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6年10月11日訊】據中原地產研究中心近日發布的數據顯示:截止目前全國50大城市賣地收入己超過1.77萬億元,其中90%賣地收入超百億,蘇州、南京、上海、杭州賣地收入更是突破千億……熱點城市甚至出現地價貴過房價的畸形現象!
在財政收入增長乏力之際,地方土地收入與涉房地稅收卻出現大幅增長。全國各大城市土地財政依賴度均超過50%,蘇州更是高達82.6%!由此可見,房地產不僅僅只是政府的支柱產業,更是政府主導的無本萬利生意,其暴利不亞於攔路搶劫和毒品買賣。在8月30日的一場公開活動上,久未露面的任大炮再次語出驚人:「中國房價70%都被政府拿走!」
當一系列拯救經濟的舉措失敗之後,地方政府再次把賭注押在不斷飈升的房地產上,房地產依然還是各地斂財的主要手段。過去十多年,地方政府一直靠豐厚的土地收入,來維持闊綽奢侈的光鮮形象,雖然房地產泡沫越吹越大,地方政府依然不想改變瘋狂的土地斂財模式,也依然沒有改變大手大腳揮霍的惡習。
只要土地斂財模式不改變,房地產作為支柱產業的政策不根除,所謂的調控、限購、限貸都只是為了房地產的持續瘋狂積蓄能量!事實己經證明:靠出賣土地斂財、靠刺激房地產保經濟增長,無異於飲鳩止渴的毒藥,對實體經濟的打擊對民生的破壞都是毀滅性的長遠的。
事實上,許多地方對土地財政的依賴猶如吃了春藥,已經到了停不下來的地步。長期以來,一些地方政府憑藉公權力和專政機關強行征地拆遷,低價收購併高價出讓土地使用權,以此來維持地方財政日益膨脹的大規模支出,並在獲取土地暴利的同時,通過房地產開發等短期見效的建設項目獲得GDP的增長與官員政績。
這種透支未來的土地斂財模式,在不斷推高土地和房產價格的同時,除了給開發商帶來暴利,最大的贏家就是高價出讓土地的地方政府。
一個房地產項目從立項到完成銷售,整個過程向各級政府要繳納稅費涉及七大類37項。主要包括立項環節、規劃設計環節、融資環節、土地取得環節、拆遷安置環節、工程建設環節、預售環節、銷售環節、出租環節,項目清算環節。而這些環節幾乎都會涉及到稅費徵繳的問題。
在房地產開發和保有環節的稅費至少還有11種,包括營業稅、增值稅、土地增值稅、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契稅、耕地佔用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印花稅、城市維護建設稅和教育附加費。
上述稅費其實還比較保守,並沒有統計所謂的城鎮土地使用稅、城市維護建設稅等等,這些稅種並非針對房地產開發企業徵收,而是面向更廣泛的單位徵收。按照房地產大佬任志強的說法:「若將上述因素都考慮在內,政府從房價中分得的份額,要遠遠超過70%的比重。」這意味著,老百姓的買房錢,被政府拿走了七成以上。
中國房地產總市值已超過200萬億,這是政府不用花錢就能輕易得到的最大一筆財富,可以讓政府享受到一魚四吃的好處:先吃土地(幾十萬億),再吃交易稅(幾十萬億),還要吃房產稅(幾十萬億),最後還要吃遺產稅(幾十萬億)。也就是說,土地斂財模式還將延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