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7年4月27日訊】誰也解決不了全球原油產能過剩的事情。
3月份,OPEC成員國對減產協議的合規性達到95%,這個執行率很高,但是對於國際油價幾乎沒有什麼影響。
2016年12月1日,歐佩克達成減產協議,當時紐約原油開盤價是49.07美元每桶,現在的價格是49.63美元每桶。這期間,經歷了利比亞沙拉拉油田的供給中斷和美軍對敘利亞政府軍空襲等利好因素,但減產協議對國際油價的影響效果幾乎為零。
2015年以來國際原油價格走勢圖(網路圖片)
再看看這段時間市場的變化,就可知道誰是輸家、誰是贏家。
雖然歐佩克進行了限產,但國際能源署(IEA)認為:「即使考慮到有11個非OPEC生產國簽署了減產協議,以及加拿大和北海發生的意外供應中斷,我們仍然預計到5月份全球原油產量將再次同比增長。」(這是核心內容)IEA預計今年全球原油產量將增長48.5萬桶/日,相比之下2016年為下降79萬桶/日。該機構稱:「主要的增長動力來自美國。」
同時,IEA還警告:「不僅包括美國,所有非OPEC生產國的總體產量將在不久之後再次上升。」這是又一個更加重要的信號,加拿大、巴西等重要的產油國都不是歐佩克成員,在世界原油市場上佔有重要的地位,也是左右國際原油供需的重要力量。
美國2014年-2016年原油日產量分別為870、943、890萬桶,本月,日產量再次回升至925萬桶左右。隨著川普(特朗普)鼓勵原油開採和管道鋪設,以及贏國加大從美國進口原油,美國原油產量還會繼續增長。EIA預測,美國原油產量到明年將達到990萬桶/日,這個產量水平與沙特和俄羅斯非常相近。
而能源諮詢公司Perry Management的CEO佩裡(Charles Perry)表示:EIA關於2018年美國原油產量的預測「真實不虛」。他稱:「我住在二疊紀盆地,這裡有非常多塊新開採頁岩油產區。我可以通過我在道路上看到的交通流量來衡量鑽井活動的水平以及新來的工人人數……這些指標表明我們當前的鑽井活動已經達到了2015年和2016年的水平。」
而最近美國活動鑽井平臺數連續第十三週攀升,也意味著未來的產量會進一步增長。
支撐美國頁岩油不斷增產的因素是良好的金融環境和高速的科技發展,推動了頁岩油生產商生產成本的下降和投資額的不斷增加,使得美國的原油產業很快撫平了2014年以後油價下跌所帶來的創傷,再次恢復了活力。
歐佩克進行減產所帶來的結果是:歐佩克和其它參與減產的產油國縮減了每天180萬桶的市場份額;而美國原油不斷增產,市場份額擴大,這就是減產協議執行期間所發生的事情。隨著美國之外的非歐佩克成員國的原油產量也開始上升,減產協議事實上已經是可有可無。
這就是一場波及大半個地球的「戰爭」,涉及到俄羅斯、美國、沙特、奈及利亞、委內瑞拉、巴西、墨西哥等眾多產油國。「戰爭」的核心內容是美國的原油生產成本價對上述產油國的財政平衡油價。
如今,美國頁岩油生產商的開採成本已經大幅下降,2014年的成本還在每桶60美元以上,今天,每桶50美元的油價已經可以讓他們取得可觀的利潤,推動活躍鑽井平臺數不斷增長,投資不斷擴大。
可每桶50美元這個數字對其它很多重要產油國來說,卻還在噩夢之中。
按各主要產油國去年四月的原油產量來計算,各國財政平衡的油價分別是:阿爾及利亞87.60美元/桶;安哥拉93.14美元/桶;厄瓜多75.16美元;伊朗61.50美元/桶;伊拉克59.7美元/桶;科威特52.10美元/桶;利比亞195.20美元/桶;奈及利亞104.49美元/桶(加拿大皇家銀行數據);卡達52.40美元/桶;沙特66.70美元/桶;阿聯酋71.80美元/桶;委內瑞拉121.06美元/桶。
當然,說到原油,就不能不說俄羅斯。根據俄羅斯聯邦海關服務部門提供的數據來看,原油出口業務貢獻的營收佔俄羅斯全部出口業務總營收的26%,同時俄羅斯出口業務貢獻了30%的國民生產總值。因此,原油出口業務對俄羅斯經濟發展的影響舉足輕重。
根據俄羅斯財政部提供的數據來看,2015年俄羅斯財政赤字為250億美元,約佔經濟總量的2.6%,2016年該數字為3.56%。為了彌補財政赤字,俄羅斯政府早已經開始動用國庫儲備基金,並削減社會公共服務和養老金福利等項目開支,這是一個重要的信號,說明俄羅斯的國庫儲備基金已經消耗到很嚴重的程度。
這就是俄羅斯問題的根源,一方面腐敗嚴重,媒體不斷暴露出俄羅斯領導人的巨額貪污財產。另一方面,在已有約2000萬貧困人口的情形下,削減社會公共服務和養老金福利等項目開支,會不斷增加這一群體的人口數量,造成社會基本矛盾進一步激化,反腐敗大遊行並不是憑空產生的,未來有非常大的機率還會發生。
2016年1月,俄羅斯財政部部長曾經表示,如果原油價格上漲至每桶82美元,俄羅斯才能實現財政預算收支平衡。與一些其它國家一樣,分析師一般也不太相信俄羅斯官員的話,他們已經從其他的數據來源來計算俄羅斯實現財政預算收支平衡所需的實際原油價格是68美元/桶。
現在,俄羅斯和歐佩克國家都在執行減產協議,上述財政平衡油價將會比上述數字更高,這沒有疑問。
美國油企在用自己的盈虧平衡油價比拚上述各國財政平衡點油價,主動與被動之勢異常鮮明。
所有主要的產油國和俄羅斯的財政平衡油價都在今天的原油價格之上,只要原油價格維持50美元附近或下方,時間就是他們最大的敵人。以俄羅斯來說,經過兩年多的消耗,國庫儲備基金已經消耗的很嚴重,未來,一旦消耗完畢,就需要加發盧布,第二次盧布危機就會到來;如果繼續縮減公共開支和養老金,戰鬥民族的戰鬥精神可不僅僅體現在對外戰爭上,一樣可以將他們的怒火噴向普京。無論哪一種結果,俄羅斯都很可能將再次陷入混亂,分裂成傳統羅斯土地上的各大公國也不是什麼新鮮事,希望那時的莫斯科人還願意普京擔任莫斯科大公國的「總統」。而其它產油國,要麼脫離固定匯率制度(沙特等中東國家為主),要麼危機繼續深化(委內瑞拉、奈及利亞、安哥拉為主、)。這場原油戰爭,實際是一場波及半個地球的匯率戰和債務戰爭,對俄羅斯來說,也可以演化成分裂的戰爭。
在此,只要一個主要的原油輸出國出現財政問題(主要是沙特、俄羅斯),國際金融局勢就會嚴重惡化。
2014年底,俄羅斯爆發盧布危機,對其它產油國帶來了嚴重的衝擊。當盧布貶值大約50%之後,相當於俄羅斯以美元計算的原油出口價格大幅下降,競爭力提升,對其它產油國的市場份額產生猛烈的衝擊,加上低油價的打擊,奈及利亞、安哥拉、委內瑞拉都出現了經濟危機和貨幣危機。
即便中東土豪沙特,在這場衝擊之下也不能倖免。
沙特2015、2016年的財政赤字達到979、1070億美元,赤字率高達兩位數。之所以在巨幅赤字下還可以維持裡亞爾的聯繫匯率,在於這些赤字還用外匯儲備來擬補。兩年間,沙特的外匯儲備從7320億美元下降到2016年底的5230億美元,降幅大約40%。中東的戰火還在持續,一旦原油價格再次走低,或者盧布再次貶值衝擊沙特的國際原油市場份額,沙特的財政收支就會再次惡化,外匯儲備面臨更快速下降的風險,最終就有可能被動脫離聯繫匯率制度,本幣大幅貶值。
中東土豪已經如此,其它國家的處境自然更加不妙。所以,只要一個重要的產油國出現匯率問題,在各國外匯儲備都已經被嚴重消耗的今天,很可能推動其它產油國也出現債務和匯率危機,這是由點及面的關係,有能力讓這場「戰爭」燃遍半個地球。
在原油供不應求的時期,原油是最佳的金融資產之一。當原油供過於求的時候,特別是贏國加大從美國進口原油力度的現在,一旦這種供過於求的狀況不斷持續,有些產油國會出現銷售不暢,將沒有足夠的庫存設施儲存自己生產出來的原油,最終將造成部分油井的被動停產,會對油井和開採設施帶來嚴重的破壞,是對經濟、貨幣、債務的巨大衝擊。
5月25日,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的成員及其盟友將必須決定是否要延長去年年底達成的協議,即將整體日均原油產量減少大約180萬桶。然而,無論是否延長減產協議,包括沙烏地阿拉伯和俄羅斯在內的原油生產國都面臨著雙輸的局面。如果不對減產協議延期,原油市場就可能繼續供過於求,價格會下降,距離他們的財政破產就更加臨近;如果它們這樣做,那麼價格有可能會繼續攀升(如果不能攀升,就連底褲也輸掉了),從而給美國——未簽署減產協議——更多的動力去提高原油產量,從而造成全球供應過剩,最終還會造成油價的高臺跳水。
這是一場關於體制先進性的戰爭,體制的效率越高,財政支出越高效,對應的財政平衡油價越低,越可能成為最終的勝者。沙特號稱自己的原油生產成本只有每桶五、六美元,可財政平衡的油價卻高達66.70美元/桶;已經基本在這場戰爭中「陣亡」的委內瑞拉,所對應的財政平衡油價高達121.06美元(其原油生產成本只有約26美元/桶);正在陣亡途中的安哥拉和奈及利亞,該數字一樣高達93.14美元和104.49美元。最終,大家陣亡的標誌就是債務爆破、匯率危機和嚴重的社會危機。這一幕,如今的委內瑞拉正在上演。
這也是硝煙戰場上的戰爭,當內部危機演化到一定程度的時候,一些人就會進行海外軍事冒險,以轉移內部矛盾。
所以,經濟就是政治(體制先進性),也就是軍事。
川普開啟的就是這場戰爭:
其一,上任伊始,就簽署加快原油開採和輸油管道鋪設的行政命令,既可以提高產量,又可以將美國原油輸向港口、進而運往世界各地,擴大自己的國際市場份額,加大對國際原油市場的價格壓力。說明這場原油戰爭,川普在競選的時候就已經籌劃完成。
最終會讓亞非拉的產油國在油價的壓力下,為了市場份額而自相殘殺。
其二,經過會談,壓中國增加從美國的進口,減少貿易順差。中國從其它產油國的進口數量下降,繼續威脅他們的財政收支和國際收支。
其三,中國增加自美國的進口,目的是壓低貿易順差。中國順差下降,干涉匯率的能力就會急劇下降。為了避免匯率大幅下挫,藉助一些行政手段管理匯率是必須的,但最終還要依靠緊貨幣的手段穩定匯率,這就會打壓「水泥盒子」——房價。也所以,最近幾天中國央行縮表的議論很火,原因就在於此。這些事件都不是鼓孤立的,而是緊密相關。
一旦中國「水泥盒子」的成交在貨幣的壓力下開始下降(不考慮其它因素),甚至開始垮塌,對能源的需求將急劇下滑,這是對國際原油價格的巨大壓力,也可以稱呼為「泰山壓頂」。
歐日的經濟增長雖然有所復甦,但是,他們的經濟增長不是以蓋房子為主,對國際原油價格的支撐力十分有限,和滿世界建房子的偉大工程完全不能相比,甚至可以忽略不計。
這也就可以理解當今的外交局勢,在敘利亞問題上、在朝鮮的問題上,兩熊幾乎已經分道揚鑣,因為各自的利益已經完全不一致。
從兩熊開始不合作的態度上,說明普京很可能看透了棋局,但是,普京在這些年對俄羅斯經濟治理的失敗(經濟非常單一,比蘇聯時期大幅倒退),臨時抱佛家,可以想得出應對的招數嗎?克里米亞,還還是不還?
當然,普京可以對外發動戰爭轉移矛盾,但是這種冒險將是雙刃劍。因為這意味著財政收支繼續加速惡化,以今天北約不斷強化在波羅的海三國、東歐的軍事部署來看,時刻在提防著普京的軍事冒險行為,當初克里米亞這樣的良好機會很難再現。如果強行進行軍事冒險而無法成功,意味著自己的倒臺,也很可能意味著俄羅斯的再次分裂。
原油為紐帶的「戰火」,涉及到經濟、債務、貨幣,也涉及到各國的政治和社會治理水平,更涉及到軍事,很可能燃遍大半個世界。
這就是今天的戰爭模式,是綜合性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