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薦人
管仲是春秋時期齊國著名的大臣,他任齊相多年,深得齊桓公的信任。有一次,管仲得了大病,病情日益惡化,齊桓公前去探望他,對他說:「你病得很厲害呀!有件事本來不該說,但現在又不得不說,請您不要介意。」
管仲勉強笑了笑,示意桓公說下去。齊桓公接著說:「天有不測風雲,萬一您死了,那麼我該把國政委託給誰呢?」
管仲反問:「您想委託給誰呢?」
桓公說:「我看只有鮑叔牙能夠勝任了。」
管仲聽了,搖搖頭說:「不行,不行。鮑叔牙這個人,為政廉潔,是個好人。但他對於不如自己的人,從來都不親近,抓住別人的過錯,一輩子都不忘記。如果讓他治理國家,對上會違背君主的旨意,對下會不顧民意。這樣,他很快便會得罪君主的。」
桓公問:「既然如此,那你覺得誰可以呢?」
管仲說:「我看只有隰朋可以。隰朋為人和善,對上會順從君主,對下會親近百姓,常常憐愛那些不如自己的人。」管仲說到這兒,緩了一口氣,又說:「用自己美德去影響別人的人,稱得上是聖人;用自己的財物去幫助別人的人,稱得上是賢人。標榜自己賢能,傲視別人,就會失去人心;賢能者,若能待人謙遜,便會得到人們的支持與愛戴。所以我說,除了隰朋,任何人都不行。」
(事據《莊子》)
大公任勸孔子
春秋時,孔子率弟子周遊列國,宣傳自己的政治主張。有一次,孔子和弟子們,被圍困在陳和蔡兩國之間,已經七天沒吃東西了。
這時,有個叫大公任的人,前去看望孔子。
大公任向孔子問道:「先生快要餓死了吧?」
孔子有氣無力地回答:「是的,我真的要完了。」
大公任說:「你怕死嗎?」
孔子答:「怕。」
大公任說:「那就聽聽我講不死之道吧!東海有一隻鳥,名叫意怠。這種鳥飛行緩慢,就像沒有力氣的樣子。飛的時候,一定要結伴而行;棲息的時候,又擠在眾鳥中間。飛時不敢飛在最前面,後退時也不敢落在後面,吃東西時不敢先嘗,只吃別的鳥剩下的東西。因此,跟它結伴而飛的鳥,都不排斥它,人們始終都不能傷害到它,而它也免於禍患。」
大公任看看孔子,見他認真地聽著,又接著說道:「道理很簡單,筆直的樹木,先被砍伐;甘甜的井水,先被汲干。您老是想修身養德以反對別人的污濁,以文飾才智,來驚駭愚俗,這樣就免不了招來災禍。我聽人說,忘記權勢,不追求功名,就會內心平靜。達到最高境界的人,是不追求名聲的。您為什麼要那麼喜好名聲呢?」
聽到這裡,孔子精神一振,他說:「您說的對呀!我知道該怎麼辦了!」
(事據《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