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左到右):「孫女的花環」、「為國出征」、「雨水」、「鷹架上的獵人」。(拍攝:乙欣)
前幾日參觀了屏東縣文化處的展覽「Yinasavan末梢的枝葉-撒古流個展」,這個展覽展出排灣族藝術家撒古流‧巴瓦瓦隆豐富多元的藝術作品。主題之所以為「末梢的枝葉」,主要是告訴大家,看似處境是在最邊緣、最弱勢、最後的末端,但實際上卻是最能夠善加運用的最有利位置。
排灣族文化
與以往從文獻或小說中閱讀到的原住民印象相差不多,展覽依舊充滿了自然的原始氣息。即使是透過藝術家敏銳的觀察,記錄下原住民文化歷經時代遞嬗後的變遷,思索起來,現在仍會萌生「這展覽展示的,是最靠近大自然的」的感觸。其實,面對不加修飾的源初,能讓人學習謙卑,看見不足。
「排灣族男方下聘的五大禮數」。(拍攝:乙欣)
原住民的婚慶儀式。(拍攝:乙欣)
展覽中,除了有令人印象深刻的石板屋、桌椅與彫刻之外,還有許多素描畫作與藝術裝置。瞭解原住民文化者,勢必能理解,不僅是排灣族,連魯凱族與布農族的諸多彫刻、編織等美術工藝,都是以一般人畏懼的百步蛇為主要圖騰。在觀賞畫作時,亦能講述出專屬原住民的部落故事、重要儀式與物品。例如,看著「排灣族男人的舞蹈」、「瑪尼凱家的陶壺牆」、「排灣族男方下聘的五大禮數」等畫作時,可以重溫排灣族的文化。在下聘陣仗中,珍貴的排灣三聖物「陶壼、琉璃珠及青銅刀」,可是頭目家在喜慶嫁娶時,不可缺乏的聘禮。
陶罐(左到右):「族人與守護者」、「太陽的孩子–誕生傳說」。(拍攝:乙欣)
另外,看似尋常的存在的陶壺,在以往的排灣族社會中,可是只有頭目等貴族才能擁有的財富。甚至還以擁有陶壺的數量多寡與等級高低來辨別貴族的地位高下。雖然在現今社會中,陶壺已非排灣貴族才可享有的專利,藝術款式亦非只限出現於公壺、母壺、陰陽壺上的百步蛇紋、菱形的蛇背紋、太陽紋、人形文等紋路,而是變更為一般人皆可擁有,且可由製作陶壺的藝術者來設計紋路,但身為外族人士的我們還是不難透過排灣族最著名的神話故事來探見它以往的尊崇地位。
畫作展現神話內涵
「嫁給百步蛇」。(拍攝:乙欣)
這個有名的神話故事,亦道訴出排灣族的起源與為何推崇百步蛇為守護神。相傳太陽神在太武山遊玩時,發現了個漂亮的陶壺,就在陶壺內產下兩顆蛋。這兩顆蛋則由百步蛇守護了數個月後,孵化出了一男一女,這就是排灣族祖先的由來,從此以後,百步蛇亦成為排灣族尊崇的守護神了。
其中,畫作「嫁給百步蛇」再度揭顯蛇為排灣族的傳說核心。而與蛇相關的排灣族神話,則與漢族所熟悉的「蛇郎君」傳說有些雷同,都是一老翁遭到蛇男威脅,被迫將女兒嫁與對方。不過,排灣族傳說另有多種版本,但皆可歸納為,蛇男以陶瓮、琉璃珠作為聘禮,前來迎娶一排灣女子。在眾人眼中,蛇男呈現蛇形,可是在那名待嫁女子眼中,蛇男則呈現人形。
「以前的太陽很低」。(拍攝:乙欣)
畫作「以前的太陽很低」則是描繪太陽低挂於空中的往昔情景,那個時候因為光線昏暗,居民也容易觸碰到低垂的天空,所以生活地相當不便。
「月亮的眼淚」與「月亮的眼淚–對她說出你的需要」。(拍攝:乙欣)
畫作「月亮的眼淚」與「月亮的眼淚–對她說出你的需要」亦揭顯一個古老的傳說:部落有對孤兒姊弟,在飽受族人的欺凌之下,逃至森林躲藏。兩人在深夜起火取暖時,濃煙飄升至高空,驚動了月亮的好奇心。當月亮得知這對姊弟的傷心委屈後,就送給他們一個裡面有只靈鳥的陶壺,只要對著陶壺許願又經過靈鳥許可,願望即可達成。回到部落的姊弟倆,順利地變成了有錢人。當時部落正遭逢旱災,族人正面臨生活困苦,姊弟倆見狀,即不計前嫌地向陶壺許願,請求天降甘霖。如願之後,大地回覆往日歡景,部落族人亦一片和樂與安詳。
排灣族的桌椅與彫刻。(拍攝:乙欣)
排灣族的住屋與彫刻。(拍攝:乙欣)
透過藝術,反省與學習
「上帝的祝福」、「無窮落地的雨水」。(拍攝:乙欣)
在藝術裝置中,「無窮落地的雨水」、「一片葉子,一片祝福」、「上帝的祝福」顯得搶眼。撒古流有意透過藝術作品的隱喻,喚醒族人的自省力,或是讓大家以平和的態度來面對傳統信仰與西方信仰的衝突,從中對話與學習包容。
我想「無窮落地的雨水」應該能激發少數民族的無奈感觸吧!因為透過文字簡短的敘述,能夠發現「那些豐碩的智慧,隨著部落耆老的消逝、無人繼承的困境而逐漸殞落……」不僅僅是刻劃出排灣族文化的現況,還為眾多邊陲文化闡述著普遍的窘況。在主流文化強勢的衝擊下,在邊緣地帶的弱勢文化紛紛遭到擠壓,雖說許多族人紛紛投身挽救,卻還是在實踐中目睹凋零而禁不住嘆息……
即使如此,保護文化還是得不加思索地親身時間,努力推行著。在讓他族瞭解自己部落的美麗文化之外,還能夠讓自族發現自身文化的可貴與稀有。就讓各族文化綻放於這一片大地上所汲取的富麗光彩,在展顯神話傳說之餘,與萬物各元素聯繫,讓每個人都更深切地探掘所站立於這塊土地上的美好與意義,就這樣一代又一代地繁衍與傳遞下去。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