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白山為秦嶺主峰,是漢水和渭水的分水嶺,也是中國大陸東部的第一高峰。(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太白山,秦嶺山脈最高峰,也是青藏高原以東第一高峰,如鶴立雞群之勢冠列秦嶺群峰之首。自古以來,太白山就以高、寒、險、奇、富饒、神秘的特點聞名於世、稱雄華中。
太白山的名字由來有多種說法。一是因冬夏山頂積雪長白,故名。又據《漢書・地理志》,謂之「太乙山」,據傳說為太乙真人修煉之地。而《錄異記》載:「金星之精,墜於終南圭峰之西,其精化白石若美玉,時有紫氣復之,故名。」大抵是取太白金星之意稱為「太白山」的。
《水經注》載:太白山「於諸山最為秀傑,冬夏積雪,望之皓然。」過去,人們以太白山氣勢巋然,風雨無時,僅在六月盛暑時,始通行人,俗呼「開山」。六月以外,霧雪塞路,人跡罕至,俗稱「封山」。
《關中勝跡圖志》載:道書雲太白山為道家第十一洞天。
祥雲裊裊、白雪皚皚的太白山上,蒼蒼茫茫,高處不勝寒,頭頂的繁星閃爍,這裡離天庭好近呀!如此神奇的地方往往是神仙的居所和出沒的地方。
詩仙李白偶行至此,真的遇到了「披雲臥松雪」的世外高人「綠髮翁」。既逢真人,詩人長跪於地,希望真人能夠傳授可以修煉成仙的「寶訣」。
也許是機緣成熟,真人授予詩人煉丹藥的口訣,詩人牢記真人的教誨。真人隨後神秘消失。詩人感慨萬千,決心修行煉丹、得道飛升。
詩仙李白,自「太白」,緣於「太白山」得遇神仙傳授修煉秘訣,這難道是巧合嗎?多麼神妙的機緣呀!
讓我們一起隨著詩人的妙筆一起來經歷詩仙這段神妙的遇仙之旅吧。
《古風五十九首》之其五:
太白何蒼蒼,星辰上森列。
去天三百里,邈爾與世絕。
中有綠髮翁,披雲臥松雪。
不笑亦不語,冥棲在岩穴。
我來逢真人,長跪問寶訣。
粲然忽自哂,受以煉藥說。
銘骨傳其語,竦身已電滅。
仰望不可及,蒼然五情熱。
吾將營丹砂,永世與人別。
(源自《李太白全集》)
太白山鬱鬱蔥翠,高聳入雲,山頂常年積雪,白雪皚皚,繁星在它的頭頂森然排列。距離天庭也只有三百里地,邈然與人世間隔絕。山中居住著一位仙人,身披白雲朵,臥在古松的白雪上面。不笑不語,默默然然,幽居在岩洞中。「綠髮翁」,形容頭髮烏黑的老人,這裡指仙人。古時形容頭髮烏黑為「綠雲」。
我來太白山,有幸遇到了這位真人,我長跪在他的面前,懇切地請求授予修行成仙的寶訣。不笑不語的真人,這時露出了笑容,授予我如何練丹藥的寶貴口訣。我刻骨銘心地牢記下他的密訣以後,他就如同閃電一樣快速地消失了。道家稱「修真得道」或「成仙」之人為「真人」。
一種可望不可及的心緒油然升起,心中難以平靜。從現在開始,我要依照他的寶訣練仙丹妙藥,希望能夠修行得道成仙,永遠脫離苦海人間。
此詩的作年不詳,有說法認為可能是開元年間首次入京西遊太白山時所作。
後世對於李白詩作的解讀,說法各異,往往同一詩篇,解讀各不相同。
有人認為,李白的仙遊詩,是夢境,或者是幻想,或者是酒後的幻覺,或者是逃脫現實的一種浪漫主義情懷。
筆者覺得,為什麼不認為李白在詩中描寫的是實境呢?為什麼不相信李白寫的是他真實經歷的呢?「修煉」文化,難道不是中國古老而傳統的神傳文化的一部分嗎?而且是精髓的部分?為什麼認定詩人是在幻想而不是真正的經歷呢?
如果對古人懷著高山仰止的虛心求教的態度,就可以從古人的典籍中看到智慧、真機,獲得意想不到的收穫。如果以俯視的眼光,認為古人不如自己,那麼,又怎麼可以參透古籍中的玄機呢?
對於現代人作的對古詩的各種詩評,筆者認為,讀者們可以作為參考,但可以突破這些解讀的框架和觀念,而站在傳統的角度去理解古人的作品,也許這樣您會看的更多、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