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吃著月餅的中秋夜,你能聽的傳說可不只是感傷的「嫦娥奔月」喔。(圖片來源:Adobe Stock)
中秋節快到了,有的人已經提前吃了月餅與柚子了。說不定連年年都在複習的「嫦娥奔月」的故事,都已經能細數有哪幾種版本了!這一次,小編決定不再老調重彈,決定要讓大家稍稍忘卻正在月宮中後悔偷了靈藥、悲泣不已的嫦娥,換說一則與中秋有關的浪漫故事--「文簫遇仙得妻記」吧!
月亮的別稱眾多
中秋節快到了,在談論中秋傳說之前,先來談談月亮的別稱。現在,我們所能夠運用來稱呼月亮的詞兒其實很多種:玉桂、銀台、清光、太清、玉蟾、霜蟾、素蟾、冰蟾、銀蟾、瑤蟾、蟾宮、冰魄、桂魄、瑤魄、玉盤、金盤、銀盤、圓盤、廣寒、霜盤、金鏡、玉鏡、圓鏡、寒鏡、秦鏡、瑤鏡、金輪、銀輪、冰輪、霜輪、孤輪、玉兔、金兔 白兔、蛾眉、廣寒宮、太陰……。
就算你覺得上述的這些名詞已經是夠多了,但在古籍中仍存在著一些關於月亮的稱呼,是你連聽都沒有聽過的。由此可見,「月亮」從古至今就是大家十分喜愛提及的「物件」。它能激發文人多元又豐富的想像力,引發大家綿綿不絕的情思。世上若少了它,將會讓多少作品失掉光彩啊!然而,不只是月亮具有多種別稱,連與月亮相關的傳說故事都在時間的飛逝中不斷加添著。
最著名的莫過於「嫦娥奔月」與「吳剛伐桂」,再者,就是「唐明皇夢遊月宮」之說。據說,唐玄宗做了一個夢,他在夢境中造訪了月宮,觀賞了仙娥美妙的歌舞。玄宗事後回憶起來,就將所見所聞的歌舞編成了一首《霓裳羽衣曲》。另有人編造說是道士羅公運用法術將玄宗帶至月宮。然而,表演歌舞的廣寒宮仙娥則告訴玄宗說,剛才表演的曲子是為《霓裳羽衣曲》。玄宗將歌舞記下後,回到人間則教歌女此曲。
雖然《新唐書・志第十二・禮樂十二》有載:「其後,河西節度使楊敬忠獻《霓裳羽衣曲》十二遍,凡曲終必遽,唯《霓裳羽衣曲》將畢,引聲益緩。」可是,當後人提及這一首唐代樂曲時,許多人紛紛會聯想到它是唐玄宗在夢中遊歷月宮後所得到的曲子。
黃曆八月十五的月亮,真的是圓又圓,是象徵團圓之意的最佳代表。在這一天,若是仍得體會與親人分開兩地的孤寂,真不免讓人傷感了啊。因為「月圓人團圓」給人的印象實在是太深了,所以獨自偷了靈藥又與后羿分離的嫦娥,雖有玉兔相伴,但在圓亮月兒的相襯下就只會顯得寂寥。不過,即使如此亦無妨,我們還是可以在中秋夜聽一些浪漫又有趣的故事。
文簫遇仙得妻記
《誠齋雜記》記載了一篇與中秋節有關,卻又十分離奇的浪漫故事:
鍾陵西山有游帷觀,每至中秋,車馬喧闐十里。若闤闠豪傑,多召名姝善謳者,夜與丈夫間立握臂,連踏而唱,惟對答敏捷者勝。太和末,有書生文簫往觀,睹一姝甚妙,其詞曰:「若能相伴陟仙壇,應得文簫駕彩鸞。自有繡襦並甲帳,瓊台不怕雪霜寒。」生意其神仙,植足不去。姝亦相盻,歌罷,獨秉燭穿大松徑,將盡,陟山扣石,冒險而升。生躡其蹤。姝曰:「莫是文簫耶?」相引至絕頂,坦然之地。後忽風雨,裂帷覆機。俄有仙童持天判曰:「吳彩鸞以私欲洩天機,謫為民妻一紀。」姝乃與生下山,歸鍾陵,為夫婦。
這段記載大約是說,鍾陵西山有一間游帷觀,每到中秋之際,車馬喧闐,非常熱鬧。街市豪傑多召來著名的美女、善歌舞者。眾女子於夜晚時握臂連站,接連歌唱,若有人能敏捷對答者將勝出。唐文宗的太和末時,有一位書生文簫前往游帷觀之際,目睹一位女子甚是妙美,她所歌唱的詞為:「若能相伴陟仙壇,應得文簫駕彩鸞。自有繡襦並甲帳,瓊台不怕雪霜寒。」
文簫頓時覺察這位女子可能是名神仙,遂停留不離。仙女亦與他眉目傳情。當仙女歌罷,就獨自一人秉燭穿越過松林路徑。到了路的盡頭,遂緊抓石頭冒險攀登來上山。
文簫則輕聲跟隨仙女的蹤跡。仙女感察即問道:「莫非是文簫?」接著遂互相牽引至山顛上的坦然之地。後來忽然來了場風雨,帷幕裂開,織機翻覆。不久之後,出現了一位手持天界判書的仙童。仙童說道:「吳彩鸞因為私欲而洩漏天機,被貶謫為民妻十二年。」被貶為凡間女子的女子就與文簫一齊下山,歸返鍾陵,結為了夫婦。
「文簫遇仙記」雖是一則流傳不廣的傳說,但這則故事沒有分離、沒有哀傷,真的是比「嫦娥奔月」浪漫太多了。雖然說與眾多神話傳說一樣,真實性受到質疑,但我們不難從此看出民間對中秋佳節的念想,多半是不脫離對於幸福、團圓與美好的嚮往的。
參考資料
《誠齋雜記》《酉陽雜俎》《夢粱錄》《帝京景物略》(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夢粱錄》《留別廉守》(維基文庫)
惠西成、西子主編《中國民俗大觀(下冊)》(台北:漢欣文化,1993)
劉昭瑞《中國古代節日風俗》(台北:博遠,1992)
陳正之《台灣歲時記》(台北:新聞局,2003)