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5年07月25日訊】前期備受市場高度關注的上市公司匹凸匹,於7月20日晚間發布公告稱,第一大股東多倫投資(香港)有限公司因涉嫌短線交易上海多倫實業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一案,收到了證監會上海監管局的《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
這一案例,實際上違反了《證券法》中所規定的內容,即「上市公司董監高及持股5%以上股東,不得將其持有的該公司的股票在買入後6個月內賣出,或者在賣出後6個月內又買入。」至此,雖然公司在此次短線交易中不賺反虧,但是卻最終還是收到了證監局對其作出的處罰,並處以10萬元的罰款。
事實上,對於匹凸匹這一上市公司,我們並不陌生。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前期該公司的更名事件被炒作得沸沸揚揚;另一方面,則是該公司潛在問題不少,早已備受市場的熱議。
針對前者,早在今年5月10日,多倫股份就發布了變更名稱的公告。具體來看,其更名的原因也頗具「誘惑力」。據瞭解,當時發布的公告顯示,公司立志於做中國首家網際網路金融上市公司,基於上述業務轉型的需要,為使公司名稱能夠體現公司的主營業務,公司擬將名稱變更為匹凸匹金融信息服務(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顯然,鑒於當時市場爆炒網際網路概念的大背景,公司也順勢搭上了網際網路概念炒作的東風,及時實行了更名的計畫。如此一來,多倫股份搖身一變,就變成了具備網際網路概念的股票。隨之而至的,就是股價的爆炒,身價市值的飆升。
然而,就在這家股票身價大幅飆升的背後,實則隱藏著諸多已被公開化的問題。
最為引人注目的是,就在公司更名之前,即在今年的4月29日,公司已經收到了證監會的調查通知書,而證監會管理委員會也決定對其進行立案調查。
但是,在公司股價持續飆升的過程中,投資者早已把風險忘掉。從實際走勢上,該股也在短短一個月的時間內,實現了價格翻番的目標。時至今日,雖然股價已經出現了大幅下挫的走勢,但卻仍有13元以上的價格水平。
或許,在中國股市中,資金及概念題材才會是推動股價上漲的核心因素。然而,作為一家問題多多的企業股票,卻在風險不斷聚集的過程中,仍舊遭到市場多方的炒作,這確實也是中國股市特有的寫照。
不過,對於上市公司大股東涉嫌短線交易等行為,證監會警告並處罰10萬元的力度確實較輕。雖然該大股東的短線交易出現了「不賺反虧」的尷尬局面,但是對於這一類的違規事件,過低的處罰,實則等同於鼓勵違規,這確實也是管理層值得反思的地方。
其實,中國股市的違規成本過低,本已不是新鮮的問題。回顧過去幾年,A股上市公司違規造假事件頻頻上演,而管理層對這類事件的處罰力度卻備受社會各界的質疑。從銀廣夏、瓊民源再到綠大地、萬福生科,一幕幕經典的上市公司造假案件對中國股民而言並不陌生。然而,作為發展時間長達二十餘年的資本市場,上市公司頻繁上演財務造假等違規事件,難道不是一件極不正常的事情?
前幾年綠大地的違規造假案件,被調查發現虛增營業收入近3億元。然而,在綠大地案的首次判罰中,相關責任人僅處以3年的有期徒刑,而上市公司也僅僅處罰400萬元人民幣。
再者,就是轟動證券市場的萬福生科造假案件。萬福生科造假案,涉及違規金額很高,總計虛增收入高達7.4億元,震驚了整個中國證券界。
不過,遺憾的是,在對萬福生科進行判罰的公告中,卻僅對公司處罰30萬元人民幣,而公司涉案的20人判罰款共計345萬,至於公司董事長以及財務總監則處以終身禁入證券市場的判罰。
在本次判罰中,雖然萬福生科以及中介機構基本遭到了「頂格」處罰,且這一次也成為了中國證券市場史上最高的處罰力度。但是,對於A股市場造假事件的頻繁上演,管理層對其「嚴懲」,似乎並未對其它造假上市公司構成有力的震懾影響。換句話說,在如此嚴重的造假事件中,上市公司並未處以強制退市的處罰,這確實給上市公司帶來了很大的退路。不過,藉助這一系列的處罰事件,實則暗示了中國證券市場的違規成本過低,甚至有間接縱容上市公司違規造假的可能。
顯然,對於部分上市公司而言,在如此低廉的市場違規成本環境下,企業只需放膽一搏,或許能夠創造出幾何式的市值以及利潤。退一步來說,即使上市公司的違規行為遭到了揭露,企業以及中介機構也僅需承擔部分違規成本罷了。待事件風波過後,企業及中介機構又能夠再獲重生的機會。
人們不禁要問:中國股市自身的頑疾,究竟要到哪一天才能真正、徹底得到解決呢?若長此下去,中國股市將會繼續淪為違規者「綠意蔥蔥」的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