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6年07月14日訊】新聞背景:2014年,中國保監會下發《關於開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養老保險試點的指導意見》後,自2014年7月1日起試點「以房養老」,2016年6月30日是兩年試點期的到期日。到2016年5月20日,中國國內商業保險公司開展試點後披露的數據是:北京18人12戶投保,上海13人11戶投保,廣州14人11戶投保,武漢2人1戶投保。全國四個大城市辦完所有流程的是47人38戶。這就是數據!數據如此慘淡,且兩年內只有數十例投保,還是出乎整個行業的預料……
試點了2年的「以房養老」政策徹底失敗了!
儘管2013年剛有這個的時候,筆者就說過,這玩意兒不靠譜,一定會遇到困局,因為產業鏈支離破碎,即使把房子抵押出去,也得不到相應的服務。這不!果然被筆者的烏鴉嘴言中,這東西實施兩年,北上廣加武漢,截至2016年6月30日一共才59戶投保。只有一家保險公司推出相關產品。可見無論是需求端還是供給端,對於這個事情都興趣不大。
按理說不應該,因為民政部11日公布的《2015年社會服務發展統計公報》顯示,截至2015年底,中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22200萬人,佔總人口16.1%。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14386萬人,佔總人口10.5%。2.2億的老年人要享受養老服務,這麼大的市場,為什麼以房養老推不動呢?其實問題點就在這幾個方面。
首先,最大的一個問題就是房價漲的太多,已經強烈的干預了預期,對於一個永遠漲的產品,正常人的思維就是,晚賣比早賣要划算,所以寧可現在吃糠咽菜,也要再扛幾年。老年人失去了收入來源,對於錢更加算計,所以你現在讓他把房子給你?幾乎沒這個可能。因為在他們心裏,過幾年可能還會漲價。
其次,誘惑力不夠,以房養老沒有很好地配套服務,如果只是一個倒按揭的方式,那他還不如自己幹,把房子租出去一樣可以獲得收入。而且對於機構的信任感不強,萬一把房子抵押給你,然後機構跑路了,老年人將血本無歸,這樣的風險他們冒不起。前兩天北京就有一家,叫做怡養愛晚的養老機構就曝出了資金鏈斷裂,有的8旬老人賣了房子加入會員,現在搞得無家可歸。這事還需要公權力介入,否則老年人不可能會孤注一擲,拿自己的命去賭博。
第三,中國人的傳統觀念是居家養老,進入養老院已經是家庭不和諧的標籤,但由於現在整個社會節奏加快,很多老人也是沒有辦法勉強接受,但如果把房子賣了進入養老院,基本就是家庭破裂的標籤,除非跟子女決裂或者沒有子女,否則一般老人即使想這麼幹,也會受到家裡的阻力。大部分子女都會說,您去養老院,錢我們出,房子過戶給我。老年人肯定打死也不敢,因為信不過!信不過養老機構,也信不過子女。所以,除非養老院給老年人帶來足夠的自豪感,比如明顯高出一籌的幸福感,否則一般老年人基本不會接受,這麼做無疑給子女扣上了不忠不義不孝的大帽子,家庭關係本來還過得去,這下也得分家了。
第四,全世界來看,基本以房養老只適用於鰥寡孤獨,香港就是這樣。而在歐洲一般都會有大銀行介入,但那邊房價基本穩定,所以在老年人心理,房子是個消費品而不是投資品,不用消費房子了,自然可以倒按揭。但即使這樣,從英國和德國的實踐來看,依然不樂觀。很多老年人還會選擇自己出租,或者賣房去找個更便宜的地方居住來養老。
總之,以房養老這個事在世界範圍無解。要想讓這個進行下去,必須具備三個條件,第一,房價基本穩定甚至下跌,第二,有大機構大銀行的公權力保證,第三,提供完整的養老產業鏈,從看病、護理到喪葬的一條龍服務,第四,要有明顯高出家庭養老的幸福感。只有做到這四點,老年人才有可能走出家庭。但問題又來了,房價不漲了,甚至開始跌了,還有哪個商家願意幹這個賠本的買賣呢?所以,這麼一個擰巴的事,基本就是一個拍腦袋的決定,試點兩年,也就可以壽終正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