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張愛玲《愛憎表》(圖)

作者:乙欣 發表:2016-12-20 00:23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張愛玲是文壇的傳奇,她的作品受到推崇,因而擁有廣大的張迷。(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宋以朗身為張愛玲小說版權的擁有者,他於2015年將張愛玲的手稿交給香港學者馮睎乾整理、研究。2016年9月,張愛玲的遺作《愛憎表》全文共23071字,完整首發刊於台灣《印刻文學生活誌》七月號第155期,後亦刊於中國的《收穫》雜誌秋冬號上。

張愛玲遺作 重構的《愛憎表

《愛憎表》是張愛玲於1990年開始對學生時代的想法進行的一場自我剖析,可惜長篇散文並未完成。知名學者王德威曾說過,張愛玲最好的作品都在90年代出完了,可是,張愛玲真能輕易被「蓋棺定論」?那些已經出現了的張愛玲著作就是最好的?當《雷峰塔》和《易經》出版後,王德威則表明「每一次的出土,的確是要改變我們對張愛玲的認識,而且間接改變我們對現當代中國文學史書寫方式的認識。」這代表著什麼?張愛玲的文字仍舊不斷地說著話,等待著解讀者的析論與感受……

經過馮睎乾的整理重構,我們能夠再增添張愛玲的相關資訊。張愛玲是在1990年初次提到《愛憎表》的,那是在一封寫給宋淇和鄺文美的信件中。提及《愛憎表》的信共有五封,時間介於1990至1991年。

信裡,張愛玲提起自己在高中(聖瑪利亞女校)畢業時,曾經在校刊《鳳藻》中填寫過個調查欄,那是被稱為「學生活動記錄,關於高三」的專欄。張愛玲面對專欄中的六項調查(最喜歡吃、最喜歡、最怕、最怕、常常掛在嘴上、拿手好戲),分別以再簡略不過的直截話語為回答(「叉燒炒飯」、「Edward VIII」、「死」、「一個有天才的女人忽然結婚」、「我又忘啦」、「繪畫」)。

「愛憎表」即是她對那個調查欄所衍生出來的稱號。連對過往一個再普通不過的調查表,都可以延展得出如此具備性格鮮明力的名兒,這就是張愛玲,無庸置疑。

《愛憎表》呈顯的過往 是張愛玲的念念不忘 

《愛憎表》,讓研究者多了一個研究早年的張愛玲的管道,且可比拼、對照階段的異同。這個稿子,讓後人更加貼近張愛玲了。或者說,更體會了張愛玲的強烈性格。其實,身為一個善於親近文字之人,基本的感性與理性,甚至是個性的敏銳度,都是必須的。總有些話要說的作家呢?那就更別提了。若無自撼的質素與和外在彼此激盪搏鬥且鎔鑄的能力及感觸,怎能產生動人的篇章。在作家作品豐碩的內涵底蘊之後,無一不是個體輪廓的延展,那盡是獨一無二的生命軌跡與靈性交互影響融合的體現。

張愛玲出生名門,祖母是李鴻章的長女,父母親則是清朝大臣的子孫,她自小即接受良好的教育,總愛抓書來看,同時也在覺察父母的不合與「瞧著他人的一貫的樣態而兀自不一樣著」,而獨自悲涼的痛著。於是,自小的孤寂造就了動筆書寫的那個張愛玲,親情之間的淡薄造就了她的敏感與敏銳,亦打造了她瞧見的自身的「古怪」。

她與胡蘭成於亂世中的那段轟轟烈烈,是人們心底眼中的傳奇,胡蘭成絕對為張愛玲的寫作生涯帶來莫大影響。此外,張愛玲與大她二十多歲的賴雅結婚,以及在上海、香港、美國等地的歷程,都紛紛化為影響她與其作品的繽紛要素。因此,有她酸甜苦辣的深刻情感灌注的文字,怎能不扣人心弦?她既身懷才華又敏銳又擁有繁複的生命閱歷,眼界與思緒豈止一般?據說,採訪她的人曾惴惴不安,有些憂心被張愛玲的「冷眼」洞悉。

只是,張愛玲為何念念不忘自己的那段過往呢?是不是她想要在不斷奔逝的時光中,多牢牢地抓緊些什麼?

她曾於〈自己的文章〉一文中說:「人是生活於一個時代裏的,可是這時代卻在影子似地沉沒下去,人覺得自己是被拋棄了。為要證實自己的存在,抓住一點真實的,最基本的東西,不能不求助於古老的記憶,人類在一切時代之中生活過的記憶,這比暸望將來要更明晰、親切。於是他對周圍的現實發生了一種奇異的感覺,疑心這是個荒唐的,古代的世界,陰暗而明亮的。回憶與現實之間時時發現尷尬的不和諧,因而產生了鄭重而輕微的騷動,認真而為有名目的鬥爭。」

張愛玲雖然不喜歡善與惡,靈與肉這般斬釘截鐵的衝突的古典寫法,但是周圍的人事物,絕對已經讓她在心坎眼底有過數千萬次的強烈的衝突了!學生調查欄中的這些之「最」,豈不也是在眾多眾多人生經驗中,挑選出一個與大多經驗有所分界與扞格的最強烈之答?

當時的她在撰寫學生調查欄時,內心是否在數個浮出腦海中的選項裡猶豫、擺盪?是否會像在嬸嬸與姑姑兩者之間抉擇最喜歡哪一個時那樣,欲背過臉竭力思索?選定了最真切的答案時是否會內心激昂?後來再思索過往的那個她與那些答案,內心可會再起漣漪?可會否定當初的答案?個性強烈的張愛玲於一生中,曾經有過多少之「最」?這應是張迷亟欲知曉的。只是,張愛玲一再想寫下過往,難道不也是一種想抓住某一種真實來證實自己的存在的方式嘛?!

當然,善於自我叩問的作家亦不斷的建構自我,另一種更新的自我。因此,當張愛玲回顧自己的許許多多的過往時,當下亦不斷的在自問剖析與回溯探索的。也許,《愛憎表》讓我們貼近的,是更新也是更懂得昔日的自己的那位張愛玲。

參考資料

張愛玲《流言》(台北市:皇冠文學,1995)

香港書展:「一代才女張愛玲」(香港書展宋以朗演講(The Eileen Chang Blog,瀏覽時間:2016.12)

馮睎乾,〈馮睎乾專文:殘篇碎頁中重構張愛玲的「愛憎表」〉(風傳媒,瀏覽時間:2016.12)

灼見名家編輯部〈張愛玲——與眾不同的傳奇延續〉(灼見名家,瀏覽時間:2016.12)

殷允芃〈張愛玲獨家專訪 華人世界絕響〉(天下雜誌,瀏覽時間:2016.12)

「看中國版權所有,侵權必究」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