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7年2月12日訊】最近一週公布的美國首次申請失業救濟者環比減少1.2萬人至23.4萬人,不但創下8年來經濟復甦期間的次低記錄,而且僅比去年11月初創下的1973年以來最低記錄多1000人,這個數據逼近43年來最低記錄顯示,美國失業水平徘徊在歷史低位。接著,芝加哥聯儲主席、2017年F0MC的票委埃文斯稱,今年美聯儲加息3次是合理的。
與此同時,全球範圍拋售美債,在截至去年11月的連續12個月時間內,外國央行美債拋售規模達到4050億美元的歷史新高。去年11月當月,中國所持美債規模連續6個月下降,環比減少664億美元,降至6年半來最低水平的1.0493萬億美元,且減持規模較前月增長60%,降幅為2011年12月以來最大。2016年12月中國減持美債184億美元,創10個月以來新底。日本去年12月的美債淨賣出額達到2.4萬億日元,為2013年5月以來最高的月淨賣出額。
我們看到全世界在甩賣美國國債的同時,美國國債收益率並未出現上漲,或者大幅波動。今年年初以來,10年期國債的收益率已經下降了60個基點,至2.38%,目前達到2.34%。
中國拋售美債的原因很好理解,央行必須通過減持美國國債,來盡量減少資金流出,穩定人民幣匯率。而其他各國拋售美債跟中國的邏輯是一樣的,只不過沒有中國拋售美債的原因那樣明顯。
各國拋售美債,是全球流動性收放週期變化的一個表象而已,這個週期以華爾街金融危機作為一個關節點,在金融危機前全球貨幣處於收縮週期,而華爾街金融危機後,美國為了挽救經濟,採取了量化寬鬆政策,通過三輪QE投放貨幣,接著歐洲、日本和中國央行開始貨幣擴張,把這次貨幣擴張推向了極致。
從2015年末美聯儲加息,貨幣政策開始正常化,表明貨幣寬鬆終結,加上2016年末的加息,美國貨幣政策明顯進入收縮週期,與此同時,歐洲和日本的寬鬆政策也逐步退出。
去年9月,日本央行引入收益率曲線目標的新政策,而此前日本央行實行的負利率政策,這其實是變相收緊。而中國央行也停止了寬鬆政策,開始在公開市場收縮貨幣,並提高利率,至此可以說全球沒有哪一家央行還在繼續寬鬆。
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全球通脹預期的抬頭。近幾個月,全球主要經濟體通脹水平明顯回升。
美聯儲最關注的通脹指標PCE物價指數在去年12月增長1.7%,創2014年9月以來最大增幅,接近2%的目標水平;去年12月美國時薪同比增長2.9%,創2009年以來最大增幅,進一步強化了通脹走強的預期。歐元區1月份通脹率升至1.8%,維持了去年5月以來的上升趨勢,並創下2013年2月以來的最大增幅,接近歐洲央行的目標水平。
全球通脹的上升反映了經濟的觸底回彈,製造業出現復甦,主要表現為大宗商品的上漲,去年國際油價,金屬和橡膠等都大幅上漲,美國2016年12月工業大宗商品價格相比2015年底上漲了3.3%,創出近5年來的最大年度漲幅。
通脹的上漲,引發美國加息進程,從而導致美國利率相對其他經濟體利率的走高,美元進入上漲週期,資金開始回流美國,其他國家發生美元荒,也就是美元不再便宜,與此同時,由於經濟復甦,風險資產的投資相對收益更高,美債收益率已經不再具有吸引力,於是其他經濟體開始拋售美債,以投資其他資產,比如本國內的或者其他新興經濟體的投資,這個過程表現為持續的流動性收緊,美元流動性收緊帶動其他經濟體流動性收緊。
全球流動性進入緊縮週期,表現為美元荒,未來最主要的表現是由於美元持續寬鬆所引發的資產價格通脹將會逐漸收斂,房地產等資產價格的回歸是未來經濟領域的主要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