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嫌向朝鮮推進核計畫的紅頂商人馬曉紅被捕後,其背後的強大政治背景,成為外界關注的焦點。(網路圖片)
【看中國2016年09月26日訊】(看中國記者董林杉綜合報導)因涉嫌向朝鮮銷售可用於開發核武器物資的丹東美女商人馬曉紅被捕後,其神秘的政治背景成為海外輿論界關注的焦點。有美媒爆出,遼寧鴻祥實業集團公司董事長馬曉紅的走私船全部在紅頂商人王文良掌控的港口出入。他和馬曉紅有另外一個交集,同被撤銷遼寧人大代表資格。
「丹東市企業聯合會、企業家協會」官網上領導及顧問委員會成員單位名單中,馬曉紅、王文良均以副會長的身份出現。(網路圖片)
馬曉紅的走私船全部在王文良掌控的港口出入
據《美國之音》9月24日披露,「王文良持有美國綠卡,出入美國高層,曾經為克林頓基金會捐了大筆資金,被美國調查。而馬曉紅的七艘船都出入王文良的港口。」
美國輿論界有人分析稱,這次鴻祥集團出口到朝鮮的許多物資是中共軍方管制產品,普通民營企業是無法獲得這些物資的。鑒於中共長期以來都是朝鮮核武器研發的暗中推手,可以懷疑馬曉紅和她的公司很可能是中共暗助朝鮮發展核武器的「白手套」公司之一。
公開資料顯示,「丹東市企業聯合會、企業家協會」官網上領導及顧問委員會成員單位名單中,馬曉紅、王文良均以副會長的身份出現。
王文良和馬曉紅有另外一個交集,同被撤銷遼寧人大代表資格。今年9月,遼寧官場賄選案轟動全國,據悉共有523名遼寧省人大代表涉及賄選案,其中包括王文良和馬曉紅。
王文良是中國公民,但是擁有美國綠卡,在為美國大學、基金會和政治競選活動捐款上頗為活躍。(網路圖片)
王文良因向美國政要提供政治獻金遭FBI調查
中國億萬富翁王文良在為美國大學、基金會和政治競選活動捐款上頗為活躍。
《紐約時報》9月14日報導說,王文良是一名億萬富豪,通過建築生意和運營朝鮮邊境的一個戰略性港口而發財。王文良通過他的公司向美國的大學、慈善團體、研究所和政治競選捐款,包括紐約大學、希拉里•克林頓基金和維吉尼亞州長特里•麥考利夫的競選活動。
資料顯示62歲的王文良,現為遼寧日林集團董事長、丹東港集團董事長、中共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僑聯委員、遼寧省僑聯副主席,並持有美國綠卡。
2013年,丹東港集團董事長王文良控制的一家新澤西州建築公司,向麥考利夫的競選和就職委員會捐獻了12萬美元的政治獻金。美國聯邦調查局(FBI)的檢察官懷疑這背後有中共政治背景,於今年5月對麥考利夫和王文良展開了調查。
由於麥考利夫是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希拉里.克林頓及其丈夫的親密政治盟友,王文良政治捐款事件在今年5月下旬被媒體曝光後,一度成為美國輿論關注的熱點。當時,美國維吉尼亞州《裡士滿時代快報》對王文良提供政治獻金作了報導,列舉了他在過去一些年裡在美國的一系列捐款,其中包括給柯林頓基金會200萬美元,給紐約大學2,500萬美元,以及給哈佛大學捐款。
2016年5月,《美國之音》報導了王文良在中國大陸發家致富的黑幕。報導說,王文良行賄收買丹東官員以及公檢法部門,獲取丹東港控制權,從而一舉獲得滾滾的財源,這是一樁典型的官商勾結的黑幕交易,是侵吞國有資產的典型例子。
報導指,王文良前任合作夥伴舉報說,王文良在2004年向當時的中共丹東市委副書記、市長陳鐵新行賄至少3萬美元和500萬元人民幣。2005年,王文良在陳鐵新的幫助下獲取了丹東港。當時丹東港的土地就價值17億元人民幣,但王只是用了2億就把丹東港拿到手。
王文良醜聞牽連李肇星
據海外中文媒體博聞社披露,日林集團董事長王文良是中共駐美國大使館新館工程承建商,也是中共駐紐約總領事館等幾十個海外重點工程承建商。
在中國大陸,日林集團曾承攬三次大修天安門、中南海、故宮、天壇、頤和園等項目,承建中共中央黨校項目、新華社項目等。其參股的高科技企業和利時集團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
報導指,王文良承包中共使領館工程,得到中共前駐美大使、曾任中共外交部長李肇星的大力支持。與此同時,為了酬謝李肇星等外交高官,王文良採取「曲線賄賂」,向美國紐約大學、哈佛大學捐款,每捐100萬美元給哈佛大學,可推薦一位學生入讀,向紐約大學捐80萬,可以推薦一位學生。王文良把這個推薦權授給中共外交部。
2016年9月15日,馬曉紅涉嫌向朝鮮提供核武研究所需的關鍵物質的消息被曝光後,有韓國媒體引述消息人士說,馬曉紅已在9月初被捕,並供出了幾十名官員。如今馬曉紅被抓已推倒了這場政治多米諾的第一張牌,隨後將發生怎樣的連鎖反應,最終會牽扯出哪些巨鱷,值得關注。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