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4年12月14日訊】編輯注:此文在中國大陸的新浪博客首發後不久,先後被多家媒體轉載,但是很快就遭到封殺。官方喉舌《人民日報•海外版》近期甚至還刊發專文「闢謠」,說中國「沒有糧食危機」。如果說中國大陸的糧食危機真是危言聳聽,那為什麼不公開撰文、用翔實的論點論據來逐一反駁,而是要封殺此文?真相到底是什麼?在這裡,我們將此原創博文分兩期刊發出來,讓讀者朋友們在認真閱讀之後,自行分析和評判...今天刊出的是文章的下半部分。
(接前文)
植物油屬於熱量更高的食物。中國為了彌補植物油供應,加大植物油和油料作物進口。海關數據亦顯示,中國2013年進口810萬噸植物油。根據植物油的熱量值,100克植物油約為900大卡,是大豆的約2倍。如果按照熱量值計算,每年的進口植物油相當於1800萬噸以上的大豆。另外,植物油進口不僅包括植物油,還有除大豆之外的油料作物。例如,中國不僅大豆生產持續萎縮,油菜籽種植生產同樣在嚴重衰退。因為中國的非轉基因油菜籽畝產低、成本高,中國官方大規模進口低價的轉基因油菜籽,提高市場中的菜籽油供應量、降低供應成本。《中國經營報》2013年11月2日報導:「從中國開始托市收購菜籽油的5年間,中國的年進口菜籽油量從29萬噸上漲到159萬噸,這些菜籽油絕大多數是來自加拿大和澳大利亞的轉基因菜籽油。」根據美國農業部參贊稱,2013/14年度前9個月中國的油菜籽進口總量已達384萬噸,同比增長43.7%。而且,中國政府計畫2014/15年度收購500萬噸油菜籽,達到創記錄的水平。油菜籽的出油率高,能夠達到40%左右,明顯高於大豆等油料作物。按照這個出油率,油菜籽500萬噸的進口量,也意味著200萬噸左右的菜籽油進口。不論直接進口植物油,還是進口油菜籽,都是通過更不被人注意的方式進口食物,填補國內的糧食缺口。
其它品類的食品進口,同樣對填補中國糧食缺口起到重要作用。中國的食糖進口快速擴大,根據相關數據顯示,2004年-2013年我國食糖進口量由121.4萬噸激增至454.6萬噸,增長了2.7倍,遠高於194.5萬噸的年進口配額量。同期,食糖出口量在2004年8.5萬噸的基礎上2005年激增了3.2倍至35.8萬噸,此後規模逐年縮減,2013年我國食糖出口量僅4.8萬噸,當年貿易逆差449.8萬噸,進口食糖成為國內食糖供給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從熱量值的角度,100克食糖的熱量值為389大卡。另外,中國已成為世界肉類生產、進口和消費大國。根據海關統計,2012年進口肉類207萬噸,金額40.9億美元,2013年1-7月,進口肉類146萬噸,33.1億美元,同比增長32.2%和54.2%。而且,肉類進口不僅僅通過海關,更大量以走私的形式進入中國。而且,走私進入中國的肉類不僅包括豬肉、牛肉和羊肉等,而且還有各種豬下水、牛雜、羊雜等產品。這些走私產品數量巨大,在持續進入中國,對於壓制中國的牛羊肉價格,已經相關產品的價格,起到重要作用。另外,中國作為最大的稻米生產和消費國,近年的大米進口劇增。根據海關總署統計數字,2012年以及2013年低價大米進口量驟增,創下近年進口記錄。其中,2012年為 207.3萬噸,2013年為176.6萬噸。需要說明的是,同肉類走私進口類似,中國進口的走私大米數量巨大,並沒有被統計在海關數字中。還有,中國大量進口熱量值較高的熱帶水果,成為中國熱量來源的一個部分。在中國乳業的三聚氰胺事件之後,民眾越來越積極購買外國奶粉。由於乳業接二連三出事,中國民眾大舉到外國購買奶粉,導致多國的嬰兒奶粉某些品種脫銷。而奶粉是高質量、高價格的熱量來源,尤其用於嬰幼兒和少年兒童成長的需要。
簡言之,進口糧食已經佔到中國糧食供應的相當比例。除了被嚴格控制的小麥和玉米之外,中國的各類糧食和油料作物進口規模巨大。而如此巨大的進口規模背後,是中國糧食生產的實質。中國糧食生產的統計數據,就像人民日報的報導。如果讀人民日報,每個主要消息似乎都言之鑿鑿,像是不容置疑的宇宙真理;但是,如果連續翻看數十年來的標題,就會發現其自相矛盾到荒謬的程度。同樣,當中國統計數字報出,糧食產量6億噸,進口量7000多萬噸時,絕大多數人並不覺得中國糧食有問題,因為進口量僅僅是糧食產量的10%多一些。但是,按照中國統計數字,中國糧食產量從2007年的5億噸增長到2014年的6億噸,再加上高熱量值的大豆、植物油、其它油料作物、肉類等等進口食物,大致相當於上億噸的高熱量值的糧食進口,加總為7億噸左右糧食總供應量。需要強調的是,中國在2007年時早已經擺脫了飢荒、飲食結構基本穩定;隨著城鎮化的深入,大多數人進入城市,運動和熱量消耗值相對減少;而且到2014年,中國人口沒有顯著增加,並且進入快速老齡化的階段。這三方面的社會特點意味著,中國糧食消耗應該保持相對穩定、甚至產生一定的減少。但是,如果考慮到統計的自產糧食和海關進口糧食數據,中國僅僅用了短短7年時間,自產和進口糧食的熱量值消費最少增加40%(按照7億噸計算)。從消費狀況和糧食增長的數字進行對比,就可以看出糧食增長的數字極為荒謬。在自產糧食和進口糧食的兩個數據中,必然有一個造假,誇大整個數據。而進口糧油的海關數據不會造假,更因為走私的原因,導致真實的進口糧油數值被縮小。所以,中國自產糧食數據造假,而且造假的數值巨大。從中國糧食總消耗的角度,自產糧食和進口糧食的總量應該仍然保持在5億噸左右。即使消費大幅增長,也不可能超過6億噸。而差不多1億噸的進口糧油,佔到中國糧食總銷量的16-20%左右。如果從熱量值的角度,進口糧油所佔的糧食比重更大。從進口的分類上,近7000萬噸的大豆、近1000萬噸的植物油、近500萬噸的油菜籽、近500萬噸食糖、數百萬噸的肉類和其它食物等等,而這些都是具有很高和非常高熱量值的食物。同時,中國自產的糧食是熱值較低的小麥、玉米和稻米。如果按照熱值比計算,進口糧油的熱量值可以達到國產糧食的1.5倍以上,所以其佔中國糧食供應的份額,估計可以達到25-30%。
在國內,大量化學技術得到應用,同樣在填補國內的糧食缺口。其中,經常被人們提起的是地溝油,也就是廢食用油經過處理後重回餐桌。中國地溝油的產量很大,據估計,地溝油的量約佔食用油總消費量的20-30%。按照中國年均消費食用油2100萬噸的總量計算,每年產生廢油400-800萬噸,其中大部分返回到餐桌上。比地溝油規模更大的是瘦肉精,瘦肉精與豬肉緊密相關。在被民眾知道後,經常在食品安全問題上被提及。根據定義,瘦肉精是一類藥物的統稱,主要是腎上腺類、β激動劑、β-興奮劑(β-agonist),能顯著提高胴體的瘦肉率、增重和提高飼料轉化率的物質都可以叫做「瘦肉精」,被用作牛、羊、禽、豬等畜禽的促生長劑、飼料添加劑。除了瘦肉精外,中國生豬飼養還使用含有大量激素、安眠藥、高銅、砷等藥物的添加劑催肥催長。通過這樣的方式,生豬成長時間可以從10-12個月,減少到5-6個月,生長週期減少一半,相應的飼料消耗也減少一半。按照非激素飼料的飼養,飼養場裡6斤以上的飼料生成一斤豬肉,而散養豬可能達到10斤以上(按照熱值轉化);加瘦肉精和各種激素後,大約3斤飼料就可以生成一斤豬肉,每斤豬肉最少節省3斤飼料。2013年,中國的豬肉消費量超過5200萬噸,佔全球豬肉消費總量的50%左右。如果三分之一的豬肉使用瘦肉精和激素飼料,中國一年就能節約5000萬噸糧食;如果三分之二使用,就能節約1億噸糧食。按照中國養殖業的特點,豬肉平均能夠達到三分之二的使用程度,也就是節約1億噸糧食。同時,根據統計數據,2013年,中國養殖水產品總量達4542萬噸,佔世界養殖水產品總量的65.3%。如果按照魚類的自然生長規律,魚類養殖需要大量的飼料。而中國水產品養殖則通過大量投放激素、抗生素等方式,加快水產品生長,顯著縮短生長週期,減少飼料的使用量。即使按照最保守的估計,養殖一斤魚能夠通過速成的方式,減少一斤飼料的使用。按照中國每年的水產品生產總量,最少節約飼料達到4000萬噸。同樣道理,雞肉的生產與豬肉和水產品類似,大部分依靠激素促進生長,降低飼料消耗量。散養土雞經常需要100-150天成長期,大約需要6斤穀物(稻穀、小麥、玉米、高粱等)、同時,而速成雞往往只需要30-45天,速成雞的成長速度是散養土雞的3倍左右。一斤速成雞的消耗量大約為1.9-2斤飼料,比土雞的糧食消耗能夠減少三分之二。在2012年,中國年雞肉生產和消費量達到1370萬噸,其中絕大部分是速生雞。即使按照每斤雞肉節約3斤飼料,節約的糧食約為4000萬噸。另外,瘦肉精和其它激素抗生素還廣泛用於牛羊速成。綜上所述,僅僅從地溝油、速成豬、水產品養殖和速生雞等幾大類產品,中國一年就可以節約超過2億噸飼料/糧食。即使按照最低熱量值計算,通過各種激素的速成,以中國民眾的健康為代價,減少糧食的消耗能夠達到中國糧食供應的20-25%,甚至更多。
中國糧食生產也主要依賴各種化學和生物技術。綜上所述,中國通過糧油等食物進口,以及地溝油和各種激素抗生素等方式節約糧食消耗,已經佔到中國糧食消耗的50%以上。在剔除上述部分後,中國糧食生產僅僅佔中國糧食總消耗量的不到50%。而中國糧食生產也依賴化學和生物技術,包括轉基因種子、化肥、農藥和激素等多種化學及生物產品。經過多年的化學種植方式刺激農作物增產,中國的大多數農地都已經形成化學產品依賴。化學依賴指的是,傳統的自然耕作方法已經被廢棄,農民主要依靠化肥農藥激素和抽水灌溉等方式,減輕田間作業量,並且提高畝產。在傳統自然耕作條件下,一畝地小麥畝產往往200-300斤,經過精心照顧的良田,在風調雨順的時候可以達到300-400斤。與之相對比,使用化肥農藥激素後,輕易可以將畝產翻倍,良田可以達到600-800斤。而且,使用抽水灌溉,可以保持穩定的水源,為穩定糧食產量起到重要作用。在1980年代後,中國耕地面積持續減少,地表水大面積減少或者枯竭,但是中國糧食生產仍然能夠保持增長,關鍵原因是使用化肥農業激素和抽水灌溉。在2008年之後,隨著更多農田被侵佔,通脹加劇,同時糧價基本不漲,導致大多數農民種糧勉強持平,甚至經常虧損。在這樣的條件下,轉基因種子開始大舉進入中國,成為中國農業的新增長點。例如,非轉基因玉米需要大量的田間作業,以及化肥和農藥的投入,在良田中能夠達到800-1000斤的產量。而農民在使用轉基因種子後,能夠減少作業量和化肥農藥投入,降低生產成本,還可能增產數百斤產量。所以,當種子公司以減少投入和高產的賣點,吸引農民購買時,農民紛紛選擇轉基因產品。雖然農民並不關心什麼是轉基因或者非轉基因,甚至都不知道轉基因是什麼意思;但是,由於農民主要關心的是經濟利益,追求高一些的收益,轉基因種子在中國快速得到普及。
從上述分類可以看出,中國糧食供應基本依靠進口,需要消耗大量外匯。從分類上,進口包括直接進口和技術進口。直接進口指的是直接的糧食進口,需要直接消耗外匯。技術進口主要指化肥農業激素和轉基因種子等,雖然表面上是中國國內出產,但是主要依靠國外的技術實現產出和增產。在中國農民普遍放棄傳統的耕作方式,採取進口技術後,就等於進口技術在起著主導推動作用。當農民在使用化肥農藥激素和轉基因種子,往往不會注意到,這些產品基本靠國外技術。大多數高產種子都是直接進口,而相當一部分的化肥農業激素也依靠進口、或者引進國外技術在中國生產。在中國農業對進口技術產生依賴後,等於放棄了傳統農業的農田方式和種植方式。農民們不再爭搶水源,也不再進行稻田養魚、農作物間種等方式減少害蟲、提高農作物產量。當農民不再採用傳統方式種田,而是依賴輕鬆的化肥農藥激素轉基因種子種田後,下一代年輕農民就失去傳統耕田的技能。這樣的問題是,一旦失去進口技術的支持,中國糧食產量遭受毀滅性打擊。由於耕地已經適應了化肥農藥激素的施用,形成相應的土壤特點,一旦停止施用化肥和激素,大部分耕地的糧食產量將急劇減少;一旦再停止施用農藥,大多數耕地將面臨絕收或者接近絕收的境況。而且,大部分農民購買的糧食和蔬菜的種子都是通過進口,種植一季之後無法留種。尤其是轉基因作物的種子,更因為自身轉基因特點,無法實現自我繁殖,留種更沒有意義。所以,農民如果想繼續生產農作物,就必須年年購買國外的種子,一旦停止購買種子,就等於無種可以用於播種,更不可能實現收穫。不論直接進口的糧油,還是間接技術進口的化肥農業激素種子,都需要消耗大量的外匯,才能保證糧食的基本供應。
外匯成為中國農業的基礎,決定絕大部分的中國糧食供應。從上述的分析可以看出,中國農業雖然表面上似乎還存在農業,但是基本已經由進口所決定,也就是由外匯所決定。一旦沒有外匯,就會出現兩方面的狀況:一是進口糧油肉等產品全面減少,甚至中斷,導致相當一部分食品供應中斷;二是進口化肥農藥激素種子等產品供應全面減少,甚至中斷,導致整個農業生產全面急劇減少,甚至產生大面積絕種和絕收的情況。兩者相結合的結果是,中國糧食供應至少縮減70-80%的數量,進而因為糧食飼料短期,導致畜牧業全面停頓。屆時,中國高熱量值的食物將全面短缺,民眾將主要消費低熱量食品,也就是主要以小麥麵粉、大米和玉米為主。食用油、肉類和奶粉等產品將出現嚴重短缺。即使在較好的情況下,當食物的供應量減少到只有30-40%左右的時候,即使不出現全國性大飢荒,民眾也退回到極為困乏的生活。這種情況如同60-70年代,人們的食物裡有很少的油,很少有肉。由於攝入的食物熱量值低,人們很容易消耗掉食物,快速陷入飢餓狀態中。如果在較惡劣的情況下,中國已經沒用外匯進口糧油和技術,大面積的土地絕收或者接近絕收,食物供應量減少到只有10-20%,人們即使只攝入最基本的米面玉米麵,也不夠所有人的消費。整個社會陷入大飢荒。不論是困乏的生活,還是大飢荒,都意味著社會中其它經濟單元急劇萎縮。連飯都不夠吃、甚至沒得吃的時候,其它的所謂買房買車旅遊消費等等,都是過眼雲煙。
中國官方已經意識到相應的問題,並且試圖開始著手解決。從官方的態度上,開始強調幾個關鍵部分:1、強調供銷社系統,這個系統在改革開放後,因為其缺乏靈活性和效率,已經逐漸被廢棄。最近又開始強調建立供銷社系統,有可能意味著應對糧食問題,保持穩定平均的社會供應。2、強調糧庫建設,在糧食大量進口的情況下,農民種糧和售糧數量相對減少,中國官方糧庫的功能明顯萎縮。雖然糧食系統還在大量吃國家給的補貼,但是國家糧庫存糧大幅減少、地方糧庫基本被廢棄。所以,當國家準備考察糧庫的時候,立即出現糧庫大火,賬本上的數萬噸糧食可以很快燒光。當然,國家也知道,這些糧食只是存在於賬本上,所以基本停止考察糧庫。問題是,大量糧庫實際上成為空庫,當沒有了外匯,難以大規模進口糧食時,中國直接陷入困境或者大飢荒,沒有任何緩衝的餘地。 3、鼓吹轉基因技術發展,中國官方從早期的對轉基因持相對否定的態度,後來逐漸改為聽之任之的態度,到最近開始大力鼓吹和支持轉基因。從外匯的角度可以看出,如果中國沒有了外匯,而轉基因技術發展起來,能夠自己生產轉基因的種子,中國的糧食生產還能夠保持一定水平,不會直接陷入大飢荒。從官方鼓吹的角度也可以看出,中國官方對糧食的危機情況有了較為明顯的認知,希望盡快通過發輾轉基因,實現一定程度的種子自給自足,以免以後無力購買國外的轉基因種子。而從上述三方面的內容進行一定的結合,可以看出,國家已經考慮在生存、運輸儲存和銷售等環節,建立起一定的能力,保障一定的糧食安排。而採取這些措施的狀況表示,中國的糧食安全就像堰塞湖,已經積重難返,只能在某個突然的時間潰壩,造成社會的大動盪和大飢荒。(全文完)
(供稿單位:中國經濟文化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