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自古就是一個重視養生,重視延年益壽的國度。(圖片來源:Fotolia)
古人云:「春日踏青遠足,秋日登高望遠」。如今的我們越來越重視養生,其實我國自古就是一個重視養生,重視延年益壽的國度。歷史上,多少君王為了長生不老而各處求方,當然他們都失敗了,但這不影響對養生的熱衷。其實很多知名的古代文人雅士都有自己一套的養生秘笈。
我們熟悉的孔子,是一位春秋時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其實他也是一位養生大家。要知道,古代能活到七十三歲高齡可是非常罕見的。
孔子提出「仁者壽」,意思是,道德高尚的人才可以活得長壽,這是孔子養生的指導思想。第二,他還提出「三戒」,少年戒色,中年戒鬥,老年戒得。第三,孔子提倡食品要粗細搭配,細嚼慢咽並且要定時定量;不吃不潔食物,堪稱注重食品安全的第一人。
老子是道家的代表人物,道家主張「道」,講究遵循自然規律,順應天時。老子的壽命流傳下來是八十四歲,雖然不一定準確,但是非常長壽是一定的。
其實,道家思想後來很多都成了中醫學哲學基礎。既然講究「道」,因此老子提倡清靜無為,修身養性,與世無爭,是精神上方面的養,其實就是「養神」的過程,和後世醫家所述「精神內守,病安從來」一個道理。
管子
管子即管仲,認為「精」是生命的物質基礎,故主張存精以養生,如他所說:「凡人之生也,天出其精,地出其形,合此以為人」;「精存自生,其外安榮,內臟以為泉源」。強調先天之精的重要作用,教人們重視保存腎精。他提出存精的具體方法,其曰:「愛慾靜之,遇亂正之,勿引勿摧,福將自歸。」此即為節欲存精。
李白
唐朝詩人李白有「詩仙」的美譽,既為仙,自然是淡泊名利,藐視權貴的一個人。其實,李白也是道家養生的追隨者。道家提倡的「寡慾」在李白這裡體現的淋漓盡致。這不就是養神麼?「精神內守,病安從來」說得不正是如此。不僅如此,李白從小就愛騎馬射箭,四處遊歷,尤其精於劍術,如此健身,自然是「正氣存內,邪不可干」。若不是李白晚年時顛沛流離,四處流放,他至少應該能活七十歲。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李白的及時行樂的豁達胸懷值得快節奏的現代人學習。
白居易
白居易和李白一樣,十分注意養神。和李白不一樣的是,白居易沒那麼愛喝酒,相反,白居易十分重視飲食均衡,注重素葷的搭配。這和白居易曾常年多病有關係,也算是「久病成醫」。白居易還十分重視運動,常年堅持散步,少則繞庭幾圈,多則遠足;並且練習氣功、打坐調神。中醫認為,運動不單是形體的運動,更重要的是在運動的過程中調「氣」。白居易活了七十五歲高齡,非常難得,況且,他還是一個身體基礎不好的人。
顏真卿
顏真卿是唐代著名的愛國政治家、詩人和書法家。西元785年,時年七十六歲的他不幸被圖謀叛變的軍閥李希烈縊死在蔡州(今河南汝南縣)龍興寺。
顏真卿從小喜愛體育運動。西元784年,正當顏真卿七十五歲誕辰,親友們紛紛前來祝賀。他非常高興,不僅給人們表演了書法,也表演了體操絕技。他先叫家人搬來兩張太師椅,立身在兩椅的中間,用兩手握著椅背,連續做了百餘下「屈臂撐」。接著又叫家人抬一張空床,他用雙手按著床的東南角,兩腳用力一蹬,身體輕快躍過床。這「跳馬」表演,他重複做了五六次。隨後,他用一張寬約三尺餘的席子將自己的身體圍起來,直立地上,說道:「看我跳出去!」只見他兩手稍微一按,雙腳用力一蹬,早已飛身跳出高達三尺餘的席子,輕巧地雙腳落地。顏真卿堅持鍛練,直至古稀之年仍體魄強健,技巧超人。
歐陽修
歐陽修愛好廣泛,博學多才。對「琴、棋、書、畫、詩」這文人「五友」無所不通。他由於不得志,心情鬱悶不暢,久而患上了「幽憂之疾」,多方求醫,不見好轉,痛苦之極,別無良方。為解除煩惱,他便操練這「琴、棋、詩、書、畫」五友,一旦全心投入了角色,便怡然自得、不知不覺病已痊癒。
他在《送楊序》中寫道:「予常有幽憂之疾,退而閑居,不能治也,既而學琴……久而樂之,不知疾之在其體也」他勸人以「五友」為伴,防病養生。他在《秋聲賦》中寫道:「百憂感其心,萬事勞其形。有動於中、必搖其精。而況思其力之所不及,憂其智之所不能,人常有多憂多思之老,方壯遽老,方老遽衰,反之以長生之法。」他在告誡人們過多的憂傷會傷害心靈,過重的勞動會傷其體形,一個人的智慧與體力是有限的。如果老是多愁善感,則青壯年會加速老化;老年就會加速衰竭,如果反其道而行之,則是長生方法也。事實證明,他的話是正確的。性烈之士多招疾患,情郁之人甚少高齡,能以「五友」為伴者,則長壽者多也!
蘇軾
北宋才華橫溢的文學家把梳頭作為養生之道,詩曰:「羽蟲見月爭翾翻,我亦散發虛明軒。千梳冷快肌骨醒,風露氣入霜蓬根。」詩人在皎潔的月光下,站在空曠的軒閣之中,散開長發,頻頻梳理,將自己梳髮健身的情景表現得淋漓盡致。
蘇軾還推崇靜坐養生法,他曾在廣東儋縣建「一息軒」,並題詩:「無事此靜坐,一日是兩日,若活七十年,便是百四十。」靜坐法要求坐姿端正,兩目微閉,全身放鬆呼吸,寧神靜志,意守丹田。每次靜坐時間可在十五分鐘至半小時,是持續用腦過程中十種良好的休息方法。
李清照
李清照的文學創作非常豐富,包括詩、詞、散文等,以詞作最為後人稱頌。十八歲與太學生趙明誠結婚後,生活相當美滿,夫婦唱和詩詞,鑑賞書畫金石,在丈人中譽為夫妻的楷模。後金兵入侵,家鄉淪陷,舉家南遷,而且丈夫突然病死(趙明誠死時她才四十六歲),令她身心都受到極大的打擊。可是,她支撐、抗爭著,活過了古稀之年。李清照的養生、長壽得助於她自幼喜郊遊,並為多種技藝的愛好者。由於喜歡戶外活動,常常接觸大自然,除了筋骨得到鍛練以外,也養成一種豁達豪放的性格。晚年的李清照,雖生活在國破家亡的境況中,但由於她自幼養成的豁達大方的素質,使她以一弱女子而能經受風霜雨雪、天災人禍的打擊,而意志卻更堅強,得到古稀之壽。
朱熹
南宋理學家朱熹崇尚樸素簡單的飲食。傳朱熹某日到女婿家,女婿和女兒招待他的只是一鍋蔥湯及半鍋麥飯,於是女婿一再向岳父大人表示歉意。朱熹反倒即興吟詩一首:「蔥湯麥飯兩相宜,蔥補丹田麥療饑,莫謂此中滋味薄,前村還有未炊時。」因此,養身還得養成良好的飲食與衛生習慣,要防止因貪美食而傷胃,不過多攝入精細食品和高脂肪,注重營養適度。
陸游
南宋愛國詩人陸游算得上是一位真正懂得養生理論的人,在兵荒馬亂的年代,他享年八十六歲,一生為後世留下九千餘首詩篇,而且身體強壯,甚至還能上山砍柴。陸游一向把整理書籍、掃地抹桌當作鍛練自己身體的活動。掃地這種日常勞動是一項力所能及的活動,可疏通血氣,活絡筋骨,既做了家務又鍛練了身體。不僅如此,陸游十分喜愛登山這項運動,登山既可呼吸新鮮空氣、活動筋骨,還能陶冶情操,舒緩心情。另外,在陸游詩中還說到:「飲罷忌久坐,時須曳筇杖」告訴人們吃完飯要四處走走,不可坐著不動。
陸游睡覺前經常用熱水洗腳,他在《劍南詩稿》中寫道:「老人不復事農桑,點數雞豚亦未忘。洗腳上床真一快,稚孫漸長解燒湯。」洗腳按摩能促進各相關臟腑氣血運動,加速全身血液循環,起到強健身體延年益壽的作用。他晚間讀書,一般以二更鼓盡(晚十點左右)為限度。睡眠是消除生理疲勞和精神疲勞的最好方法。經常熬夜,必然頭昏腦脹,不僅妨礙記憶、思維能力,而且影響人的壽命。
袁枚
袁枚是我國清代中葉的著名旅遊文學家。袁枚從青少年時代就熱愛大自然,常在風光秀麗之處構思詩文。中年之後脫離官場,過著逍遙自在的生活,遊山玩水達四十年之久。七十歲還從安徽、江西,到廣東、廣西、湖南遊了一大圈,途經風景勝地黃山、廬山、羅浮山、桂林、洞庭湖,一路尋幽訪勝。回家之後躊躇滿志,寫下:「自覺山水膽足誇,年赴七十走天涯。公然一萬三千里,聽水聽風笑到家。」袁枚八十歲時仍然能徒步登山,步履穩健。清代學者為其八十大壽寫的兩句賀詞是:「八十精神勝少年,登山足健踏雲煙」。加上他心情怡靜,樂觀無憂,使他享有八十二歲的高齡。
養生更需養性,古人特別提倡氣量宏大,以保健康頤養天年。清代學者閻敬格有首《不氣歌》:「他人氣我我不氣,我本無心他來氣。倘若生病中他計,氣下病來無人替。請來醫生將病治,反說氣病治非易。氣之危害太可懼,誠恐因氣命要去。我今嘗過氣中味,不氣不氣真不氣。」如人人都能將《不氣歌》作為養生座右銘,何愁不祛病延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