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讓留學生能快速適應並融入美國大學生活,入學第一年是非常重要的。(網路圖片)
很多人在學習外語時,往往存在一種誤區:只要到了國外,有了純粹的外語環境,你的英語水平自然而然的就會提升了。事實上,是不是這樣呢?
1、別指望到了國外,英語就自然而然的好了
在國內學外語太費勁,出國後多跟老外聊聊天英語水平自然而然的就上去了?錯!外語學習不是想當然。除了小孩子,成年人消除語言障礙談何容易?不少在國外生活了半輩子的老僑,英語程度還是一般般。
對留學生來說,如果英語基礎不牢固,上課聽不懂老師講課,課堂上無法跟同學交流溝通,課程都聽不懂的話,如何能順利完成學業?建議大家最好在國內就打好良好的外語基礎,提前熟悉國外教課模式,這樣到了國外大學才不至於那麼被動。
2、從中國出口的食品,大多是給華人吃的
在國內時,吃西餐是偶爾的事情。到了國外,當你發現頓頓、天天吃西餐時,你會分外想念國內的美食。慶幸的是,在國外超市中國的美食很容易買到。在國內時,經常看到這樣的宣傳:某某傳統食品遠銷世界五大洲,深受各國人民的喜愛。到國外才知道,中國的食品絕大部分只有在華人超市裡見到,是以華人為銷售對象的,西人除了偶爾到中餐館打打牙祭,平時幾乎不買中國食品。
3、完全脫離中國班、華人圈,是不大可能的
到國外交一些外國朋友,通過這些「洋朋友」瞭解外國的文化和風土人情,從而逐漸融入美國社會。在國內時,相信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想法。出國後,你卻發現事實上並非如此。越來越多的中國學生湧入美國校園,「中國班」幾乎隨處可見。在華人的圈子裡,想不講漢語都難。除了華人稀少的城鎮,以及生活於校園內,或者嫁了老外,在中心大城市,你的生活範圍很大程度是在華人社區。
4、嘗試各種職業身份,真的很正常
自己從事過不下十個職業,從快餐店服務員到賭場發牌員,從中文教師到電話推銷員,從送晨報的到送比薩餅的,從流水線工人到公司小職員……頻繁地身份轉換,而且職業屬性五花八門,對於我來說原來是不可想像的,而對於新移民是再正常不過了。
5、汽車洋房,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過去國內報章經常報導某某「海外愛國人士」,如何放棄國外優越的生活,放棄汽車洋房,毅然決然回歸祖國云云。原來在國外,只要你是勞動者,汽車洋房人人有份。
6、上電視上報紙,其實不過如此
在國內,如果某人上了電視上了報紙,可以說是無上的光榮,消息傳開,很快便成名人。然而,在國外報紙電視是私營企業,所以這裡的新聞媒體大家辦、大家看,沒準一不留神你就成了焦點人物。
7、重視牙齒保健,非常有必要
在國內,什麼時候牙痛了才去看牙醫,平時根本不在乎,很多人都有用牙咬開啤酒瓶蓋的「英雄壯舉」。出了國發現西人的一口白牙,似排珠,賽玉貝,咱們真是相形見絀,「難於啟齒」,所以花心血讓下一代一定愛護好自己的「門面」。
8、所謂的名人政要,好像並不神秘。
在一些場合,與市長、省長、議員握個手、合個影,也並不難。而在國內,森嚴壁壘的政府部門,警車開道的領導出行,相比之下,你會有許多吹牛的資料。
9、與外國人交往,文化差異必須提
國內人以為我們在國外都有一些西人朋友,其實不然,與西人較深層次地交往,除了語言的差異,更重要的是文化的隔閡。誰都對身邊事務的關心程度甚於外域,普通西人熱衷中國文化、渴望結識華人朋友的少之又少,「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在哪裡都一樣。
10、高學歷知識份子,甘做「藍領」不稀奇
「龍陷淺灘,虎落平陽」,高知做藍領在國外司空見慣,我見過印度的哲學博士開出租車,東歐的音樂家干裝修,中國的計算機工程師肉聯廠殺豬。人為了生存,要能屈能伸,很多時候學問不能當飯吃。
人在海外,其實重要是調節自己去適應當地的文化和生活。很多事情真的不是我們能夠想當然。這裡提醒大家,無論到哪裡都需要一個適應過程。給自己時間,調整好心態,安全、健康、順利完成自己的學業,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