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劍英內部披露文革死亡人數 駭人聽聞(圖)

發表:2015-08-12 00:59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4個留言 列印 特大


(網路圖片)

1966年由毛澤東發動了被中共稱為「文革十年浩劫」的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以清除中共黨內異己為目的,前後十年。中共元帥葉劍英曾經在內部會議披露了文革中駭人聽聞的死亡人數。

中共新華社高級記者、炎黃春秋前總編楊繼繩原題為《道路.理論.制度——我對文化大革命的思考》一文,刊載於2013年11月30日出版的第104期《記憶》。該文是他在北京大學斯坦福中心2013年10月25日舉辦的「寫毛澤東時代」學術討論會上的發言。

文章稱,毛澤東所指引的中國道路在大飢荒年代已經製造了人間地獄。為這條道路掃清障礙的文革,必然再次製造人間地獄。用傳統觀念看來,文革中道德墮落到極點。

文革批判一切、否定一切,鼓動反潮流,破壞舊秩序。整個文革過程,從中央到基層都充滿了權力鬥爭。而且權力鬥爭的尖銳性、殘酷性、野蠻性表現得淋離盡致。

文革中,中共的意識形態迷惑了全體民眾,毒化了整個社會心理,否定了傳統道德。意識形態鼓動起狂熱的群眾運動、全民的瘋狂。文革對政治賤民和不同觀點的人空前凶殘。

文革這場運動下掃政治賤民,上打官僚集團。每一個階層、單位、地區、家庭都捲入其中。夫妻因觀點不同而吵架,父子因看法不一而翻臉,至親好友為路線不同而分道揚鑣。不按照這個意識形態指引的方向狂奔的任何人,都會被浩浩蕩蕩的狂奔群體踏成肉泥。

在中共這個意識形態下,文革中,背後告密和當面揭發是光榮的;兒子出賣父親、妻子出賣丈夫是「大義滅親」;學生打死老師是因為「吾愛吾師,但吾更愛真理」。這種意識形態把人性中兇惡的一面全都煽動起來,還穿上了崇高正義的外衣。文革對政治賤民的屠殺當然不會有負罪感。

文章稱,中國人為文革付出了沈重的代價。

葉劍英在中共十二屆一中全會後的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曾披露文革遭受迫害及死亡人數

(1)規模性武鬥事件4,300多件,死亡123,700多人;

(2)250萬幹部被批鬥,302,700多名幹部被非法關押,115,500多名幹部非正常死亡;

(3)城市有4,810,000各界人士被打成歷史反革命、現行反革命、階級異己分子、反革命修正主義分子、反動學術權威,非正常死亡683,000多人;

(4)農村有520多萬地主、富農(包括部分上中農)家屬被迫害,有120萬地主、富農及家屬非正常死亡;

(5)有1億1,300多萬人受到不同程度的政治打擊,557,000多人失蹤。

文章稱,文革死亡人數有不同的版本,文革中受害的準確人數恐怕永遠無法搞清,但可以確切地說,文革對中國來說,是一場大劫難。

文革「十年浩劫」簡介

由時任中共黨魁毛澤東1966年發起、以清除中共黨內異己為目的政治運動,被中共稱為「文革十年浩劫」。文革中,數百萬中國公民,特別是知識份子、中共高官等被迫害、強制勞動或被處決。文革造成的死亡人數至今仍是個謎,歷史學家估計可能會高達200萬。胡耀邦後來對南斯拉夫記者說:「當時有約一億人受株連,佔中國人口的十分之一。」

在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等合編的《建國以來歷史政治運動事實》中披露:「1984年5月,中共中央又經過兩年零七個月的全面調查、核實,重新統計的文革有關數字:420萬餘人被關押審查;172萬8,000餘人非正常死亡;13萬5,000餘人被以現行反革命罪判處死刑;武鬥中死亡23萬7,000餘人,703萬餘人傷殘;7萬1,200餘個家庭整個被毀。」而專家根據中國縣誌記載的統計,文革中非正常死亡者至少達773萬人。

除了打死人外,文革開始時,中國出現了自殺高潮,許多著名的知識份子如老舍、傅雷、翦伯讚、吳晗、儲安平等都在文革初期走上絕路。文革時期是中國「左傾」最瘋狂的時期,對「階級敵人」的虐殺極其殘酷和野蠻。

責任編輯:華長玖 来源:DJY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