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度過孩子嘔吐、濕床單、大哭的夜晚。(網路圖片)
「我家小鬼,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只要一不順他的意,就大聲哭鬧,甚至躺在地上‘盧’,尤其是帶出門更會變本加厲,以為在公共場合我們就拿他沒轍,就會順他的意。一直就這樣大吵大鬧的,真的很頭痛……」。這樣的心聲,很多爸媽都很熟悉吧?小孩子一歲以後,慢慢就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大吵大鬧式的情緒發泄(tantrum),這種現象會在二到四歲之間達到頂峰。當父母想著自己的孩子怎麼變得這麼難以理喻的時候,會不會也同時疑惑:孩子發脾氣的方式和頻率,到底是不是正常的?
是不是小孩生病了?
睡到半夜,小孩哭醒,你以為他餓了想喝奶,就去泡牛奶,泡完回來要把小孩抱起來餵,發現他體溫很高,東翻西找,雜亂的家裡到處都是小孩的衣服、玩具和繪本,好不容易找到體溫計一量,38.5度,要馬上去急診室報到還是等天亮去小兒科報到?要請假的話有哪些事情要交代?要先餵退燒藥還是先餵奶?是普通感冒還是流感?
小孩還是哭,想一想還是先從冰箱拿退燒藥餵了,繼續哭下去也不是辦法,看看要不要喝奶,喝了半瓶突然咳了起來,然後牛奶噴泉就出現了,床單、棉被、小孩和自己無一倖免,還好是新鮮的嘔吐味沒那麼重,全部換一換,小孩抱去洗一洗,半小時就過去了,地上一堆待洗的東西,有嘔吐物,該直接丟洗衣機?還要先手洗過?這也先不管了。
再量一下體溫,燒退了,小孩不知道是哭累了、餓昏了還是病慘了,總之睡著了,但是明顯很難過的樣子。那剩下半瓶涼了的奶還要餵嗎?退燒是因為藥效發作嗎?還是藥也都被吐光了?要一起睡還是要去把東西洗一洗?待辦事項還沒處理完,待決策清單卻越來越長。
另一個小孩又咳了起來,去看看原來是踢被子了,想說蓋好就要去睡,結果一看,啊!尿床了!睡前水果吃太多?又是換掉一套床單、被套和衣服,帶小孩去浴室沖一衝,棉被也只好先用吹風機吹乾,又是半小時過去了。這下子原本的待決策事件少一樣:東西一定得洗完才睡,因為被套和床單已經沒乾淨的庫存。洗完又是半小時,再量一下體溫,很好,正常了,先睡了。
半夢半醒快要睡著了,小孩又哭了,剛剛喝的都吐了,這下真的是餓了,剩下的半瓶先溫了,餵完之後,孩子沒繼續討,那就喝這樣嗎?會不會兩個小時後又餓了?可是如果再去泡,孩子要喝嗎?會不會喝一喝又吐了?算了,吐比較難處理,等一下再起來餵好了。
早上一醒來,孩子對你笑,可是臉上全都是鼻涕,一定是剛剛用沾到鼻涕的手去揉眼睛!啊!衛生紙在哪裡?擦不乾淨,紗布巾勒?等一下,我先把你擦乾淨再抱啦!不要塗在我身上!我衣服上已經有你的口水、奶、嘔吐物、尿、眼淚,現在還要多幾坨鼻涕是吧?
一個小孩哭著要你抱,一個小孩等著你做早餐,一個的早餐弄好另一個也哭飽了。吃飽後一個送去上學,一個抱著去診所掛號,挂完號還有半小時才開始看診,先請假交代一下。等著等著竟然睡著了,醒過來打哈欠被自己口臭嚇到,起床後還沒時間刷牙、洗臉、上廁所和喝水,外加渾身莫名其妙的各種小孩分泌物,肯定連狗都不敢靠近。
我是否應該請假
看完醫生,反正已經請假了,那就去菜市場買買菜,回家做副食品,等小孩玩累睡著了之後你就開始左右為難:我是要一起補眠還是要去廚房忙?不忙等一下小孩沒得吃,去做副食品又真的累到很想睡。然後看看孩子的臉,好吧!還是乖乖去洗米、煮飯、洗菜、燉高湯。
終於忙完想說可以休息一下,小孩也差不多醒了,他睡得飽飽的很開心要找你玩,你過去12小時的睡眠加起來還沒他剛剛睡的多。玩一下小孩又餓了,把剛剛煮好的副食品打成泥狀餵,餵飽之後再餵藥,抵抗、哭喊、嘔吐……在半天之內,你會非常徹底的認識到液狀嘔吐物和泥狀嘔吐物的差別。
你真的很想請假,雖然你已經跟公司請假了,但是你現在很想跟孩子請假,好好睡一覺,不過照顧孩子這個工作不能請假。你決定去好好洗個臉,那是你唯一能讓自己舒服一點的舉動,因為臉已經油到可以煎蛋了。你邊洗臉邊想著:如果要跟小孩請假,應該寫E-mail還是打電話?LINE可以嗎?職場專家都說不要用LINE請假,可是怎麼都沒有親子教養專家談談怎麼跟孩子請假?
請假難度太高了,你終於想到有一個同事可以幫你職務代理一下。走出浴室,打開電視,呼叫了巧虎出來。「我愛唱歌,你愛跳舞,唱歌跳舞真有趣……」音樂響起,你知道你有大概20分鐘的時間,所以你要打一下瞌睡?滑一下手機?把洗衣機裡的東西拿去晾?還沒決定,20分鐘已經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