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遂良《倪寬贊》,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話說虞世南去世後,唐太宗常感嘆無人可以共論書藝,於是魏徵便向唐太宗推薦了一位年僅三十六歲的後起之秀,這位年輕書法家即是褚遂良。褚遂良(596-658),字登善,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唐高宗時官封河南郡公,世稱褚河南。
褚遂良是虞世南的學生,自幼敏而好學,博涉經史,潛心翰墨,年輕時書藝就有很高的水平,接下侍書工作頗為稱職,於書於政,皆深得唐太宗賞識,屢屢升官。官運亨通使褚遂良剛正忠直的人格、淵博的學識在政治上有所發揮,成為國之棟樑。另一方面,入朝為官後,有機會親近宮裡大量前人書法真跡,時而臨摹,時而鑑賞,造就了他更加完美成熟的書藝創作。
褚遂良的書法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纖細秀逸。但稍加玩味後,我們不難感受,纖細的線條其實蘊含著遒勁的筆力,因此許多筆劃雖細如遊絲,但勁挺而不柔弱,姿態婉媚卻不入俗。書評家張懷瓘對褚遂良的書法有很高的評價,稱讚他得王右軍之媚趣,楷書有如「美女嬋娟,似不任於羅綺,增華綽約,歐、虞謝之」。
《雁塔聖教序》是褚遂良成熟時期的代表作,也是流傳作品中最無真偽爭議者。這件作品在結體上不同於一般楷書長方結構,字形扁平,而且橫向的筆勢特別開闊,深富隸意。用筆則輕巧靈動,一提一按間帶出線條明快的節奏韻律,像是流暢的樂曲又宛如瀟灑的舞蹈,通篇洋溢著飛動之美。
褚遂良《倪寬贊》,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相對於歐書結構嚴謹、理性,褚字則將審美趣味移焦於線條;虞書溫文內斂,褚字則不掩飾用筆的痕跡,強調律動的線條所呈現出的華美風韻。面對諸多楷書前輩大師,褚遂良以更具音樂性及舞蹈性的書寫,耕耘出自己的風格。褚遂良對後人影響深遠,清代劉熙載稱他為「唐之廣大教化主」,薛稷、顏真卿、徐浩及宋徽宗無不從他身上吸取創作養分,其「廣大教化主」的稱號實至名歸。
褚遂良的書風因妍美多姿,頗為大眾青睞,然學習褚字在摹其秀逸婉媚之外,應特別用心於褚書裡的「筋」意,假以時日或亦稍能運出挺勁的線質,若一味逐其媚態,則容易入俗於花拳秀腿、矯飾造作,與書道背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