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聞】一句名言看劉少奇的「無知無畏」(圖)

作者:夏聞 發表:2016-04-15 07:35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7個留言 列印 特大


今天的人們可以從劉少奇結局中吸取教訓。(網路圖片)

【看中國2016年04月15日訊】中國在歷史上,即使是因為天災和戰亂,也只出現過局部飢荒,但50多年前,在沒有戰爭和自然災害的和平環境裡,一場人為造成的大飢荒卻席捲了整個中國,超過3000萬人被餓死,這在中華民族歷史上沒有先例,一個組織史無前例的犯罪導致了這場悲劇。

在劉少奇之子劉源所寫的《你所不知道的劉少奇》一書中記載了毛澤東和劉少奇在大飢荒後的一場爭論,它發生在1962年7月上旬的中南海游泳池。劉源寫道,雙方顯然都有些動感情。毛長期淤積內心的不滿,傾瀉而出,劉也要一吐為快:「餓死這麼多人,歷史要寫上你我的,人相食,要上書的!」

書中隨後交代了這場爭論的背景:「大躍進」及隨後的反右傾,造成國家一片混亂,萬家墨面,千村蕭索,經濟瀕臨崩潰,人民忍飢挨餓,直至付出幾千萬生命的代價。「七千人大會」(1962年1月)統一了全黨的思想,卻沒有統一"領袖們"的思想,對如何克服困難出沒有取得共識。

先不說不會為人命動心的毛澤東,他已經徹底被共產主義洗了腦,以至於49年後從一個失敗走向另一個失敗,至今沒有葬身之地。單就劉少奇而言,他對毛澤東說的那句「餓死這麼多人,歷史要寫上你我的,人相食,要上書的!」,今天廣為人知,成了人們回憶那場慘劇的一句名言。

其實,劉少奇這句話只對了一小部分,因為他對中華文化認識遠遠不夠,他把後果想得太簡單了。幾千萬人死於非命,對始作俑者們的影響絕不會僅僅是記載在歷史書中,還有遠比這個更嚴重的後果。

中華傳統文化認為,人的善惡言行都在上天注視之下,一個人、組織、政權作了惡,會被上天"降之百殃",害無辜命者必遭天譴,"惡人賊人者,天必禍之"。人的所行所為,必有後果,人若做了惡事,除非誠心悔過、彌補,否則無法逃脫。

這也是五千年歷史一再證實了的規律。那些視百姓生命如草芥的君王,不管當初如何強大,不長時間之後就會斷送一個王朝,甚至連自己也死於非命。歷史上的夏桀、商紂、秦二世、後趙皇帝石虎、前秦厲王苻生、隋煬帝等無不如此。而他們當初所害死的人命數量還遠遠少於共產黨。

所以,當如此一場超大規模的慘劇出現,其後果不會只是上不上歷史書而已,當事人更要承擔實質的後果。

在大飢荒數年之後,文革開始,大批大飢荒時期在台上的官員垮臺,絕大多數的「當權派」在文革中受到批判、衝擊,被揪鬥、罷官、勞改等,千千萬萬黨官或被致殘,或死於非命,很多黨官的家人同樣跟著遭難,橫死或致殘(這也符合了中華文化中一人作惡,波及家人的告誡)。劉少奇70多歲高齡,癱瘓後被綁在床上6個月,雙下肢肌肉萎縮,枯瘦如柴,身上長滿了褥瘡,最後赤身裸體死於開封,劉少奇的長子劉允斌也於1967年在包頭臥軌自殺。

一些人誤以為在共產黨體制下行惡是安全的,這件事告訴我們並不是這樣,即使在共產黨終結之前(歷史很快將展現共產黨組織的可恥可悲結局),黨官們同樣會因自己行為付出代價。

如果劉少奇當時能認識到這一點,他就會直接對毛澤東說,「餓死這麼多人,你、我,還有這個黨都會遭天譴的!」,他就會採取堅決的態度。但在劉源的書中記載,劉少奇還在說什麼"三面紅旗"不倒,"人民公社"不散,還在1962年的北戴河會議和隨後的"八屆十中全會"上作"自我批評","承認自己對困難估計得多了,同意毛的觀點",還一再維護首惡毛澤東的"威望和形象"。(劉的這些態度見於劉源的書籍)

這樣慘烈的國家民族悲劇,本應該讓劉少奇清醒,如果他能夠就此認清共產黨,由此走上拋棄共產黨的路,那對國家、家庭還是個人都將是有益的,事情會遠遠好於這樣的結局。

這讓人們想起了公開退黨後,徹底悔過,一直致力於在思想上反共,揭穿中共真相的張國燾。劉少奇曾在延安公開站在毛的一邊羞辱張,但張國燾的家庭、個人的際遇卻比劉少奇不知道要好多少,更重要的是,張國燾的所行對國家和人民有益,不愧此生。

劉少奇的結局在今天仍有重大借鑒意義,由於頭腦被黨文化佔據,劉少奇當時沒看到也不相信將要承擔的惡果,而江澤民今天在迫害中動用國家機器大規模活摘人體器官,邪惡程度又超過了大飢荒,被稱之為這個星球上前所未有的邪惡。今天的人們該如何面對這場迫害,劉少奇當年的"無知無畏"就是一個非常生動的教訓。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