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眾多的名勝古蹟中,中國各地的古塔可謂數不勝數,比如位於陝西西安的大雁塔和小雁塔、位於雲南的大理三塔、位於江蘇蘇州的虎丘塔、位於福建泉州的泉州雙塔、位於湖北的當陽鐵塔、位於鎮江的甘露寺鐵塔、位於五臺山的顯通寺銅塔、位於浙江杭州的六和塔和雷峰塔……這些著名的古塔,每一座都有其獨特的建築風格——
純木結構的應縣木塔
應縣木塔因塔內供釋迦佛,故名釋迦塔,全稱是佛宮寺釋迦塔,位於山西省應縣城內西北的佛宮寺內,遼清寧二年(1056年)建。因其全部為木結構,通稱為應縣木塔,是中國現存唯一的純木結構大塔。木塔為平面八角形,外觀五層,夾有暗層四級,實為九層。總高67.31米。塔身矗立在一個大型磚石基座之上,基座分兩層,下層方形,上層八角形,高4.4米。
最古老的磚塔嵩岳寺塔
嵩岳寺塔位於河南鄭州登封市城西北5公里處世界地質公園的嵩山南麓峻極峰下嵩岳寺內,初建於北魏正光元年(公元520年),塔頂重修於唐。該塔歷經近1500年風雨侵蝕,仍巍然屹立,是中國現存最早的磚塔。嵩岳寺塔為磚筑密檐式塔,也是唯一的一座十二角形塔,其近於圓形的平面,分為上下兩段的塔身,都與印度「stupa」相當接近,是密檐塔的早期形態。嵩岳寺塔堪稱中國古塔之最。
鼎足而立的大理三塔
大理三塔又名崇聖寺三塔,位於雲南大理古城西北的蒼山應樂峰下,洱海之濱。三塔鼎足而立,雄偉壯觀。三塔原為崇聖寺前的建築,崇聖寺是國內外聞名的南詔名勝之一。現在寺院建築早已蕩然無存,只有寺前三塔仍巍然屹立。其中,大塔建於南詔保和時期,為磚結構密檐塔,檐數多達16層,高58米,其後面的南北兩座小塔矮一些。南小塔高38.25米,北小塔高38.85米,都是實心磚塔。每層分別雕有券龕、佛像、蓮花等。它們的建築時代晚於大塔,大約在五代時期。
琉璃寶塔飛虹塔
飛虹塔矗立在山西洪洞縣東北部霍山之巔的廣勝寺,始建於漢代。唐代宗大歷四年(公元769年),汾陽王郭子儀奏請重修,始改現名。廣勝寺分上、下二寺,共有殿堂11座。現存建築為元明兩代興修重建。整個佛寺以琉璃寶塔最為著名,上寺的琉璃寶塔為飛虹塔,是國內最大最完整的一座琉璃塔。現塔為明武宗正德十一年(1516年)始建,嘉靖六年(1527年)完工,歷時12年建成。明熹宗天啟元年(1621年),京師大慧和尚又于飛虹塔的底層加建了一圈圍廊,遂成今日之規模。塔平面八邊形,是有十三檐的樓閣式佛塔,高47.6米。除底層為木迴廊外,其他均用青磚砌成,各層皆有出檐。由於其塔身五彩斑斕如雨後彩虹,故名「飛虹塔」。
樓閣式磚塔大雁塔
大雁塔又名大慈恩寺塔,位於陝西省西安市南郊大慈恩寺內,唐代永徽三年(公元652年)由玄奘為藏佛經而修建。因坐落在慈恩寺西院內,大雁塔原稱慈恩寺西院浮屠,是中國唐朝佛教建築藝術傑作。大雁塔是樓閣式磚塔,塔通高64.5米,塔身為七層,塔體為方形錐體,由仿木結構形成開間,由下而上按比例遞減。塔內有木梯可攀登而上。每層的四面各有一個門洞,可以憑欄遠眺。整個建築氣魄宏大,造型簡潔莊重,比例協調適度,格調莊嚴古樸,是保存比較完好的樓閣式塔,在塔內可俯視西安古城。大雁塔由於屢遭人為破壞,加之自身結構等問題,在1719年就發現塔身傾斜。2005年傾斜量為1001.9毫米。
「塔中奇珍」六和塔
六和塔又名六合塔,位於西湖之南的錢塘江畔月輪山上。北宋開寶三年(公元970年),吳越王錢弘俶為鎮江潮而建。北宋宣和三年(1121年),毀於兵火。現在的六和塔磚構塔身系南宋紹興二十三年(1153年)重建,塔剎系元代元統二年(1334年)遺物,外部木檐系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重建。據說,「六和」之名來自佛家的「身和同住,口和無諍,意和同悅,見和同解,戒和同修,利和同均」六種規約。六和塔高為59.89米,外檐共13層,塔內只有7層,「七明六暗」,被譽為「塔中奇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