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5年06月21日訊】我曾多次說過,中國房地產危機的根源是銀行危機。那麼中國的銀行危機又是從何而來的呢?2008年年底,我們的政府推動了「四萬億投資計畫」,這四萬億元投下去,對中國經濟造成了三方面的重大衝擊。
第一,地方政府為了瘋狂搞建設借了大量的錢,但是它們已經沒有償還本錢的能力,甚至連還利息都很吃力,所以中國的地方債危機可以說是一觸即發。審計署2013年6月發布的報告稱,我們36個地級市的負債總額高達3.85萬億元,這裡面16個地級市(包括9個省會城市)的負債比例甚至超過了100%。什麼叫負債比例超過100%?就是說這個城市已經資不抵債了,屬於技術性的破產。那麼如果審計署的這份報告取樣準確,我們全國很有可能44%的地級市都存在資不抵債的情況。
第二,國企透過「四萬億投資計畫」進行瘋狂的擴張,使得經營效率大幅下滑。這就是為什麼2012年中國股市前十大虧損企業統統是國企,而且總虧損達到了497億元。所以我們的國資委在2012年10月的時候特別說,未來三到五年將是國企的嚴冬。
第三,民營企業遭到衝擊,什麼衝擊?第一個衝擊「國進民退」。政府推動「四萬億投資計畫」是以國企為主導,結果民企的經營地盤被國企大幅度剝奪。第二個衝擊是資金鏈斷裂。因為我們的大型商業銀行基本都會受政府意志的影響,所以在選擇服務對象時會向國有企業傾斜,這就不可避免地導致民營企業在資金來源上的弱勢地位。比如,2012年7月份浙江爆發民營企業資金鏈斷裂的風潮,它的導火索就是2012年下半年建行從浙江的莊吉集團抽回資金2000萬元,而莊吉和另外89家民企有交叉擔保,直接導致了300億元的資金鏈斷裂。這之後就出現了,600家浙江民營企業聯合上書浙江省政府要求資金寬限的事件。
這三個衝擊又帶來了銀行危機,為什麼?因為地方政府辦的平臺債公司、國企、民企恰恰是銀行最重要的客戶,如果它們三個同時出現了資金危機,那麼銀行還能獨善其身嗎?那是不可能的。這就是為什麼2012年6月,16家上市銀行中有10家的股價跌破了每股淨值,而且在非銀行類股票市盈率接近30倍時,銀行股的市盈率只有5倍。這就是危機的前兆。那麼到了2013年6月,我們的商業銀行爆發了第一次「錢荒」,就是因為我前面講的三大客戶爆發危機很難還錢,銀行資金出現了短缺,只有向其他銀行拆借。最後發現其他行也沒有錢了,於是6月20日的同業拆借利率暴漲到30%左右,相當於銀行也開始借高利貸了。2013年12月17日,商業銀行又爆發了第二次「錢荒」。那麼在2013年年底,銀行體系終於透露出了兩大警告:銀行的資金嚴重不足,很多股份制銀行的資金成本達到了5%。
我想請問各位,如果你是銀行的行長你怎麼辦?第一,你是不是希望資金能夠迅速回流,所以對放款時間最長的貸款肯定是不想貸,因為資金回流太慢;第二,希望停止辦理放款利息最低的貸款。哪一種貸款放款時間最長而利息最低?就是房貸、按揭。這就是為什麼從2013年年底開始,中國70%的城市全面停止辦理按揭,這加重了房地產的蕭條情況。
到這裡,我在之前所說的房地產危機就統統能夠貫穿起來了。2014年1—8月,全國商品房銷售額是41661億元,同比下降8.9%,降幅比1—7月擴大0.7個百分點。那麼這個下跌的情況只有在2008年短暫出現過,但是如此長時間的下跌還是前所未有的。到了2014年5月份,銀行一看房產交易達不到預期,於是乎停止辦理中小開發商的貸款,這個雪上加霜,最終導致樓市今天的蕭條。
我曾經分析過各地紛紛鬆綁限購令這件事,這是各個地方政府挽救房地產,進而挽救地方財政的方法。但是取消限購就能救樓市嗎?根據統計局公布的數據,從2014年開始,我們全國的商品房銷售可以說是量價齊跌。2014年6月,我們的商品房銷售面積和銷售額與2013年同期相比,分別下降了6%和6.7%;到了8月份,多地都取消了限購,但是這兩個數據和2013年同期相比竟然還是分別下降了8.3%和8.9%。請各位注意,統計局的數據相對保守,但如果連統計局都認同我們的房地產市場銷售量價分別下降了8.3%和8.9%,你能不能想像實際狀況的可怕呢?取消限購不僅沒有提振樓市,反而出現房價持續下降的情況。這就應驗了我前面所講,這一波房地產蕭條是因為銀行危機所導致的。
房地產危機又會引發哪些其他危機?
首當其衝的就是地方財政危機。我給各位看一個數據,2014年8月份,全國財政收入同比增長6.1%,其中稅收收入增長1.9%,可以說是幾乎創下了歷史的新低,可就是這個數字我相信都是有水分的。另外,2014年9月29日,大陸黨媒刊登了《房地產低迷地方財政「空轉」抬頭》的報導,認為地方政府有用財政資金填補稅收窟窿的嫌疑。怎麼做的?地方政府動用財政資金借給企業,比如說100元錢,讓他們拿這100元錢去交稅,然後企業的稅金又以稅收形式繳回財政。這相當於同一筆錢空轉一輪,以倒賬虛增收入、虛列支出的方式,完成各方面的年度指標。文章還指出,2013年某市財政「空轉」資金佔它全部財政收入的比率達到了15%。更可怕的是,這一現像在中國的縣級政府更為普遍和嚴重,「空轉」資金佔財政收入的比例很可能高達30%。
我們來做一個比較極端的研究,如果把2014年8月份財政收入中的「空轉」資金去掉,那麼我們當月的財政收入增幅就是-6%,是一個負增長。這對於地方政府來講,壓力是非常巨大的,我甚至都擔憂很多地方政府會因此而發不出公職人員的薪水。而令我感到更加不安的是,我們巨額的地方債不要說還本,就連付息,地方政府可能都做不到。
我將全中國劃分成六個板塊,來和各位仔細分析一下目前的地方債情況。先說東北,以遼寧省為例,2014年1—8月份,全省公共財政收入同比增長2.4%,增速回落了4.6%,比年初預算增幅低了7.1%。財稅收入增幅只有1.3%,比年初預算增幅低了10%。其中,房地產的稅收自2014年2月份以來,已經連續七個月負增長。北部以內蒙古為例,2014年1—8月份,公共財政收入同比增長4.3%,增速回落了6.2%,其中稅收負增長1.3%。最慘的是2014年頭五個月,內蒙古的稅收收入同比下降12.4%。中部以安徽省為例,2014年1—8月份,全省地方財政收入增長9.6%,增速回落9.2%。西部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為例,2014年上半年的財政收入增長21.1%,增速上漲7.5%。告訴各位,這是因為前一年的基數低,實際的增長金額僅完成了預算的41%而已。西南以雲南省為例,2014年1—7月份,雲南省財政收入增長5.4%,增速回落13.9%。雲南省財政廳廳長陳建國說:「由於經濟下行、企業效益下滑、房地產市場降溫等因素持續存在,加之我省特殊的產業結構和稅源情況,完成全年財政收支任務將十分艱鉅。」南部以最發達的廣東省為例,2014年1—8月份,廣東省的財政收入增長了13.85%,增速回落0.86%,財政收入增速呈逐月回落的趨勢。其中,2014年1—7月份廣東省財政收入增速分別為23.69%、19.23%、16.22%、14.32%、14.77%、15.27%和14.61%。
以上六個地方的財政數據都完全來自於各地區財政局,而且各位請注意,就是這個數據按照新華網的報導,我相信都是有相當的水分存在。而包含了水分的數據都如此糟糕,我們可以想像地方財政的真實困難程度。
我在前面說過,房地產市場低迷導致了地方政府的財政危機,怎麼解決?還得從房地產上下手。於是我們就在2014年看到了二三線城市紛紛取消限購的通知,而且央行也採取貨幣手段刺激樓市,同時減輕地方政府的債務還本付息壓力。
但是根據我在各地調研的情況,我們的二套房貸款不是那麼容易獲批的。為什麼?根據央行的規定,如果你還清了第一套房的貸款,就可以申請以七折利率的形式貸到第二套房的貸款。那麼在一些地方,當老百姓還完第一套房貸後,銀行可能不會再給你貸款買第二套房。為什麼?銀行要確保自己的資本金用在回報更高、週期更短的地方,比如把錢貸給企業。所以,在央行新政出臺後,我建議各位審慎借貸買第二套房,因為你很有可能碰到銀行拿了你還完的錢用於其他渠道,而不會把錢再借貸給你的情況。至於地方財政會不會因為樓市持續低迷而難以為繼,一些銀行根本不會考慮這些。
最後,我給各位再梳理一下中國當前房地產市場萎靡不振的前因後果。首先,2008年11月頒布的「四萬億投資計畫」埋下了一系列危機,使得參與其中的地方政府爆發了債務危機;其次,國企由於配合「四萬億投資計畫」成為投資主體,且瘋狂擴張,最終爆發了效率危機;第三,民營企業受到「國進民退」、資金鏈斷裂兩大危機影響。這些危機主體也都是商業銀行的主要客戶,銀行又被拉下了水。所以我們看到,2012年6月,16只銀行股中有10只股價跌破每股淨值;2013年6月,商業銀行爆發第一次「錢荒」,12月爆發第二次「錢荒」;2013年年底,銀行資金出現不足,股份制銀行資金成本高達5%。這些都是銀行危機的警告。
銀行怎麼處理危機?停止辦理房貸,從而催生了2014年開始的地產疲軟風暴。到了2014年5月份,銀行停止辦理中小型開發商的貸款,給疲軟的樓市雪上加霜。2014年5月24日,央行表態不救市,但是地方政府因為財政非常困難扛不住了,於是乎47個限購城市中有42個城市取消了限購。但2014年1—8月份,我們的房地產市場還是萎靡不振,大部分城市都出現量價齊跌的情況。到了8月份,全國財政收入僅增長6.1%,其中稅收增長率只有1.9%,創下新低。這個時候中央政府坐不住了,於是乎央行在2014年9月30日宣布了更加利好於樓市的貨幣政策。這就是今天中國房地產市場一系列的問題之所在,坦白講,我在2008年、2009年就在不同場合做過預測,但遺憾的是,我的擔憂都成了現實。
那麼我們現在應該怎麼做?告訴各位,買住宅的時候千萬注意,從今以後不要再關心房價是漲是跌,而是要看房子的性價比,性價比高的漲、性價比低的跌,這才是正常。未來房價可能呈現多樣化的發展,同一個城市、同一個區、同一個街道也應該是有漲有跌,這才對。因此,我建議各位在買住宅時要盡量滿足四個條件:第一,住宅是否具有本地的特色;第二,是否是學區房;第三,是否是地鐵房,交通便利;第四,是否是剛需房。具備條件越多,這個房子就越抗壓。所以我建議各位,以後選擇房地產要像選股票、選產品一樣,要做夠大量的調研,長期思考,才能做出最佳的選擇,因為房價有可能呈現多樣化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