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赤石鄉的赤石大橋(圖:Getty Images)
【看中國2017年6月15日訊】美國有媒體關注到,中國大陸已成為擁有世界上最高和最長橋樑、以及最高鐵路棧橋等基建設施的國家。但近年來中國大陸的建設超級大橋熱的背後卻導致債務沈重、腐敗叢生。有海外中國學者認為,儘管如此,中國政府仍然會大搞基礎設施建設。
美國《紐約時報》中文網6月13日發表其駐北京記者儲百亮的報導,題目是「中國超級大橋熱背後:債務沈重、腐敗叢生」。報導說,在中國湖南的赤石鄉有一座建造在一茂密山谷中的赤石大橋,是一個長度近2.3公里的混凝土與鋼鐵的奇蹟。由四座橋塔支撐的高速公路橋懸掛在高出下面玉米地和稻田180多米的空中。赤石大橋縮短了中國西南地區與東海岸之間的車程。
赤石大橋是近幾年中國大陸各地建成的數百座大橋之一。中國官員稱讚它們是顯示能力的證據,表明中國的基礎設施比世界上任何國家更大、更好、更高。但赤石大橋的過橋費最低20元人民幣,超出了橋下大多數村民的經濟承受能力。
除赤石大橋外,中國大陸新建的大型橋樑還有:山東青島的膠州灣大橋、貴州的北盤江大橋、湖南的矮寨大橋、以及經過貴州的北盤江大橋。
美國的美中科技文化交流中心的謝家葉,就中國大型基建項目與腐敗問題表示:
「建設項目獨白問題在國外也存在,但在中國大陸,基建工程項目的招標及資金使用等都不公開,因此腐敗問題更嚴重。」
《紐約時報》的報導說,中國大陸各地令人驚訝的基建工程縮短了一些地區旅行時間,促進了商業活動,創造了經濟產值,為將來幾十年的發展奠定了基礎。但在政府擔保的貸款推動下,在國有建設公司以及從中獲利的官員鼓動下,中國大陸許多橋樑道路項目正在積累越來越多的債務,成為腐敗的溫床,而其運輸效益卻令人質疑。
湖南的赤石大橋就是中國基礎設施建設熱的陰暗面例證:大橋總造價約合3億美元,超過預算50%以上,完工期因嚴重事故推遲,也存在腐敗問題。去年10月建成通車以來,大橋及其高速公路一直沒有被充分利用,營運虧損嚴重,無法支付貸款利息和本金債務。
《紐約時報》的報導說,研究中國基礎設施開支的英國牛津大學管理學教授阿提夫-安薩爾 (Atif Ansar) 認為,基礎設施建設是一把雙刃劍。他研究過的中國65個高速公路和鐵路項目中,只有不到三分之一有「真正的經濟效益」,其餘項目的主要貢獻更多的是債務,而不是滿足運輸需求。他警告說,中國政府如不除嚴格控制項目上馬,中國「管理不善的基礎設施投資」就可能把國家推入金融危機。
報導說,在中國這個建造了長城的國家,基礎設施壯舉一直是被引以為豪的。中國迄今的工程奇蹟包括:從青海省到拉薩的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青藏鐵路,世界上最大的水電工程「三峽大壩」,把長江水送到北京的總長約1300公里的南水北調工程等。中國領導人一直為基礎設施項目作辯護,稱其對中國的發展至關重要。中國的高速公路建設可與美國在1950年代開始的州際高速公路系統建設相比,但中國的建設速度更驚人。官方數據顯示,僅在2016年,中國就新增加了2.61萬座公路橋,其中平均橋長在1.6公里以上的「特大橋樑」363座。據中國政府估計,2015年中國全國高速公路總共虧損了3187億元,是2014年的兩倍多。
就中國政府是否會減少大型基建項目這個問題,美國馬里蘭州的亞太法律中心學者孫遠釗表示:
「雖然中國大陸的諸多基建設施導致地方政府債務沈重,但基於經濟增長和就業機會等問題的考慮,中國地方政府還會不斷搞大型基礎建設項目。」
《紐約時報》的報導說,中國湖南的省級官員承認,赤石大橋的運營陷入了困境,而增加通行費又會導致交通量減少,目前的過橋費最低20元,已經超過了很多人的承受能力。
湖南省交通部門的官員今年4月表示,赤石大橋通過收費還貸的能力很弱,過橋費收入不能保證日常運營的支出,目前還沒有能力支付建設貸款的利息和本金。但在中國大陸,由於政府支持,建設橋樑的國有企業不太可能發生貸款違約或破產問題。像赤石大橋這樣的工程已讓地方政府和開發商陷入了債務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