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7年5月3日訊】5月1日,國際評級機構惠譽表示,在成為更重要的全球性貨幣的道路上,最近兩年人民幣前進的動力有所喪失,儘管其在2016年底被歷史性地納入國際貨幣金組織(IMF)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中國阻止資本外流的政策以及市場對人民幣貶值的擔憂,將在近期內阻礙人民幣的國際化。然而隨著時間推移,各國儲備管理機構的逐步增持仍將對人民幣的評級情況起到支持作用。
如果一國的貨幣在全球官方外匯儲備中扮演重要角色,那麼這個國家就不大可能面臨外部融資壓力,因為以該貨幣計價資產的需求十分穩定。惠譽的主權評級考量通過「儲備貨幣彈性」指標納入了這一因素。該指標的計算依據是在IMF官方外匯儲備貨幣構成(COFER)調查中,每種貨幣所佔的全球儲備比重。
2017年3月官方外匯儲備貨幣構成(COFER)調查中首次正式納入人民幣。調查顯示,截至2016年底,儲備管理機構所持人民幣計價的官方外匯資產共計845億美元,相當於整體已公布儲備持有總量的1.1%。這一比例要高於瑞郎,但卻大大低於該數據中包含的其他貨幣。
調查顯示,過去兩年間,央行儲備組合中人民幣計價資產的比重略有下滑,而2011-2020這十年早些時候曾有實質上升,根據此前的一例專項調查,到2014年底時,所佔比重已由2012年底時的0.7%升至1.1%。環球同業銀行金融電訊協會(SWIFT)的數據也顯示,人民幣國際化在放緩,到2017年3月,人民幣在全球跨境支付中所佔比例從2016年3月的2.0%降至1.8%。儘管如此,據中國中央國債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這一期間外國所持中國國債比重見增,從3.0%升至3.9%。
推動人民幣國際化,是中國在過去10年努力提高經濟影響力的關鍵。鑒於中國經濟在全球的地位和相互關聯性,人民幣有很大的長期潛力成為儲備貨幣和國際匯兌貨幣。但惠譽認為,如果資本項目自由化對國內金融穩定構成風險,中國當局則不會推進重大的資本項目自由化。因此,我們預測資本管控在接下來幾年會以不對稱的方式解除,穩步放鬆資本流入限制,並會繼續保持資本流出限制。
過去兩年的情況支持該觀點。一些改革措施使得中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的進程仍在繼續。譬如,自2016年2月中國進一步放開境外機構投資者投資銀行間債券市場。此舉應會促進人民幣成為儲備貨幣,因央行青睞的大多數長期固定收益債券都在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
但2016年中國嚴控資金外流以遏制人民幣的下行壓力。個人購買外匯的監管限制增多,對外使用外資金額(FDI)的審查力度亦加大。這些舉措成功抑制了資金外流,預示著多項舉措在一段時間內仍將繼續實行。
同時,投資者擔心中期金融穩定或將繼續對人民幣作為累積財富的吸引力構成壓力。前幾個季度,政策刺激已令經濟企穩,但槓桿和金融風險持續累積。
以上摘譯自信用評等機構惠譽的新聞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