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積」才能「薄發」?論蘇軾談學問(圖)

作者:郝銘鑒 發表:2016-11-19 15:3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厚積薄發」,概括了蘇軾的人生經驗,飽含著朋友間的真誠情義。(圖片來源:Pexels)

怎麼也沒有想到,「厚積薄發」這條成語,許多工具書中竟查不到!《現代漢語詞典》,沒有;《中國成語大辭典》,沒有;《辭海》,沒有;《漢語大詞典》,還是沒有。這不能不說是辭書編纂工作的一個小小的遺憾。

急於查這條成語,是因為遇到了一場爭論。一位語文老師在作文課上對學生說:「你們要多讀書,多觀察。古人說過,厚積才能薄發。沒有足夠的積累,是寫不出好文章的。」這位老師的話,我們完全能夠理解,而且十分贊同。分歧的焦點在於:「厚積才能薄發。」對嗎?有人說這是成語的誤用,也有人說這是成語的活用,一時爭執不下。這場爭論的發生,我看和工具書中「厚積薄發」缺位是直接有關的。

「厚積薄發」語出蘇軾的《稼說・送張琥》。張琥是蘇軾的好朋友,在張琥即將赴京城時,蘇軾寫下了這篇雜文式的文字,用種莊稼打比方,談做學問的道理。文章最後一句是:「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吾告子止於此矣。」「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這十個字的臨別贈言,概括了蘇軾的人生經驗,飽含著朋友間的真誠情義,可謂言簡意賅,語重心長,耐人尋味。

蘇軾在十個字中,對朋友提出了四點告誡,前兩點關係到學習態度,後兩點關係到治學態度。在學習方面,「博觀」是指視野開闊,廣采博覽,求知若渴,愛書如命;「約取」是指眼光獨到,目標明確,沉潛涵詠,取其精華。在治學方面,「厚積」是指培植根莖,重視積累,完善結構,追求扎實;「薄發」是指自我約束,甘於寂寞,品質第一,寧缺毋濫。蘇軾提出的這四點,構成了完整的學術精神,只有在這些方面加強修煉,才有望成為大學問家。

如果上面所說不謬的話,那麼不難看出,「厚積才能薄發」是站不住腳的。蘇軾從兩個方面提出治學的要求,引用者卻把「厚積」和「薄發」誤解成了條件關係,似乎「厚積」成了「薄發」的前提,「薄發」成了「厚積」的目的,「厚積」就是為了「薄發」。這顯然不是蘇軾說的意思。如果要說條件,「厚積薄發」作為整體才是條件:只有「厚積薄發」,才能寫出有真知灼見的文章;只有「厚積薄發」,才能言人之所未言,發人之所未發;只有「厚積薄發」,才能不斷攀登學術的高峰……

責任編輯:雲淡風輕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