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7年6月20日訊】「兩輪選舉制」
法國的總統選舉實行「兩輪選舉制」。
「Two-round System」「兩輪制」又稱「兩輪投票制」、或者叫作「Run-off Election System」(「兩輪決勝制」)。在法國,「兩輪選舉制」適用於立法機關、地方議會、國民議會議員和國家總統的選舉。
若是立法機關、地方議會、國民議會議員選舉,如果在第一輪投票得過半數選票即可當選,即是得選票剛好超過一半或以上,亦即是統計學上所稱的「簡單大多數」,若未過半數選票而得到的選票達12.5%或以上的候選人可以進入第二輪投票,以得票最多的一位或者幾位候選人會當選,當選人數就按議席席位而定。
若果是總統選舉,在第一輪投票中獲得過半數選票的候選人就當選為總統,如果沒有候選人在第一輪投票中得到超過半數選票,就要採用第二輪投票,方法就是在第一輪投票中獲選票最多的兩個候選人可以進入第二輪投票選舉,在第二輪投票中得票稍多的候選人就會當選為總統。
「Simple Majority」(「簡單大多數」)在統計學上,就是候選人在投票中獲得過半數的選票就視為勝出,經常應用在總統選舉或者是議會的議員選舉之中,稱為「Plurality Voting System」(「相對多數選舉制」)。和「相對多數選舉制」相對的選舉制度是「Proportional Representative System」(「比例代表制」),亦是議會選舉中分配議席的其中一種方法,「比例代表制」就是以每一參選團體所得的選票佔全部票數的百分比來分配議席,它的好處是可以讓新黨派和小黨派有機會進入議會,這樣可以讓新黨派和小黨派的議員在議會裡反映社會上不同的意見,亦有利新黨派的成立和小黨派的生存。所以,由「簡單大多數」衍生出來的選舉制度又稱為「Majoritarian Representation」(「多數代表制」)。
除了法國,採取「兩輪投票制」去選舉總統的國家還有葡萄牙、奧地利、芬蘭、波蘭、捷克,斯洛伐克、羅馬尼亞、巴西等國家,但是,並非所有國家採用「兩輪選舉制」都以「簡單大多數」方式來衡量勝負,譬如阿根廷的總統選舉,總統候選人首輪得選票超過45%、或者得選票超過40%而未達到45%,且領先第二名總統候選人10%,亦可以當選,假如沒有一位總統候選人能達到以上的要求,得選票最多的前兩名總統候選人就須進行第二輪投票,在第二輪投票中得票稍多的候選人就會當選為總統。
在美國的路易斯安那州,地方選舉亦採用這種「兩輪選舉制」的形式來選舉議員。
法國總統選舉
今年的法國總統選舉已經於2017年4月23日和5月7日舉行。
法國的總統選舉是實行「兩輪選舉制」的。在第一輪總統選舉投票中,「中間派」政黨「En Marche!」(EM!)(「前進!」)創辦人Emmanuel Jean-Michel Frédric Macron(伊曼努爾‧馬克龍)及「Right Wing Populism」(「右翼民粹主義」)政黨「National Front」(FN),(「國民前線」)領導人Marine Le Pen(瑪琳‧勒龐)。分別以約23%及21%的得票率位居前兩位,沒有候選人的得票率超過50%的「簡單大多數」,第二輪投票在5月7日舉行,馬克龍得票66.1%,而勒龐只得票33.9%,馬克龍以高比數32.2%的「相差得票率」擊敗勒龐,成為法國第25任總統,任期5年,可以競選連任一次。他1977年出生,當選的時候是39歲,是法國歷史上最年輕的總統。
「前進!」黨
「前進!」黨是當今下一任法國總統伊曼努爾‧馬克龍於2016年4月6日成立的法國「Social Liberalism」(「社會自由主義」)政黨,當年馬克龍出任法國經濟、產業革新和信息技術部長,馬克龍認為「前進!」有著「進步主義」的意思,「前進!」黨在今年(2017年)法國總統選舉使用「La République En Marche!」(「共和國前進罷!」)為口號。伊曼努爾‧馬克龍今年以「前進!」黨領袖身份參選法國總統中勝出。
馬克龍是法國「中間路線溫和派」政治人物,是投資銀行家出身。在環保方面,馬克龍主張生態和經濟發展要取得平衡,反對美國總統川普(特朗普)(Donald Trump)否定人為造成的氣候變化的立場;在能源方面,他表示要加強法國的能源效益、減少石化燃料的使用和增強法國的能源競爭力;在政治方面,馬克龍是「親歐派」,不會支持「脫歐」;在移民政策方面,他支持德國總理安吉拉‧默克爾的移民和難民開放政策。
「右翼民粹主義」
「右翼民粹主義」(Right-wing Populism)政黨「國民前線」領導人瑪琳‧勒龐在今次法國總統大選中失利。「右翼民粹主義」是一套反建制、反精英管治的政治理念,所謂「右翼」,就是帶有「本土意識」的「排外」(Nativism)思想,所以不會接收新移民和難民。自1990年代開始,「右派民粹主義」政黨在法國、義大利、瑞士、奧地利、荷蘭、比利時、挪威、俄羅斯、加拿大、以色列、羅馬尼亞與智利等民主國家扎根,有些「右派民粹主義」政黨已成功進入國家的統治階層,他們的政策都是以本土化、利己利民、專注搞好民生為主。
法國總統選舉之重要性
法國總統選舉被認為是2017年歐洲最重要的選舉,影響至為深遠,因為那一個人當選法國總統,可能會引發法國是否退出「歐盟」(European Union)(EU),從而引發「脫歐」的骨牌效應。過去的歐洲由德、法、英三國共同領導,英國自2016年「脫歐」之後,歐盟的權力核心就落到德國和法國手上,因此,這次法國總統選舉對「歐盟」來說可說是非常關鍵的一著。
「黑天鵝效應」
我在《2016歐美大事回顧與前瞻之黑天鵝效應》一集中以「黑天鵝效應」來分析「2016年歐美大事」。
黎巴嫩裔的美國投資家Nassim Nicholas Taleb(納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在他的著作《The Black Swan》(《黑天鵝:如何應對不可預知的未來》)一書中闡釋了「黑天鵝理論」。「黑天鵝事件」是指未能預測的稀有而重大的事件在意料之外發生了,帶來意想不到的重大衝擊,最終將之前建立的認識徹底打破,並嚴重衝擊了人的思維。2016年6月23日,英國公投前的民調稍為落後的「脫歐派」,以逾1700萬票、近52%得票率勝出,在一般人意料不及之下造成英國成功「脫歐」;美國2016年11月9日,在一般人意料不及之下,共和黨Donald Trump(川普)在美國總統大選中累積取得276張選舉人票,超過勝選所需的270張,擊敗「民主黨」(Democratic Party)希拉莉,當選美國第45任總統,震驚國際。
「反民粹主義」
2016年的「黑天鵝事件」之能夠出現,因為當時人民不滿現況、不滿或甚至抗拒現有的建制格局、政治現狀,在本土主義、民粹主義、反建制、反全球化浪潮的影響下,在民主國家,人民就憑著手上擁有的一票,將固有的政經格局推翻,藉此為國家尋找另一條出路,因而帶動英、美政局的巨變。但是,經過了半年以至差不多一年的思考和冷靜,究竟本土主義、民粹主義、反建制、反全球化的政治格局有否帶來國力、經濟、民心的好處,到了這一刻,人還未能看得到,於是,大家想還是保持現有的建制格局、政治現狀,比推倒重來來得保險,「反民粹主義」就在這種機遇下悠然而生。
馬克龍帶領的「中間派」政黨「前進!」贏得66.1%的選票,以高比數32.2%的相差得票率擊敗勒龐,反映法國選民了對馬琳‧勒龐所屬的「右翼民粹主義」政黨「民族前線」不認同,其中一個「民粹主義」的策略就是「脫歐」。英國自2016年「脫歐」之後,經濟發展仍未被看通,「脫歐」之後是禍是福,前景還未明朗,站在經濟角度來看,法國選民認為還是留歐比較安全;還有一點,法國人與英國人不同之處,就是普遍的法國人仍視自己為歐洲人,對歐洲有歸屬感,反之,普遍的英國人認為英國是離開了歐洲大陸的一個獨立島嶼,不一定視自己為歐洲人,對歐洲的歸屬感較弱。因此,從經濟、地理和歸屬感三方面都可以解釋到法國選民的選舉取向,因此,就在天時、地理、人和的條件下造就了馬克龍以大比數勝出,當選法國總統。
生命智慧話語
本文的生命智慧話語就是:「道德是真理之花。」這句諺語出自法國作家Victor-Marie Hugo(維克多‧雨果)。意思是說:真理最終就是道德,任何事物都離不開道德,人若沒有道德就不是人,與動物就沒有分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