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金融市場嚴厲的監管風暴,是一場巨大的利益博弈。(圖源:GettyImages)
【看中國2017年4月30日訊】當前中國金融市場正在掀起一場監管風暴。這場金融監管風暴不僅越來越深化,而且所涉及的範圍也會越來越廣泛。比如,一行三會對金融監管的全面出手,中共就金融監管和金融安全問題進行集體學習,領導人並做了重要講話。這些都意味著中央領導人早就把當前中國的金融風險和金融安全已經提到了重大的議事日程,金融監管的深化將成為一場趨勢。
金融市場的風險及隱患
其實,對於這場嚴厲的監管風暴,所以面臨的主要問題還不僅如此,更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當前中國金融市場的風險點或金融安全的隱患到底在哪裡?可以說,為何近幾十年全球金融危機一場又一場地爆發?可以說,在每一場金融危機爆發之前,無論是政府還是經濟學家及市場分析人士,都會認為當時的金融市場形勢很好,風險是可控制的,根本就沒有考慮到金融危機爆發的風險。比如,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爆發之前,有幾個全球頂尖的經濟學家能夠預測到美國這場金融危機爆發及爆發之後的嚴重性呢?沒有,幾乎沒有!
因為,對金融市場的系統性風險來說,它在什麼時候爆發是根本不可預測的。如果說金融市場的系統性風險爆發能夠預測到,這場金融危機能夠發生嗎?為何歷史上所有的金融危機不能夠預測到,最為重要的問題就在於,這些預測只能夠憑歷史的經驗,其風險測算的模式所獲得的數據都是十分有限的,而未來永遠是不確定的,歷史也是不會重演的。所以,要正確地判斷當前中國金融市場的風險及金融安全的隱患,就得從根源入手。從根源上看到金融危機爆發的本質,這樣才能找到問題的根源所在。
而所有的金融危機的根源就在於信用的過度擴張,無論是股市、銀行、信託、影子銀行、網際網路金融等等都是如何,只要過度的信用擴張,無論如何防範,金融風險聚積到最後沒有不爆發金融危機的。2008年的美國金融危機和上個世紀90年代日本的房地產泡沫等都是如此。而中國前幾十年之所以沒有金融危機爆發,就在於計畫經濟下信用都限制在一定的範圍內,不存在信用擴張。在這種情況下,當然不會有金融危機,但是從2003年以來,中國的信用擴張程度已經超過了發達國家。過度的信用擴張成了當前中國的政府、企業及家庭最大的偏好,每一個人都希望過度使用當前中國的金融市場。如果中共對此沒有清楚的思路,不真正採取制度安排來約束,這就是未來中國金融危機爆發之根源。
監管是一場利益博弈
還有,當前金融市場嚴厲的監管風暴,同樣是一場巨大的利益博弈,它肯定會威脅到方方面面巨大的既得利益的利益。無論是銀行監管、股市監管,還是及保險監管等都是如此。還有,在這場嚴厲金融監管中,監管者是否能夠頂住來自各方的壓力,是相當不確定的。如果這樣,嚴厲金融監管同樣面臨著半途而廢的風險。
比如,當前中國的股市及銀行嚴厲監管,其涉及的利益關係盤根錯節,當這場嚴厲的金融監管觸及到一些重大的集團的利益關係時,他們會以各種方式來對抗是必然。最近中國股市對劉主席嚴厲監管又冷箭橫飛、微詞大起,就是這種嚴厲監管觸及到一些集團的利益有關。而且有前車之鑒,2011年11月郭樹清進入證監會大力推行改革,結果是到2013年3月被迫調職離開17個月。因為他觸及了不少人的重大利益。2013年3月17日,肖鋼上任,在位近3年,同樣任上不能善始善終。所以,面對這場嚴厲的金融監管重大的利益博弈,優秀的監管者能夠堅持多久同樣是相當不確定的。中央政府對此要有定力,給予就不能讓支持。
監管是否觸及問題核心
還有,對於當前中國的金融監管風暴,不是僅從小事及小問題入手就能夠化解的問題,而是應該全面反思當前中國金融市場的制度及金融市場發展的大思路。現在不少問題只是看到表象,沒有觸及問題核心。比如,當前中國的影子銀行盛行、地方政府融資平颱風險過高、銀行的理財產品混亂等,其根源都在於有一個暴利的房地產市場。如果這個暴利的房地產市場仍然在繁榮。想讓市場資金不流入房地產是不可能的。如果暴利的房地產市場消失,許多金融亂象也會減少。還有,當前中國的金融市場僅是在學習國外的東西,總是認為國外金融市場已經有的產品都要在中國發展,這是中國金融市場深化。比如發展證券化市場及衍生品市場等都是如此。所以,對這些問題只有深入反思,才能找到好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