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6年08月12日訊】今年以來中國大陸的民間投資繼續下滑,有中國經濟學者認為,中國「做大國有企業」的理念導致資金流向效率低的國有企業,民間經濟沒有平等機會,中國當局必須改變民營企業的二等公民待遇,才能提振民間投資。
據大陸媒體報導說,2016年以來,中國大陸民間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斷崖式下滑,引發市場的廣泛關注。北京的天則經濟研究所學術委員會主席張曙光認為,中國民間投資下降的根本原因在於「做大做優做強國有企業」的理念。他8月9日在天則研究所主辦的「2016中國民營企業生存與發展論壇」上用「罕見」二字來形容今年中國民間投資的下滑。他認為,其中一個原因是資金流向了槓桿率高且效率更低的國有企業。
「在做大做優做強國有企業」的理念和政策指導下,這個問題是解決不了的。中國國有企業已經佔據了各種有利的投資領域,而且取得了優越的投資條件,它能拱手讓出有利的地盤嗎?怎麼能給民營經濟提供公平的環境?
北京理工大學經濟學教授胡星斗對此表示,和國有企業相比,中國的民營企業一直處於二等公民地位,「中國民間投資持續下滑的根本原因是國有企業在資源、融資等各個方面都受到各級政府的優待。民營企業只有在經濟出現危機時,政府才想到它。而經濟一上來,馬上又開始打壓民企。」
報導說,隨著中國市場化進程的推進,民間投資在全社會投資中的比重不斷提高,從2006年的49.8%上升到2015年的64.2%。中國民營經濟創造了80%以上的就業崗位。但這一趨勢在今年出現了變化,上半年,中國民間投資增速僅為2.8%,大幅低於同期總體投資的增速。6月份已經出現負增長。中國民間投資在全社會投資中的佔比重比去年同期下降了3.6個百分點。
如何改變中國民間投資下滑趨勢呢?胡星斗教授認為,必須從憲法上保證民營企業和國有企業有同等待遇,
「中國的憲法認為,國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而私有財產只是受到保護,兩者有很大的差別。目前中國百分之八十的財產掌握在國家手中,而民營企業的財產只佔社會總財產的百分之二十。儘管民營企業提供了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就業崗位,交納了百分之六十的稅收,但是民間的財產卻很少。「
中國政府對國有企業有一個認識誤區,胡星斗教授說,"中國政府認為,社會財產集中在國有企業有利於社會穩定。其實財產越集中在國有企業,越不利於社會穩定。因為中國的國有企業已經成為少數人的提款機,是滋生貪污腐敗的溫床,而且生產效益低下。」
報導說,5月以來,中國國務院先後三次開會研究應對民間投資增速下滑問題,強調要營造一視同仁的公平投資環境,切實解決民企與國企公平競爭問題。不過,在企業家看來,這並不能增強他們投資的信心。曾任北京中恆聚信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的王瑛表示,對企業家來說,投資的預期至關重要,而目前卻難以建立對未來的良好預期。他們從2013年春天就不再投資,因為沒有辦法告訴客戶在中國投資的中長期預期。
對此胡星斗教授表示,要提振民間投資,中國當局就:「必須從理念和制度上改變歧視民營企業的做法,打破國有企業在資金和資源上的壟斷,消除國企和民企的不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