文之說?字與周興嗣本無所增損,惟任意顛倒,至不可讀。字體在唐以後,有李西臺(李建中,北宋書法家——引者)腳手,而妄標鐘、王之目。自宋以來列之羲之帖中,《郁岡》、《三希》皆刻之,何其謬乎!」這裡的結論:鐘繇沒有撰寫過《千字文》,自然王羲之也無由臨寫之。
自南朝流傳至今的《千字文》為梁周興嗣所編寫。周興嗣是何許人?何以要編寫《千字文》?
周興嗣
周興嗣《梁書》四九卷有傳。他仕梁,頗得梁武帝蕭衍的賞識和稱譽,多以文筆之事見用。他的《次韻王羲之書千字》在《隋書》、《舊唐書》的《經籍志》,以及《新唐書》、《宋史》的《藝文志》等史誌目錄中都有著錄,在敦煌文獻中也有周本《千字文》。關於他何以要編寫《千字文》,我們可以從唐李綽《尚書故實》和韋絢《劉賓客嘉話錄》等書中尋得解答。原來是當年梁武帝令殷鐵石在王羲之書寫的碑文中拓下不重複的一千個字,供皇子們學書用的。但由於字字孤立,互不聯屬,所以他又召來周興嗣囑道:「卿有才思,為我韻之。」周興嗣只用了一個晚上就編好進呈武帝。這便是傳至今日的《千字文》。周千文精思巧構,知識豐瞻,音韻諧美,宜蒙童記誦,故成為千百年蒙學教科書。
在《千字文》初行的時代,作為家庭教育的啟蒙課本,還有其他幾種,如《字訓》、《幼訓》、《字統》等等。歷史排沙而簡金,《字訓》等湮沒無聞,獨《千字文》奕世而流傳,孰沙孰金可立判矣。
来源:中華讀書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