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來臨,代表進入夏季囉。(攝影:乙欣)
立夏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七個節氣,一般在公曆5月5日前後,此時斗指東南,維為立夏,萬物至此皆長大,故名立夏。此時太陽黃經為45度,在天文學上,立夏表示即將告別春天,是夏日天的開始。
一、立夏節氣的由來
立夏節氣在戰國末年(公元前239年)就已經確立了,預示著季節的轉換,為古時按皇曆劃分四季之夏季開始的日子。如《逸周書・時訊解》云:「立夏之日,螻蟈鳴。又五日,蚯蚓出。又五日,王瓜生。」即說這一節氣中首先可聽到蜊蜊(螻蟈)在田間的嗚叫聲,接著大地上便可看到蚯蚓掘土,然後王瓜的蔓藤開始快速攀爬生長,描述的就是孟夏之初的物候景象。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時皆假大也。」這裡的「假」,即「大」的意思,是說春天播種的植物已經直立長大了。明人《蓮生八戕》一書中寫有:「孟夏之日,天地始交,萬物並秀。」這時夏收作物進入生長後期,冬小麥揚花灌漿,油菜接近成熟,夏收作物年景基本定局,故農諺有「立夏看夏」之說。水稻栽插以及其他春播作物的管理也進入了大忙季節。所以,我國古代很重視立夏節氣。
據記載,周朝時,立夏這天,帝王要親率文武百官到郊外「迎夏」,並指令司徒等官去各地勉勵農民抓緊耕作。人們在長期的生活和生產實踐中,總結出天氣變化對日常生活與農業生產的關係,許多人還以立夏日的陰晴測一年的豐歉,認為立夏時最好下場雨,不然便會「立夏不下,旱到麥罷」、「立夏不下雨,犁耙高掛起」。
立夏節氣習俗
立夏是代表植物成長的節氣,這時還盛行吃立夏飯、轉蛋、碰蛋、繪蛋等立夏習俗。(圖片來源:Pixabay)
一、迎夏
在周朝,立夏這天,皇帝要率領文武百官到京城外的南郊迎夏,舉行祭祀炎帝、祝融的儀式,並指定官員到全國各地勉勵農民耕作。《禮記・月令》中說:「立夏之日,天子親率三公、九卿、諸侯、大夫,以迎夏於南郊。還返,行賞、封諸侯,慶賜逐行,無不歡悅。」
漢代沿承此俗,到宋代,禮儀更趨繁瑣,明代始有「嘗新風俗」。清代還有饋贈禮品的說法。關於這種說法在清代《帝京歲時紀勝》就有記載,書中說「立夏取平時曝曬之米粉春芽,並用糖麵煎做各色果疊,相互饋送」,可以看出古人們把立夏看作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日子。
二、吃「立夏飯」
立夏當天,我國南方很多地方的人們會用赤豆、黃豆、黑豆、青豆、綠豆等五色豆拌合白粳米煮成「五色飯」,俗稱吃「立夏飯」。
三、稱人
吃過「立夏飯」,還有「稱人」的習俗。據說這一天稱了體重之後,就不怕夏季炎熱,不會消瘦,否則就有病災纏身。
人們在村口或台門裡掛起一桿大木秤,秤鉤懸一根凳子,大家輪流坐到凳子上面秤人。司秤人一面打秤花,一面講著吉利話。秤老人要說「秤花八十七,活到九十一」。秤姑娘說「一百零五斤,員外人家找上門。勿肯勿肯偏勿肯,狀元公子有緣分。」秤小孩則說「秤花一打二十三,小官人長大會出山。七品縣官勿犯難,三公九卿也好攀」。打秤花只能裡打出(即從小數打到大數),不能外打裡。
四、其他習俗
為迎接立夏,我國江西一帶還有立夏飲茶的習俗,說是不飲立夏茶,會一夏苦難熬;在江浙等地有轉蛋、碰蛋、繪蛋等立夏民俗遊戲;在我國安徽一帶立夏這天忌坐門檻,習俗說這天坐門檻,夏天裡會疲倦多病;閩南地區立夏吃蝦麵,即購買海蝦摻入麵條中煮食,海蝦熟後變紅,為吉祥之色,而蝦與夏諧音,以此為對夏天的祝願。
責任編輯:鴻雁形跡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